2019版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

2019版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

ID:41215329

大小:313.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8-19

上传者:U-168180
2019版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19版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19版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19版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19版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版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19版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2分)1.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B.二氧化碳通常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C.氧化钙可做食品干燥剂,氧化钙能与水反应D.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可用“银粉漆(铝粉)”涂在铁栏杆表面防锈2.下列厨房用品中,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A.白砂糖B.豆奶粉C.甜面酱D.花生油3.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A.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金属B.向稀硝酸中加水C.双氧水分解D.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金属4.“铜锅涮肉”是老北京的传统美食,其中利用了铜的(  )A.导热性B.延展性C.导电性D.抗腐蚀性5.实验室常用的下列仪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集气瓶B.坩埚钳C.橡皮管D.燃烧匙6.下列生活物品中,用有机合成材料制作的是(  )A.不锈钢锅B.木桶C.塑料盆D.紫砂壶7.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氯化钠溶液、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各一种。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A.酚酞试液B.CaCO3粉末C.KNO3溶液D.石蕊试液8.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两个常见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水有关B.甲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氧气有关C.乙中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接触氧气D.乙中红磷不燃烧是因为红磷没有可燃性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食用“地沟油”对人体有害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C.为保障食品安全,杜绝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D.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应大量施用化肥1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C.t2℃时,将2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20gD.t2℃时,等质量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甲>乙11.生活中废弃的铝质易拉罐、破铁锅、废铜线等可归为一类加以同收,它们属于(  )A.化合物B.金属或合金C.氧化物D.非金属12.下列物质中,不能提供人体活动所需能量的是(  )A.葡萄糖B.油脂C.淀粉D.食盐13.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百炼成钢”﹣﹣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B.“点石成金”﹣﹣化学反应改变了元素种类 C.“钻木取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沙里淘金”﹣﹣金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14.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ClNa2CO3H2SO4B.FeCl3Na2SO4KOHC.BaCl2AgNO3Na2CO3D.CuSO4KNO3Na2SO415.生活中的下列塑料制品,不属于热固性塑料的是(  )A.食品、衣服等的包装袋B.塑料凉鞋C.电源插座D.电视机的外壳16.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A点时的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17.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Mg、Zn、Fe与稀盐酸反应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与足量的镁粉、锌粉将铜片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锌和盐酸溶液中加入锌粒A.AB.BC.CD.D 18.下列每组中的两种固体物质,只用水做试剂,不能将其鉴别出来的是(  )A.NaOH、KNO3B.KCl、NaClC.AgCl、NaNO3D.NH4NO3、NaCl19.下列图标是化学实验室部分药品标签上的是(  )A.B.C.D.20.如表是某同学复习整理的部分化学知识,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用语I2﹣2个碘原子He﹣1个氦气分子B.性质用途石墨能导电,可作电极稀有气体性质稳定,可制成霓虹灯C.现象描述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D.物质分类焊锡、黄铜、生铁是常见的合金冰、干冰、双氧水都是氧化物A.AB.BC.CD.D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26分)21.(5分)酸,碱,盐是有广泛用途的重要化学物质.试完成下列人关探究.(1)实验室里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浓盐酸,它的质量分数与放置天数的关系如图A所示.假设水不蒸发,分析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原因.(2)观察图B中的装置,向事先收集满CO2气体的锥形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塞紧瓶塞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是面团中有许多小孔.根据发酵粉(含碳酸氢钠和有机酸等)可与面粉、水混合直接制作发面食品的事实,说明碳酸氢钠在其中的作用.(4)在常温下将HCl、NaCl、NaOH、Ca(OH)2、Na2CO3等几种溶液两两混合.①当HCl与NaOH或Ca(OH)2溶液后,虽然发生了反应,但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它们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②若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减少,试写出所有可能的组合  .③将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逐滴加入Na2CO3溶液中,若产生气体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有如图C所示关系,求a的数值.22.(5分)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3)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23.