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I)

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I)

ID:45318530

大小:842.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11-11

上传者:U-25928
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I)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I)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I)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I)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I)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II)注:试卷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1.该图表达出的含义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方向B.发展水平C.发展条件D.生活特点【答案】1.D2.A【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的基本特征。【1题详解】由图可知按照多年平均降水量我国可划分为不同的干湿地区与农耕区,各区域内部降水量数值具有明显的数值一致性;【2题详解】各区域气候因素的差异影响其农业发展类型,说明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方向有影响。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3.将甘肃省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四类干湿区域的指标属于( )①自然指标 ②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③人文指标④单一指标 ⑤距离海洋的远近 ⑥综合指标A.①②④B.①②⑤C.③⑤⑥D.②④⑤4.关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B.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答案】3.A4.A【解析】【3题详解】以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为指标,甘肃省可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四类干湿区域,属于自然指标划分,属于单一指标划分。故选A。【4题详解】自然区的界线是模糊的,行政区界线是明确的,A错误;区域内部有明显的相似题,整体性突出,区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BC正确;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D正确。故选A。5.5.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青岛市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⑥【答案】D【解析】自然区域边界是模糊的,如自然带、热量带、干湿地区和三江平原;行政区划,如山东省青岛市区域边界是明确的。 6.6.以下区域属于均质区的有(  )①我国的北方方言区②我国北方的旱作农业区③京津唐工业基地④东北平原区⑤浦东新区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答案】B【解析】均质区是指那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可以按照某一自然要素的相似性划分出自然区域,如根据地形划分出高原区、平原区等。也可以按照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划分出人文区域,如方言区、水田农业区、旱作农业区等,故①②④均为均质区。而京津唐工业基地和浦东新区都是由区域中心(工业中心或城市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的区域,均属功能区。7.7.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题。图中县界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河流B.山脉C.交通线D.民族分布【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县界一般是沿分水岭的位置分布,而山脉是分水线。故选B。8.8.有关日本和英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国都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高度发达B.两国都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形比较崎岖C.两国河流短小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D.两国气候湿润,气候的海洋性强【答案】D【解析】英国和日本都是以工业为主的国家,英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日本农业以种植业为主,A错误;日本处于板块交界处,而英国位于亚欧板块的内部,B错误;日本河流短小湍急,水能资源丰富,C错误;日本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两国气候湿润,气候的海洋性强,D正确。故选D。9.9.有关英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英国气候湿润,有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B.英国靠近北海道渔场,渔业资源丰富C.传统工业以资源型布局为主D.英国能源匮乏,石油依赖进口【答案】C【解析】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A错误;英国渔业资源不丰富,B错误;传统工业以煤、石油铁矿石等资源基础上发展的资源型工业为主,C正确;英国石油资源丰富,D错误。故选C。10.10.有关东部季风区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较平坦,海拔均在500米以下B.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雨量在800毫米以上C.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D.均为外流区,河流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特征。我国东部季风区的西部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海拔高于500米,A错误;东部季风区的秦岭—淮河以北地区,降水量小于800mm,B错误;东部季风区内有两处内流区,D错误。由于东部季风区,降水量丰富,故自然植被为森林和森林草原。11.11.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地形以山地为主,新疆的地形有“三山夹两盆”之说②塔里木河为我国最长的 内流河,位于准噶尔盆地内③灌溉农业为本区的特色,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④内蒙古高原东部的草原为我国最好的草原之一,我国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就生长在这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B【解析】西北区的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塔里木河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内,①②错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灌溉农业为本区的特色,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因黄河水的恩惠被誉为“塞外江南”,③正确;内蒙古高原东部的草原为我国最好的草原之一,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就生长在这里,④正确。故选B。12.12.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风力较小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灌溉水源【答案】B【解析】青藏高寒区因海拔高,热量条件差。当地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主要是因为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河谷地形热量不易散失,热量条件较好,气温较高,同时地形封闭,地势较低,风力较小。故选B。13.13.关于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产业结构日趋复杂,产业由扩散走向集聚B.区域内部人地关系仍然基本协调C.