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的导入艺术

浅谈新课的导入艺术

ID:44392711

大小:2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1

上传者:U-7604
浅谈新课的导入艺术_第1页
浅谈新课的导入艺术_第2页
浅谈新课的导入艺术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的导入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浅谈新课的导入艺术白沙卫星学校张保清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i半”。一场戏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就能赢得观众;一篇文章有一个好的开头就能吸引读者。同样,一堂课若有一个良好的导入就能吸引学生,这样不仅可以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诱发学生的思维,还可以交给学生一把打开新课的大门的钥匙,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入新课,其日的是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增进学习的课题意识,唤醒思维热情,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参与欲,从而使课堂教学进入最佳的状态,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导”的设计上,要生动具体,言简意赅地讲清学习新知的意义和要求,激起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向往。一、巧设悬念,导入新课。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注意某些对彖时,大脑皮层会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这种优势兴奋中心有助于学生迅速准确地掌握知识。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悬念导入就是一种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发展学生思维为目标的导入方法。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可根据本课的内容,在课前巧设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积极开动学生的脑筋,让他们主动地探索教材中的新知识。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和学生先共同探索两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一种是把实物“圆”在桌血上滚动一周,所走的路程就是这个圆的周长;二是用绳把实物缠绕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所得绳的长度就是这个圆的周长。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问:“这个圆能用上述方法來测量它的周长吗?”这样,教师就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使学生急于想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求出画出的圆的周长。这样学生对如何运用计算的方法求出圆的周长充满了好奇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了探索知识的强烈愿望,并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屮。 悬念是由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疑惑不解而乂想知道为什么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悬念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如:我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一课时,并没有急于给学生讲这些数的特征,却提出:今天山同学们随意考老师,无论你们说出什么数,我都能马上说出能不能被2、5整除。这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出大数想难住老师,可老师都很快地判断出能否被2、5整除。这样导入,使学生感到奥妙无穷,唤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相当热烈。二、联系旧知,导入新课。数学知识是系统连贯的,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接受新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师在讲授新课时,首先组织学生复习旧知识,然后抓住新知识的不同点,提出问题。这样既能承上启下,又起到了巩固旧知识的作用,同时使学生明口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和寻找答案的欲望。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在“导”的复习题上写出“7,70,700”,问学生它们相等吗?学生肯定回答说“不相等”,那么你们有办法使它们相等吗?学生陷入深思,在苦思冥想中终于想出分别加上单位元、角、分,可得7元=70角=700分;接着又问:还有其他办法吗?可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7米=70分米=700厘米等等。此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就顺势提出新课题:“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來呢?”学生一听,思维更加活跃,掀起思维的高潮,在相互讨论启发下,得出:7元=7.0元=7.00元;7米=7.0米=7.00米。这样的数的大小是否相等?为什么相等?这是我们这节课耍学习的新课一^小数的性质”。这样的“导”使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通过实验,导入新课。“无疑则思不起”,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可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精心设计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去发现规律,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归纳总结,其结论就是新授课的主要内容,因而课题也就随之被揭示出来。如在学习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时,把事先准备好的实验器材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发放 到学生手中,先让学生测量一下他们的底和高,可以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何为等底等高(底和高都相等)。然后布置实验:(1)把圆柱装满水,然后倒入等底等高的圆锥,需要几次才能倒完?(2)把圆锥装满水,然后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需要儿次才能装满?想一想: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通过实验比较,学生很容易的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是三倍的关系即圆锥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吋我揭示课题,学生由于从实验操作中获得了直接的认识,使教学收到了以I口启新的效果。三、引入材料,导入新课。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引入一些数学史料、趣事趣闻、历史典故等作为开头语,这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对所学的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屮去。如教学“比较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大小”之前,我讲述了“孙悟空分西瓜”的故事。最后讲唐僧让孙悟空把一个大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吃一份,而猪八戒大喊:“不行,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6份,我吃一份”。机灵的猴子笑着说:“贪吃的呆子,就照你说的办。”请同学们想一想,猪八戒是多吃了,还是少吃了?这样导入,充满趣味,引人入胜,把全体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总之,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整体,新课导入只是其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方式方法必须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与课堂教学艺术融为一体,这样才会止一节课变得更精彩,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新课的导入形式多种多样,一堂课没有一个固定的导入模式,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有趣到位的导入过程。但每一种导入方法不应该是孤立的,我们要融会贯通。这也体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只有在教学引入上巧设“热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在数学课堂这片沃土中,绽放五彩缤纷的思维Z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