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治疗学-莱姆病

内科治疗学-莱姆病

ID:43935162

大小:2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7

内科治疗学-莱姆病_第1页
内科治疗学-莱姆病_第2页
内科治疗学-莱姆病_第3页
资源描述:

《内科治疗学-莱姆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内科治疗学■莱姆病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染源是受感染的鼠类及哺乳动物,传播媒介是硬婢。潜伏期3-32天,临床表现多变,缺少特异性。典型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一期皮肤损害期;慢性游走性红斑(ECM)、慢性萎缩性肢皮炎和淋巴细胞瘤是莱姆病皮肤损害的三大特点。大多数病人在婢叮咬处岀现,开始为红色斑疹或丘疹,数天至数周后逐渐形成环形红斑,外缘呈鲜红色,中心部位苍白,可见水疱或坏死,可伴有畏寒、发热、乏力、头痛,持续数周或数月。二期播散感染期:约在病程数周或数月后出现神经系统和心脏损害

2、的表现•神经系统可出现脑膜炎、颅神经炎、脊髓神经根炎、脊髓炎等表现;心脏的损害可出现心肌炎、心包炎、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心肌肥大的症状和体征。三期持续感染期:此期特点为关节损害,起病后数周至数年发生。多数患者发生急性关节炎,可一个或多个关节受累,以膝关节最多见•关节疼痛可呈游走性,受累关节局部可表现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关节损害的表现可反复出现呈间歇性发作〃持续数周到数月不等。诊断莱姆病的实验诊断方法有多种,将可疑病人的标本用暗视野显微镜直接镜检或镀银染色后镜检,可直接查找到病原体•间接免疫荧光法(

3、IFA)和ELISA法检测特异的IgM抗体有利于此病的早期诊断•免疫印迹法检测特异性的IgM和IgG抗体,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IFA及ELISA送近年采用PCR技术检测莱姆病螺旋体DNA,有更高的敏感性。[治疗]㈠病原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临床分型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当的抗生素。青霉素类、第二和第三代头孑包菌素、多西环素和大环内酯类药物均可有效治疗莱姆病。目前推荐的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⑴四环素,成人250-500mg,每天4次疗程10-30天。(2)多西环素O.lg,每日2次。⑶阿莫西林£岁以下儿童及孕妇禁用四

4、环素和多西环素。可选择阿莫西林,成人每次500mgz每日3次;儿童每日30mg/kgz分3-4次口服・(4)红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代替,但疗效较差。(5)头孑包咲辛酯,成人每次500mg/每日2次口服;(6)克拉霉素,成人每次500mgz每日2次口服;(7)红霉素咸人每次500mgz每日4次。二三期病人宜用大剂量青霉素,每日2000万U以上疗程10日,或肌注节星青霉素,每周240万U疗程3周。对耐青霉素和晚期病人可用头抱曲松每日2g,每日1次,疗程14-21天。部分病人在病原治疗开始时可能会

5、出现赫氏反应,应密切观察,及时处理。(二)对症治疗病人宜卧床休息,补充适量的水分,电解质和维生素•发热及皮肤疼痛明显者,可用解热止痛剂,病情严重者可适量加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少数严重关节受累者,抗生素治疗反应较差,可考虑手术治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