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有些区域形成城市群或城市带D.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产业结构日趋复杂,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A项错误;人类对资源开发规模越来越大,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强烈,D项错误;人类对环境资源的过度开发,引发很多环境问题,使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十分紧张,人地关系不协调的现象越来越明显,B项错误。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产业规模扩大,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有些区域形成城市群或工业带。故C为正确选项。考点:区域发展成长阶段的特点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特点的认知能力。有的学者将区域的发展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回答下面小题。14.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B.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D.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15.图中各点分别A、B、C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A.A--B--CB.B—C—AC.B--A--CD.C—A—B【答案】14.D15.D【解析】【14题详解】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缓慢发展的趋势,A错;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D正确;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资源开发,C错;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小,B错。故选D。【15题详解】 区域发展过程中,三大产业的总体变化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后降低,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过图中各点分别做三条边的平行线,所做平行线与边共有6个交点(6个数值),每条边上较小数值即该边所代表的产业类型的比重。据此分析图可确定该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顺序为C—A—B。故选D。16.16.“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管子》),以上是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两句话反映的是人地关系思想的()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类中心论C.人地相关论D.人地伙伴论【答案】A【解析】第一句话,“异制”造成“异俗”;第二句话“沃土”造成“不材”、“瘠土”造成“向义”都说明了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属于人地关系思想的地理环境决定论。选A。17.17.我国古代道教就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下列做法符合这种人地关系思想的是()A.在我国西南林区大量采伐林木B.在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植树造林C.我国在东、黄、渤海海域全面实行伏季休渔制度D.在东北大面积开垦沼泽地【答案】B【解析】“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强调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符合人地伙伴论思想。西南林区大量采伐会导致森林资源枯竭;在东北大面积开垦沼泽地会导致湿地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这两种行为均强调人类对环境的索取,忽视环境自身的稳定与发展,体现了人类中心论思想,AD错误。严禁捕渔,不利于人类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符合人地伙伴论思想,C错误。在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树造林,会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使人地关系趋向和谐统一,这种行为符合符合人地伙伴论思想,B正确。故选B。18.18.“牧童经济”是指对资源进行掠夺、破坏的一种经济模式,该模式体现了()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B.人类中心论思想C.人地相关论思想D.人地伙伴论思想【答案】B【解析】 据材料可知,“牧童经济”是指对资源进行掠夺、破坏的一种经济模式。反映以人类的发展为中心,疯狂掠夺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故选B。19.19.下列我国古人的行为中蕴含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A.烧草为灰,取灰肥田B.以人为本,人定胜天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D.封山育林,定期开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保护环境和经济效益相结合,故ABC项的发展思想均会破坏环境而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20.20.“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这句话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A.持续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持续性原则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竭泽而渔超出资源承载力,违背了持续性原则。考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21.21.从生态角度看,农作物秸秆最好的利用方式是()A.发展沼气B.编制工艺品C.焚烧还田D.饲养牲畜【答案】A【解析】秸秆仍然是我国许多地方的重要能源之一。秸秆当燃料主要是使土壤有机质得不到补充,使肥力下降,最好的办法是使用沼气,既能解决广大农村做饭、照明等能源问题,又可作为肥料还田,稳定和提高土壤肥力。故选A。22.22.我国提出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A.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B.资源利用率低,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C.人口基数过大,新增人口数量仍然较多D.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答案】B 【解析】我国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的相对短缺、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故选B。23.23.随着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深入,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绿色生活方式,逐渐受到社会的认可。下列行为中最贴近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①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 ②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节约用电 ③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④尽量购买物美价廉的进口产品 ⑤尽量购买包装简单的产品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答案】B【解析】进口产品由于运输距离过远,碳排放量比较高,因此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其它都符合。故选B。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下面小题。24.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D.人口增长过快25.目前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A.风沙危害加剧B.水土流失严重C.大陆性气候减弱D.