(5分)“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A.燃烧的条件B.铁钉生锈的条件C.证明CO2与NaOH反应D.分子运动的现象 (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  性(填一条物理性质)(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  直接接触.欲除去铁锈可用  洗的方法,铁制品除锈时  (填“能”或“不能”)长时间浸在酸溶液中.(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当烧杯①中液体换成浓盐酸,且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其中盐酸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24.(6分)某活动小组欲从含有硝酸铜的废水中提取金属铜,做了如下的实验,向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铁粉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1)上述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是:  .(2)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3)加入锌粉和铁粉后,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5.(5分)化学和环境保护、食品营养、材料应用等密切相关.(1)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2)餐厅制作美食用到的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3)使用的电动观光车,有效减少了CO2、SO2、CO等气体的排放,这些气体中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会造成酸雨的是  . (4)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在生产、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B.尽量选用公共交通,少开车C.分类处理生活垃圾D.保持饮水机24小时开启(5)饭盒、胸卡、证件等都可用完全降解的“玉米塑料”制成,以代替传统的不可降解塑料,你认为该举措的积极意义是  .三.填空题(共2小题,满分12分)26.(8分)炼铁的原料是  、  、  ,设备是  .27.(4分)用锡焊接钢板时,焊接处往往要滴加一些盐酸,其目的是  ,使焊接牢固,原理方程式:  ;一会儿,又必须用水把残留的酸液冲洗干净的原因是  .四.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8分)28.(8分)小明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探究,室温时,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装置如图,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净容积为146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表。序号样品量筒起始读数/mL量筒最终读数/mL所需时间/min11g铁粉、0.2g碳和10滴水10070约1202lg铁粉、0.2g碳、10滴水和少量NaCl10070约703  10070约480(1)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  铁锈蚀的速率。(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  (填“放热”或“吸热”)过程。(3)实验结束后取出滤纸包,观察到有红棕色物质生成,该物质的化学式是  。(4)已知含碳能够加快铁的生锈速度,小明想通过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实验③的样品组成。(5)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  (小数点后保留1位)。 29.(8分)氢氧化钠固体为什么要密封保存?五.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30.(6分)某化学活动小组用稀盐酸对赤铁矿中Fe2O3含量进行测定(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得到一黄色残液.为防止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对其进行了处理,过滤该残液,取100g滤液,向其中不断加入某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g20406080140160生成沉淀的质量/g001.072.145.355.35(资料:FeCl3+3NaOH=Fe(OH)3↓+3NaCl)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选择合理的数据,计算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19年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盘溪彝族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2分)1.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B.二氧化碳通常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C.氧化钙可做食品干燥剂,氧化钙能与水反应D.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可用“银粉漆(铝粉)”涂在铁栏杆表面防锈【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说法正确;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说法正确;C、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做食品干燥剂,故说法正确。D、铁制栏杆表面常涂“银粉漆”(铝粉)防生锈是因为铝和氧气反应生成了致密而坚硬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铝和氧气的进一步反应,故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下列厨房用品中,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A.白砂糖B.豆奶粉C.甜面酱D.花生油【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解答】解:A、白砂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B、豆奶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C、甜面酱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D、花生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A.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金属 B.向稀硝酸中加水C.双氧水分解D.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金属【分析】A、等体积等浓度稀盐酸溶质的量相等,两种不同的金属足量时会生成等量的氢气,所用的两种金属的质量不同。B、硝酸中加水酸性减弱PH变大,但不会大于7。C、双氧水分解时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催化剂不会增加氧气的产量,只会加速反应的速度。D、等体积等浓度稀盐酸溶质的量相等,两种不同的金属足量时会生成等量的氢气,所用的两种金属的质量不同。【解答】解:A、相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入金属,在初始阶段,由于金属是少量的,会完全参加反应,酸剩余,计算时应按照完全参加反应的金属来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产生的氢气是铝>铁;后来金属逐渐增加直至过量,此时就是酸完全参加反应,金属剩余,计算时应按照完全参加反应的酸来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产生的氢气相等,故A项错误,D项正确。B、向稀硝酸中加水,只是起稀释作用,并不能改变溶液的酸碱性,故图象所显示的pH会逐渐接近7却不会超过7,图象错误。