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初探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初探

ID:46166787

大小:6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初探_第1页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初探_第2页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初探_第3页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初探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初探云梦一中冯耀杰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阅读探究题,凸显“探究”性,这是新课标的精髓,也是新课标实施后现代文阅读考查的最大亮点。它鼓励考生要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对作品的独特见解;真正体现了对考生个性化阅读的尊重,体现出解读文本是一种再创造活动的理念。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屮,两者考查的要点各有侧重。下面仅就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作一些探讨:一、阐释概念探究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发掘、探讨、特有解读和质疑。探究题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探讨、分析、整合,进而提出质疑、另解、建议或鉴赏评价的

2、题目。二、研读考纲2013年高考湖北卷语文科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屮的文学类文木阅读探究题的考察范闱和能力要求都作了明确规定,能力层级是最髙的F级,考察的范围如下: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不同的角度”指从广度上“挖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回答时应从多侧面思考,明白英不同的含义。"不同的层而”指从深度上“挖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冋答时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把意思说清楚,说透彻。这里的角度是针对具体文木而言的,有的要求从内容角度,有的从手法角度,也有从二者结合角度进行探究的。探讨民族心理,常常是由此及彼,通过文学类作品的“这一

3、个”,见出那一“类”、那一批,从而揭示岀文本中具体形象的典型意义。探讨人文精神,往往是由小见大,对相关内容进行升华,从而折射岀人物事理的本质特征。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不能就人说人,就事论事。常见的切入角度有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吊影响进行分析。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三、题型分类结合2012年各地高考试题,大致将

4、探究性试题分为以下儿类:K理解性探究这类试题一般是就文本的关键处设题,要求找出相关文段,结合文本深入理解主旨,对问题说出自己的理解,作出一定的解释。(2012广东卷)在第②段和第③段中,“我”都见到了残荷,感受有什么不同?你认为造成不同感受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进行分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作答本题时需要有个前提,就是理解林黛玉这个人物形彖以及这个人物形彖产生的背景,其次从文章屮得岀二者的不同感受是什么,再次确定二者为何会感受不同。【答案】①林黛玉见到残荷想起飘揺零落的经历,有身世之痛;②“我”见到残荷想

5、起“新荷”,觉得残荷无诗意可言;③造成不同感受的原因是二者身世、阅历(经历)不同:林黛玉少年丧母,寄人篱下,身世凄凉,所以见到残荷犹见自己,将一腔哀怨寄予残荷之上;而“我”那时是初中学生,有着美好的童年,记忆中还有荷叶粥的香甜,二者感受自然迥然不同。2、鉴赏性探究这类探究题往往就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主要表达特色或相关的需要思考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发表自己的见解。(2012全国卷新课标)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学作吊形象看法的能力。需要结合文本,立足原文,思考这些人物在行文中

6、的重要作用,回答分析时,只要言之有理,说之有据即可。【答案】观点一:同意,“我”也有人性弱点。①“我”对马裤先生的不当言行不加制止,听之任之;②“我”对马裤先生的讽刺过于夸张,且语言近于刻薄;③“我”对自己缺乏反思精神。观点二:不同意,“我”没有人性弱点。①“我”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者,不是性格人物;②“我”在事件中言行很少,性格特征不明显;③“我”在小说中主要起连缀情节的作用。3、分析性探究这类探究题是围绕问题,要善于选择审视角度,进行层面切割,对作品作不同角度的阅读和挖掘,以求得作品的丰富意蕴。(2012安徽卷)结合作品,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7、8分)(1)文章后一部分,作者写“我”在海上望见灯塔,其用意是什么?(2)文章结尾部分写“我”“决心”从兹了结!拈得起,放得下,愿不再为灯塔动心,也永不作灯塔的梦”,“我”是否“放得下”?请谈谈你的理解。【解析】木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可以从写作意图、主题等角度来谈语句的作用、对重点句的理解。答题时要联系全文,不要断章取义。只要言之有理,推之有据即可。【答案】:(1)①交代我回忆往事的缘由。②将往事与现实贯穿起來,展现我的成长过程。③引发我対灯台守的颂扬与羡慕之情,进而表达我対为着众生的奉献者的赞美。(

8、2)示例一“我”放得卞。“我”与父亲的对话后,对当灯台守的理想已“禁绝思虑”;海上望见灯塔后,决定不再执着于无法实现的理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