光照条件变差【答案】24.B25.B【解析】【24题详解】资料反映当地的森林覆盖率下降、耕地面积扩大、年降水量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河流含沙量增大,即当地由于毁林开荒使生态环境恶化,故粮食单产下降。故选B。【25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河流含沙量大增,反映当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故选B。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下面小题:26.图中a山脉两侧山麓分布的自然带是( )①北侧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②北侧为高山草甸带 ③南侧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④南侧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7.森林破坏后可能产生的后果有( )①河流洪峰与降水高峰期的时间间隔拉长 ②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降水量增加 ④粮食单产下降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8.下列各项中符合图中a山脉以南区域地理特点的是( )A.水稻土是一种生产力较高的土壤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答案】26.D27.C28.A【解析】【26题详解】据图经纬度可判断a山脉为我国秦岭、b为大巴山,c为汉水,d为渭河。a山脉秦岭是我国南北方发达界线,北侧为温带季风气候下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南侧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故选B。【27题详解】森林破坏后,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河流洪峰与降水高峰期的时间间隔缩短,生物多样性减少,①错误,②正确;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单产下降,④正确;与降水量无关,③错误。故选C。【28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a山脉为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地区,水稻土是人工培育的高产稳产的土壤,A正确;耕地较分散,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田所占比重大,BCD均错误。故选A。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29.图中字母F、G、H代表的含义分别是()A.资源开发、产品消费、废物排放B.产业活动、产品消费、废物排放C.产品消费、废物排放、产业活动D.资源开发、产业活动、产品消费30.E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29.B30.C【解析】试题分析:【29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从资源到F是资源的开发,生产活动给人类提供产品;人类对产品消费后再排放环境。选择B项。【30题详解】E过程是从环境中开采资源,过度开发导致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选择C项。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知识拓展】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而周围事物是同某项中心事物相对而言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就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1、人类社会存在于自然环境中,是环境的一部分,并占据一定的空间,同时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并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质和废弃能量;环境具有供给人类社会所需的物质能量的能力,也具有清除、容纳、代谢这些废弃物质和废弃能量的能力(称为环境自净能力)。2、人类作用于环境,环境又把受人类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环境的反馈作用)。当这种反馈作用影响到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时,谓之环境问题。因此,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即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废弃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等问题。31.31.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①甲地打坝淤地 ②乙处整修梯田③丙处修建水库④丁处平整土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A【解析】据图中等高线特点可知,图中甲地是沟谷,可以采用打坝淤地的方式,①正确;乙地为缓坡,可以整修梯田,②正确;丙为糠地,应平整土地;丁为陡坡,应种植植被护坡,③④错误 。故选A。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下列各题。32.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降水量增加B.蒸发量增加C.下渗减少D.地表径流减少33.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答案】32.C33.C【解析】试题分析:【32题详解】该流域开发过程中,气候没有明显变化,降水量、蒸发量不会增加,A、B错。聚落增加,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下渗减少,C对。地表径流增加,D错。【33题详解】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随着区域开发,植被破坏,地表径流量应增大。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的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III、II、I,C对。A、B、D错。考点:流域开发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流水侵蚀作用,使地表呈现出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其中典型地貌有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其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4.图中能够反映出黄土塬地貌的是()A.①B.②C.③D.②③35.对黄土塬区域的治理措施是(  )A.平整土地,增加水流入渗,削减地表径流B.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C.打坝建库,拦泥蓄水D.在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36.针对图中陡坡地貌,治理水土流失适宜采取的措施是()A.平整土地,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B.封坡育林育草,增加植被覆盖率C.修建水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D.改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业【答案】34.C35.A36.B【解析】【34题详解】根据图示的等高线分布特征判断:①为黄土峁;②表示黄土梁;③表示黄土塬。故选C。【35题详解】根据水土流失的六字方针“保塬、护坡、固沟”,在塬地要平整土地,削减地表径流,建立林牧生产体系。故选A。【36题详解】陡坡不易修筑梯田,应在陡坡上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故选B。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7.图示水利工程是()A.水利枢纽B.水电站C.进行全流域治理D.进行小流域治理38.该水利工程的地理影响在于()A.解决降水时间分配不平衡所造成的水资源短缺问题B.不会对气候产生任何影响C.对植被状况会产生不利的影响D.加剧水土流失【答案】37.D38.A【解析】【37题详解】据图可知,图中河流支流汇入干流的主要为“水沙”说明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需要进行小流域治理。故选D。【38题详解】该水利工程能够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A正确,BCD明显错误。故选A。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9.据图判断,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交通运输网的建设B.