C、在双氧水的分解过程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在这里会加快双氧水的分解,即相同时间内加二氧化锰的双氧水分解应更快,图象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是对反应与图象结合题目的考查,利用对各反应过程分析结合图象的走势是解题的关键,此题对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有一定帮助。4.“铜锅涮肉”是老北京的传统美食,其中利用了铜的(  )A.导热性B.延展性C.导电性D.抗腐蚀性【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铜锅涮肉,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故选项正确。B、铜锅涮肉,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而不是延展性,故选项错误。C、铜锅涮肉,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而不是导电性,故选项错误。 D、铜锅涮肉,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而不是抗腐蚀性,故选项错误。故选:A。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金属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实验室常用的下列仪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集气瓶B.坩埚钳C.橡皮管D.燃烧匙【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集气瓶是用玻璃制成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B、坩埚钳是用不锈钢合金制成的,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C、橡皮管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D、燃烧匙是用合金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6.下列生活物品中,用有机合成材料制作的是(  )A.不锈钢锅B.木桶C.塑料盆D.紫砂壶【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错误;B、木头属于天然材料,错误;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正确;D、紫砂属于无机硅酸盐材料,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7.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氯化钠溶液、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各一种。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A.酚酞试液B.CaCO3粉末C.KNO3溶液D.石蕊试液【分析】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解答】解: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氯化钠溶液、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显中性、酸性、碱性,使酚酞溶液分别显示无色、无色,红色、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B、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与氢氧化钠不反应,与氯化钠溶液不会反应,不能鉴别,故错误;C、KNO3溶液和氯化钠溶液、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本选项错误D、石蕊试液遇酸变红,石蕊试液遇碱变蓝,遇中性物质不变色,氢氧化钠呈碱性,盐酸呈酸性,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故用石蕊试液能区分,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8.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两个常见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水有关B.甲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氧气有关C.乙中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接触氧气D.乙中红磷不燃烧是因为红磷没有可燃性【分析】A.根据铁的锈蚀条件以及实验对比来分析;B.根据铁的锈蚀条件以及实验对比来分析;C.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D.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解答】解:A.③中铁钉只和氧气接触,①中铁钉和氧气以及水同时接触,一段时间后,③中铁钉没有锈蚀,而①中铁钉锈蚀,通过①③ 对比说明铁钉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铁钉与水接触,故说法正确;B.、①和②对比可探究氧气对锈蚀的影响;①和③对比可探究水对锈蚀的影响,故说法正确;C.乙中水中白磷的温度达到了其着火点,但是不燃烧是因为没有接触氧气,故说法正确;D.红磷具有可燃性,乙中红磷不燃烧是因为红磷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铁的生锈条件和磷燃烧的条件探究方法,注意在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变量的控制,通过对比分析探究的目的得出结论。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食用“地沟油”对人体有害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C.为保障食品安全,杜绝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D.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应大量施用化肥【分析】A、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地沟油中含有很多杂质、有毒物质.B、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C、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可依法添加使用.D、大量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水体污染等,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地沟油中含有很多杂质、有毒物质,食用“地沟油”对人体有害,故选项说法正确。B、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说法错误。C、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可依法添加使用,不能过量使用,可以使用可食用的食品添加剂,故选项说法错误。D、大量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水体污染等,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地沟油的危害、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食品添加剂、施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C.t2℃时,将2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20gD.t2℃时,等质量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甲>乙【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是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也不能确定,故B错误;C、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20g,所以将2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小于120g,故C错误;D、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t2℃时,等质量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甲>乙,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1.