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例谈.doc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例谈.doc

ID:55957622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18

上传者:qwe189537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例谈.doc_第1页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例谈.doc_第2页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例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例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绿翠小学徐丽琼学贵有疑,质疑解题的过程是发展思维,获取知识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1.从课题之处问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理解了题目,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故此,我常充分利用课题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质疑的:1.你有伯父吗?你是怎样称呼他?2.“我”称呼伯父和你有什么不同?学生就很自然要提出问题:为什么“伯父”后面要加“鲁迅先生”?带着这个问题学文,学生就容易体会作者的感情。又例:《再见了,亲人》一文,教学时,我提出了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亲人”指什么人?为什么朝鲜人民称“亲人”?因为未学有疑,学生读文就有目的。又例:《鱼游到了纸上》一文的提问:1.鱼是在水中游,为什么说“游到了纸上” ?由于老师习惯于在题目质疑学生渐渐能从题目找问题提高了质疑能力。例如:《圆明园的毁灭》老师让学生就题发问,结果,学生能提有价值的问题:1.圆明园是怎样?2.它为什么会毁灭?又例:《一个苹果》学生提出的问题:1.一个苹果很平常为什么要写?当老师作了内容简介时,学生又问:2.为什么几个还吃不完一个苹果?这正是要让学读文体会的问题。2.从课文矛盾之处提问教师在课文的“矛盾”之处质疑,让学生在阅读中解疑,从中领会课文的中心内容。例《可爱的草塘》一文我提这样的问题:1.“我”初到北大荒,觉得没意思,后来“我”为什么觉的草塘非常可爱呢?2.对着“清凌凌”的河水我想痛痛快快地洗一洗脸,但“我”为什么“犹豫”呢?学生在细读课文时,深入思考,解答了所提出的问题,已理解了课文的思考内容。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体会归纳怎样从课文“矛盾”之处提问题,让学生掌握这种质疑的方法。3.从角色的互相关系处提问题在角色的互相关系处提问题,深入思考,可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容。例如:《麻雀》一文,在教学时,我依照文中老麻雀、小麻雀、猎狗三者的关系,启发学生提问题。思考:当老麻雀看见猎狗走进小麻雀时,为什么奋不顾身的从树上来救护小麻雀?学生在问题的启迪下,认真读书,寻找答案,回答问题,也就把握了课文内容,领会了中心。在童话、寓言故事的阅读,我告诉学生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质疑读懂课文。4.从侧面衬托描述之处提问题 让学生会从文章侧面衬托描述之处提问题,是个难点,要使学生掌握这一方法,教师首先得让学生分辨出什么是侧面衬托描写,然后才引导学生从申提问题,探求知识。例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作者叙事语言朴素,通过几个细节描写突出周总理的品质,表达作者的感情,老师教学时扣着中心让学生通过学习作者的几处环境描写,从侧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提问:1.周总理的办公室陈设怎样?“极其简单”是什么意思?2.为什么还要写“一张……两把……一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时,培养了思维能力。5.从文中的中心句、过度句、呼应句中提问题有的文章结构方面很有特色,教学中抓住中心句、过度句、呼应句等地方提出问题,让学生这些地方发散思维,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海滨小城》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总结全文,点出中心的句子。可从这里提问题1.小城的美丽表现在那些地方?2.作者抓住什么写出小城干净?又例:《伟大的友谊》第二自然段即使中心句,又是过程句,可抓住这个地方用直奔心法、再让学生从前文后文内容中心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之伟大。提问:1.全文主要讲什么?哪些地方写他们在生活上互相关怀?哪些地方写他们在共产主义事业上的携手合作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对人物的精神品质已感受到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