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C.促进相关产业的转移D.提高煤炭产量40.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B.减缓了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C.减少了当地大气污染物D.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答案】39.B40.D【解析】试题分析:【39题详解】根据图示,该地的生产结构将煤炭转化为焦煤和燃料气,进一步发展其他产业,延长了产业链,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故选B。【40题详解】该地生产结构并未实现废气的零排放,能够加剧当地的大气和水体污染,加剧当地的水资源短缺。全球变暖是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当地大量开采煤炭,排出二氧化碳,会加剧变暖趋势,故选D。【考点定位】生产结构的变化及对环境的影响第Ⅱ卷(共40分)【注】请将各题答案填写至对应空格或限定答题区,考试结束后只交第二卷二、综合题(共40题)41.41. 左图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地气候类型乙地气候类型(2)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和气候差异的成因。(3)分析乙地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答案】(1)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相同点:(2)夏季均温为高温多雨(或夏季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或)降水变率变大或降水扁率大不同点:甲地全年高温,乙地夏季高温、冬季低温(或乙地气温年较差大)。气候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甲地气候主要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控制而形成,乙地气候主要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形成的;甲地因北侧地形阻挡导致受冬季风影响小,乙地受冬季风影响较大。(3)有利影响:夏季高温多雨,作物生长期较长;雨季降水充沛,利于作物生长不利影响: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频繁;冬季易受低温影响。【解析】(1)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和区域轮廓可判断:甲位于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乙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2)据图中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知,两地夏季均为高温多雨,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或)降水变率大。但是甲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乙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冬季低温,气温年较差大。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控制而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形成的;且甲地因北侧地形阻挡导致受冬季风影响小,乙地受冬季风影响较大。(3)据上题分析可知,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作物生长期较长;雨季降水充沛,利于作物生长,但是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频繁;冬季易受低温影响。42.42.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完成下列要求。(1)写出自然区的名称:A,B。(2)A区与C区的界线与哪些地理分界线大致吻合?(3)填写下表,比较A、C两区自然特征的差异。 【答案】(1)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青藏高寒区(2)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与半湿润区分界线、草原带与森林带的分界线、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3)【解析】(1)据图中三大自然区的位置和范围可知,A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B为青藏高寒区。(2)据图可知,C为我国东部季风区,A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A区与C区的界线大致与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与半湿润区分界线、草原带与森林带的分界线、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吻合。(3)据上题分析可知,A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地表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河流稀少,且多内流河,径流量小。C为东部季风区,地形以平原、丘陵、高原为主,为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河流众多,以外流河为主,流量大。 43.43.读黄土高原上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2)从水土流失治理的三大类措施来看,图示治理措施有哪些类型?(3)“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图”,将各字母代表的相关内容填写在下方对应的数字空格处。A.修基本农田B.贮水拦沙C.改善生产条件D.平整土地E.蓄水保土F.发展多种经营【答案】(1)①使耕地表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单产降低。②造成当地生态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③大量泥沙汇入黄河,抬升下游河床(形成地上河),加剧了洪涝灾害。(2)工程措施、生物措施。(3)①A/D②D/A③B/C④C/B⑤E/F⑥F/E。【解析】(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带走地表肥土,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输送大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2) 治理黄土高原的措施:调理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生产;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恢复地表植被;合理放牧;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安排生产生活;采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等。据图,图示治理措施体现了打坝淤地工程措施和植树造林生物措施。(3)据图中箭头的关系可知,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包括打坝建库,还有修筑梯田、平整土地等,即①为A或D,②为D或A;工程措施的主要目的是贮水拦沙,改善生产条件,所以③为B或C,④为C或B;植树造林生物措施主要目的是蓄水保土或发展多种经营。即⑤为E或F,⑥为F或E。【点睛】本题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载体,考查水土流失的危害和防治措施,以及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做题需明确:(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是: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土壤疏松、易容,地表千沟万壑,破面水土易流失;加之,人们开垦、采矿修路毁林毁草,破坏植被、地表。(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是:带走地表肥土,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输送大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3)治理黄土高原的措施是:调理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生产;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恢复地表植被;合理放牧;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安排生产生活;采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