生活中废弃的铝质易拉罐、破铁锅、废铜线等可归为一类加以同收,它们属于(  )A.化合物B.金属或合金C.氧化物D.非金属【分析】铝质易拉罐、破铁锅、废铜线都属于废旧金属材料,主要成分是金属单质,利用这一知识解决此题.【解答】解:铝质易拉罐、破铁锅、废铜线都属于废旧金属材料,主要成分是金属单质,与有机物氧化物非金属无任何关系,应属于金属或合金。故选:B。 【点评】本题是对废旧金属的考查,属于废旧金属回收的知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12.下列物质中,不能提供人体活动所需能量的是(  )A.葡萄糖B.油脂C.淀粉D.食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为水、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其中糖类、油脂、蛋白质属于供能物质。【解答】解:淀粉属于糖类,葡萄糖、油脂、蛋白质在人体中均能产生能量;人体中的氯化钠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于体液中,不能产生能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与人体健康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3.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百炼成钢”﹣﹣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B.“点石成金”﹣﹣化学反应改变了元素种类C.“钻木取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沙里淘金”﹣﹣金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分析】A.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在于含碳量不同,钢的碳含量低,使生铁转化为钢,要降低含碳量,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C.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来分析。【解答】解:A.在古代,人们把烧红的生铁放在铁砧上反复捶打,最终使生铁转化为钢,这就是“千锤百炼”、“百炼成钢”的来历,目的是让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含碳量,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于元素守恒,化学反应不能改变了元素种类,所以“点石不能成金”,故选项说法错误;C.“钻木”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木头温度升高,达到其着火点木头发生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D.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自然界中存在金的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成语和古诗是我们古代文化的一大瑰宝,其中许多都蕴含着化学原理,我们要好好地理解它们。14.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ClNa2CO3H2SO4B.FeCl3Na2SO4KOHC.BaCl2AgNO3Na2CO3D.CuSO4KNO3Na2SO4【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碳酸钠和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在水中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B、氯化铁和氢氧化钾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在水中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氯化钡和硝酸银、碳酸钠都能产生沉淀,在水中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因三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熟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物质的状态、溶解性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生活中的下列塑料制品,不属于热固性塑料的是(  )A.食品、衣服等的包装袋B.塑料凉鞋C.电源插座D.电视机的外壳【分析】塑料可区分为热固性与热可塑性二类,前者无法重新塑造使用,后者可一再重复生产.【解答】解:热固性塑料不能重新塑造使用,一般是一些包装材料的成分,B、C、D三选项中的材料都可重塑使用,A中不可重塑使用。故选:A。【点评】此题是对塑料分类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热固性塑料的理解,热固性塑料一般不会重塑使用.16.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A点时的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大于7,盐酸呈酸性,其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可以发生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其pH等于7,氢氧化钠过量时显碱性,盐酸过量时显酸性。【解答】解:A、根据图象可以看出,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故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故A错误;B、B点对应的pH等于7,表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B正确;C、从图象可以看出,A点溶液呈碱性,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显红色,故C错误;D、C点的pH继续减小,说明酸还没有完全反应,故溶液中含有氯化氢溶质,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图象的形式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完成此题,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趋势和关键点的意义。17.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Mg、Zn、Fe与稀盐酸反应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与足量的镁粉、锌粉将铜片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锌和盐酸溶液中加入锌粒 A.AB.BC.CD.D【分析】A、根据金属的质量与酸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关系分析;B、足量的金属参与反应,由于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酸量相等故生成的氢气量会相等C、根据铜与硝酸银生成硝酸铜和银进行分析;D、根据锌与稀盐酸的反应分析。【解答】解:A、Mg、Zn、Fe与稀盐酸反应时,生成等质量的氢气,需要的镁的质量最小,需要锌的质量最多,错误;B、用等质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分别与足量的镁粉和锌粉反应,最终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镁的活动性强于锌,故对应的曲线是镁的比锌的斜率大,正确;C、铜与硝酸银生成硝酸铜和银,每64份质量的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216份质量的银,反应后固体质量会增大,不会减小,错误。D、往一定质量的ZnCl2和HCl溶液中加入锌粒,溶液的质量增加,当稀盐酸反应完全时,溶液的质量不再能增加,错误;故选:B。