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治疗学要点

内科治疗学要点

ID:43754121

大小:40.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10-13

内科治疗学要点_第1页
内科治疗学要点_第2页
内科治疗学要点_第3页
内科治疗学要点_第4页
内科治疗学要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科治疗学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疾病治疗学要点治疗学:是研究疾病的治疗原则,治疗方法,治疗手段的一门学科。治疗原则:是在辩证论治指导下制定的,对疾病治疗的立法、处方、用药等具有指导意义的治疗总则。治疗方法:从属于治疗原则,包括在治疗原则指导下制定的对某一疾病的治疗大法和对某一证候的具体治法。治疗手段:指与治疗有关的药物、给药途径、治疗器具等。一、治疗原则(一)治疗宜早1、早期治疗、轻病防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生半死也”。《素问八正神明论》:“上工治其萌芽,----

2、--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2、先证而治、即病防变《温热经纬外感温热篇》:“先安未受邪之地”。《金贵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二)标本缓急是指疾病的主次本末,病情的轻重缓急的情况。一般认为,标是疾病表现于临床的现象和所出现的症候;本是疾病发生的机理,即疾病的本质,或者相对地指先病的脏腑及其病理表现。在病变过程中,一般是按“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和“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的原则。(三)、扶正祛邪:扶正—补法。用于虚证。祛邪---泻法。用于实证。总以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为原则。(四)脏腑补泻:应用脏腑生克表里关系,作为补

3、泻治法的原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2、壮水制阳;益火消阴3、泻表安里;开里通表;清里润表----适用于脏腑之间表里俱病的情况。(五)异法方宜:指治疗疾病不能固守一法,对不同个体、时间、地域等情况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这种因时、因人、因地制宜的治疗原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治病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相结合。[常用治法]一、解表法(汗法)通过发汗,开泄腠理,逐邪外出的一种治法适用范围:1、解表2、透疹3、祛湿4、消肿注意事项:1、凡剧烈吐下之后、淋家、疮家、亡血家等,原则上都禁汗。2、发汗应以汗出邪去为度,不宜过量。

4、3、发汗应因时、因人、因地而宜。4、表证兼其他病证,汗法又应配用其他治法。二、清热法(清法)通过寒凉泄热的药物和措施,以消除热证的一种治法。适用范围:1、清气分热2、清营凉血3、清热解毒4、清脏腑热注意事项:1、注意寒热真假2、表邪未解,阳气被郁而发热者禁用体质素虚,脏腑本寒者禁用气虚引起的虚热者慎用3、由于热必伤阴,进而耗气,因此,尚须注意清法与滋阴,益气等法相配合4、热邪炽盛,服清热药入口即吐者,可于清热剂中少佐辛温之姜汁,或凉药热服,是反佐之法三、攻下法适应证:主要用于里实证。1、寒下:用于里热、积滞实证。下燥屎、泻实热。2、温

5、下:寒冷积滞、里寒实证。温里逐寒泻实。3、润下:热盛伤津、病后津亏、年老津涸、产后血虚之便秘。4、逐水:水饮停蓄胸胁,以及水肿、鼓胀等证。注意事项:1、凡邪在表或半表半里一般不可下阳明病腑未实者不可下年老津枯便秘或素气虚、阳衰而大便难者,不宜用峻下法;妇女妊娠或行经期间,皆应慎用下法。2、下法以邪去为度,不宜过量,以防正气受伤。《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四、和解法(和法):指和解少阳、扶正达邪,协调内脏功能的一种治法。适用范围:1、和解少阳2、调和肝脾3、调理胃肠注意事项:1、凡邪在表未入少阳,邪已入

6、里之里实证,虚寒证,原则上不宜用和法。2、邪入少阳,但有偏表与偏里,偏寒与偏热之不同,临证宜适当增损,权变用之。五、温里法:祛除寒邪和补益阳气的治法。主要作用在于回阳救逆,温中散寒,从而达到补益阳气,祛邪治病的目的。适用范围:1、温中祛寒2、温经散寒3、回阳救逆注意事项:1、下列情况不可用温法热伏于里,热深厥深,形成真热假寒者内热火炽而见吐血、便血者素体阴虚,舌红咽干者2、寒证较重,温之应俊;寒证较轻,温之宜缓。温热药性皆燥烈,宜耗伤阴津。故非急救,宜少用峻剂重剂。3、寒而不虚,当专用温剂;若寒而虚,则宜甘温。六、补益法(补法):补益

7、人体阴阳气血或某一脏之虚损的治法。适用范围: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注意事项:1、实证有虚证假象者2、补气与补血不能截然分开3、补阴与补阳不能截然分开张景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4、五脏之补益,重在脾胃。5、阳虚多寒者,补以甘温,清润之品非宜。阴虚多热者,补以甘凉,不可妄用辛燥。七、消导散结(消法):使积聚之实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适用范围:1、消食导滞2、消石散结3、消瘤软坚4、利水消肿注意事项:消法虽不及下法猛烈,但亦属于攻邪之法,故虚分清虚实,以免误治。八、理气法:调理气机的一种治法。适用范围:气机

8、失调的病证。1、行气解郁法---肝气郁结2、降气平逆法---肺胃气逆3、益气升阳法---脾气下陷注意事项:1、理气法应辨别虚实2、理气药多香燥苦温,当慎伤阴。九、理血法:调理血分,治疗淤血内阻和各种出血的方法适用范围: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