【点评】该题为图象题,这样的题型往往每个选项考查不同的知识点,或化学反应或溶液组成等,多数考查物质质量、质量分数的变化,在解题时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找准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对应的知识迁移解答。18.下列每组中的两种固体物质,只用水做试剂,不能将其鉴别出来的是(  )A.NaOH、KNO3B.KCl、NaClC.AgCl、NaNO3D.NH4NO3、NaCl【分析】用水作为试剂鉴别,根据物质的溶解性、溶于水的温度变化、溶于水后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硝酸钾易溶于水,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用水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B、KCl、NaCl均易溶于水,且溶于水温度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C、AgCl难溶于水,NaNO3易溶于水,放入水中现象不同,用水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D、NH4NO3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明显降低;NaCl易溶于水,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用水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19.下列图标是化学实验室部分药品标签上的是(  )A.B.C.D.【分析】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判断即可【解答】解:A、此图是禁止吸烟图标。故A错;B、此图属于药品标签。属于易燃物,故B正确;C、此图是禁止燃放鞭炮图标。故C错;D、此图是禁止放易燃物图标。故D错。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与化学有关的药品及安全图标知识要熟记它们,并能灵活运用。20.如表是某同学复习整理的部分化学知识,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用语I2﹣2个碘原子He﹣1个氦气分子B.性质用途石墨能导电,可作电极稀有气体性质稳定,可制成霓虹灯C.现象描述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D.物质分类焊锡、黄铜、生铁是常见的合金冰、干冰、双氧水都是氧化物A.AB.BC.CD.D【分析】A、根据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进行分析;B、根据稀有气体性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C、根据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D、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解答】解:A、I2表示2个碘原子构成一个碘分子,故选项错误;B、稀有气体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有色光,可制成霓虹灯,故选项错误; C、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选项错误;D、焊锡、黄铜、生铁是常见的合金;冰、干冰、双氧水都是氧化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用语、物质的性质、实验现象、物质的分类等,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26分)21.(5分)酸,碱,盐是有广泛用途的重要化学物质.试完成下列人关探究.(1)实验室里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浓盐酸,它的质量分数与放置天数的关系如图A所示.假设水不蒸发,分析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原因.(2)观察图B中的装置,向事先收集满CO2气体的锥形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塞紧瓶塞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气球膨胀 .(3)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是面团中有许多小孔.根据发酵粉(含碳酸氢钠和有机酸等)可与面粉、水混合直接制作发面食品的事实,说明碳酸氢钠在其中的作用.(4)在常温下将HCl、NaCl、NaOH、Ca(OH)2、Na2CO3等几种溶液两两混合.①当HCl与NaOH或Ca(OH)2溶液后,虽然发生了反应,但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它们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②若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减少,试写出所有可能的组合  .③将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逐滴加入Na2CO3溶液中,若产生气体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有如图C所示关系,求a的数值.【分析】(1)盐酸具有挥发性;(2)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3)碳酸氢钠和显酸性物质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4)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显中性的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通过计算可以确定a的数值.【解答】解:(1)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原因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HCl气体挥发,导致溶质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少;(2)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锥形瓶中的压强减小,可观察到气球膨胀起来;故填:气球膨胀;(3)碳酸氢钠在其中的作用是:碳酸氢钠与有机酸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留下气孔,使面食松软可口;(4)①实验方案为:向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然后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若观察到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②Na2CO3和HCl混合时,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从溶液中逸出,溶液质量减小;Na2CO3和Ca(OH)2混合时,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碳酸钙从溶液中析出,溶液质量减小;③解:H2SO4+Na2CO3═Na2SO4+H2O+CO2↑,984420g×19.6%a98/44=(20g×19.6%)/a,a=1.76g,答:a的数值是1.76g.【点评】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并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能力.22.(5分)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 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放热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3)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NaCl (填化学式). 【分析】(1)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来分析.(2)根据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上升,据此进行分析解答.(3)B点是温度最高时,也就是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解答】解:(1)氢氧化钠溶液的pH大于7,稀盐酸的pH小于7,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变小;故填:减小;(2)由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的升高,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填:放热;(3)根据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的升高,在B点前后温度是两种情况,B点温度最高,B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填:NaCl.【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本题主要考查了结合图象考查了中和反应的应用,理解图象的含义、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3.(5分)“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A.燃烧的条件B.铁钉生锈的条件C.证明CO2与NaOH反应D.分子运动的现象(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 导热 性(填一条物理性质)(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 氧气 直接接触.欲除去铁锈可用 盐酸  洗的方法,铁制品除锈时 不能 (填“能”或“不能”)长时间浸在酸溶液中.(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2NaOH+CO2═Na2CO3+H2O .(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 红 色;当烧杯①中液体换成浓盐酸,且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红色逐渐褪去变为无色 .其中盐酸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 ,属于 复分解反应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进行解答;(2)根据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空气直接接触以及除去铁锈可用盐酸清洗方法进行解答.(3)根据二氧化碳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解答;(4)根据浓盐酸、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以及酸碱指示剂遇到酸碱变色情况进行解答.【解答】解:(1)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实验A中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利用铜片的导热性,在中间加热,能够提供均匀的热量,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导热;(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观察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①试管中即提供了空气,也提供了水,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空气直接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所以欲除去铁锈可用盐酸洗方法,铁制品除锈时不能长时间浸在酸溶液中,因为酸也和金属反应;故填:氧气;盐酸;不能.(3)二氧化碳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填:2NaOH+CO2═Na2CO3+H2O;(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盐酸时,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盐酸溶于水呈酸性,所以烧杯②中的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红色逐渐褪去变为无色.其中盐酸与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红;红色逐渐褪去变为无色;HCl+NaOH═NaCl+H2O;复分解反应. 【点评】此题是一道实验设计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燃烧的条件、二氧化碳的性质、微粒的性质并进行知识的大胆迁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解题.24.(6分)某活动小组欲从含有硝酸铜的废水中提取金属铜,做了如下的实验,向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铁粉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1)上述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是: 过滤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2)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Zn2+、NO3﹣ .(3)加入锌粉和铁粉后,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Cu(NO3)2═Zn(NO3)2+Cu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过滤操作时要使用玻璃棒进行引流.【解答】解:(1)观察给出的操作题,可以发现进行过滤操作时要使用玻璃棒进行引流,所以本题答案为:过滤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铁>铜,锌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锌能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有铁,由于硝酸铜的量不能确定,故铁是否与硝酸铜反应未知,故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亚铁离子,所以本题答案为:Zn2+、NO3﹣;(3)滤渣中含有铁,锌一定与硝酸铜反应,铁是否与硝酸铜反应未知,所以本题答案为:Zn+Cu(NO3)2═Zn(NO3)2+Cu.【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25.(5分)化学和环境保护、食品营养、材料应用等密切相关.(1)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吸附 .(2)餐厅制作美食用到的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C (填序号,下同). (3)使用的电动观光车,有效减少了CO2、SO2、CO等气体的排放,这些气体中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CO2 ,会造成酸雨的是 SO2 .(4)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D .A.在生产、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B.尽量选用公共交通,少开车C.分类处理生活垃圾D.保持饮水机24小时开启(5)饭盒、胸卡、证件等都可用完全降解的“玉米塑料”制成,以代替传统的不可降解塑料,你认为该举措的积极意义是 减少白色污染 .【分析】(1)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回答.(2)根据常见的食品中含有的营养素分析回答;(3)根据CO2、SO2等气体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回答;(4)根据低碳生活的含义分析有关的做法.(5)根据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分析回答.【解答】解:(1)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2)鸡蛋中富含蛋白质;(3)使用的电动观光车,有效减少了CO2、SO2、CO等气体的排放,这些气体中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是CO2,会造成酸雨的是SO2.(4)A.在生产、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符合“低碳生活”理念;B.尽量选用公共交通,少开车减少能源的消耗,符合“低碳生活”理念;C.分类处理生活垃圾,减少了污染,节约资源,符合“低碳生活”理念;D.保持饮水机24小时开启,浪费能源,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5)饭盒、胸卡、证件等都可用完全降解的“玉米塑料”制成,以代替传统的不可降解塑料,该举措的积极意义是减少白色污染.故答为(1)吸附;(2)C;(3)CO2;SO2;(4)D;(5)减少白色污染.【点评】本题所考查的知识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三.填空题(共2小题,满分12分)26.(8分)炼铁的原料是 铁矿石 、 石灰石 、 焦炭 ,设备是 高炉 .【分析】根据赤铁矿石炼铁的反应原理、高炉炼铁的原料、炼铁的设备,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解:人类向自然界提取量最大的金属是铁,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高炉炼铁的原料是铁矿石、石灰石和焦炭(作用是通过热量,产生还原剂一氧化碳).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故答案为:铁矿石;石灰石;焦炭;高炉.【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高炉炼铁的原料、反应原理、设备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7.(4分)用锡焊接钢板时,焊接处往往要滴加一些盐酸,其目的是 除去铁锈 ,使焊接牢固,原理方程式: 6HCl+Fe2O3═2FeCl3+3H2O ;一会儿,又必须用水把残留的酸液冲洗干净的原因是 防止残留的酸液腐蚀钢板 .【分析】钢板表面有生成的铁锈,会影响焊接的牢固度,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酸反应;【解答】解:钢板表面有生成的铁锈,铁锈会影响焊接的牢固度,因此在焊接或电镀金属时,常用的稀盐酸,其作用是除去金属表面的锈除去.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HCl+Fe2O3═2FeCl3+3H2O.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一会儿又必须用水把残留的酸液冲洗干净,是为了防止残留的酸液腐蚀钢板.故答案为:除去铁锈;6HCl+Fe2O3═2FeCl3+3H2O;防止残留的酸液腐蚀钢板.【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铁锈的主要成分、酸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四.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8分)28.(8分)小明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探究,室温时,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装置如图,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净容积为146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表。序号样品量筒起始读数/mL量筒最终读数/mL所需时间/min11g铁粉、0.2g碳和10滴水10070约1202lg铁粉、0.2g碳、10滴水和少量NaCl10070约703 1g铁粉、10滴水 10070约480(1)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 加快 铁锈蚀的速率。 (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 放热 (填“放热”或“吸热”)过程。(3)实验结束后取出滤纸包,观察到有红棕色物质生成,该物质的化学式是 Fe2O3•xH2O 。(4)已知含碳能够加快铁的生锈速度,小明想通过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实验③的样品组成。(5)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 20.5% (小数点后保留1位)。【分析】通过铁生锈的探究实验,分析缓慢氧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铁锈的主要成分。从探究实验中,对照试验组之间只能有一个变量,从而根据唯一变量所出现的不同结果,得出科学的结论。分析表中数据,根据唯一变量是碳,得出碳对铁生锈的影响。通过空气体积的变化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解答】解:(1)实验①和②之间唯一的变量为是否有NaCl,根据含有NaCl的②组实验,反应所需的时间较短,得到NaCl能加快铁锈蚀的速率;(2)通过温度升高,可以直接得出铁锈蚀的过程是放热的过程;(3)根据题干“小明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探究”及“红棕色物质生成”,我们可以判定此物质为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xH2O;(4)“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所以该对照组间唯一的变量应为是否含有碳,因为实验①还有碳,则实验③不含碳,而其它的因素应完全相同,所以实验③的样品组成为1g铁粉、10滴水;(5)因为量筒内液体减少的体积即为广口瓶内所含有的全部氧气的体积,所以氧气的体积含量:30ml/146ml×100%=20.5%。该题答案为:(1)加快(2)放热(3)Fe2O3•xH2O(4)1g铁粉、10滴水(5)20.5%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和防止金属的腐蚀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并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29.(8分)氢氧化钠固体为什么要密封保存?【分析】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敞口放置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而潮解;氢氧化钠还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敞口放置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因此必须密封保存;【解答】解:由于氢氧化钠既能吸收空气中水分而潮解,又能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而变质,因此,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既能吸收空气中水分而潮解,又能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而变质.【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对氢氧化钠的性质有个正确认识,是解答本题的基础.五.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30.(6分)某化学活动小组用稀盐酸对赤铁矿中Fe2O3含量进行测定(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得到一黄色残液.为防止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对其进行了处理,过滤该残液,取100g滤液,向其中不断加入某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g20406080140160生成沉淀的质量/g001.072.145.355.35(资料:FeCl3+3NaOH=Fe(OH)3↓+3NaCl)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选择合理的数据,计算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从表中的反应原理找出等量关系,利用所给的数据解出需要的数值.【解答】解:从表中加入的氢氧化钠可以看出40g以前没有生成沉淀,是在中和盐酸,140g和160g氢氧化钠都是生成沉淀5.35g,由于无法判断是否是60ge才开始沉淀,和140才完全沉淀,所以不能利用以上数值.但是从60到80,可以判定20g氢氧化钠一定对应2.14g﹣1.07g沉淀氢氧化铁沉淀.所以以此为计算依据.设与生成2.14g﹣1.07g氢氧化铁所消耗的20g溶液中NaOH溶质的质量为x.FeCl3+3NaOH═Fe(OH)3↓+3NaCl120107x2.14g﹣1.07g=1.07g=x=1.2g NaOH%=×100%=6%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的反应原理,然后根据表中所给的数据找出等量关系解出需要的答案,再求出质量分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