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初中语文九下《6安塞腰鼓》word教案(4).docx

鄂教初中语文九下《6安塞腰鼓》word教案(4).docx

ID:58743294

大小:70.1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30

鄂教初中语文九下《6安塞腰鼓》word教案(4).docx_第1页
鄂教初中语文九下《6安塞腰鼓》word教案(4).docx_第2页
鄂教初中语文九下《6安塞腰鼓》word教案(4).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鄂教初中语文九下《6安塞腰鼓》word教案(4).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安塞腰鼓》教案4〔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句子赏析。2.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排比、反复的作用。3;感受生命的律动,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本文浓墨重彩,抒写饱满的生命激情,可以说是“为情而造文”的标本。朗读是情感流露、体现的最好途径。品味朗读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故确立了第一个教学目标。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而且自始至终一直交错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从而使文章语句铿锵,具有诗意美。学习本文的结构形式,谴词造句的表现手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故确立了第二个教学目标。“安塞腰鼓”这一西北特有的艺术奇葩,无处不体现了激荡

2、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学生学习本文,能获得对文化艺术美的欣赏,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故确立了第三个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排比、反复的作用,精读重点句子。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教学准备1.让学生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词。2.教师将图片资料或音像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设计思路〕1.美文应美读,好文章只有用心诵读,才能品味出内在的美。本文教学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突出对文本诵读的要求。读法多种多样,听读、范读、齐读、读中品味。同时注意朗读节奏、重音

3、、停顿、升降的指导。在朗读中,学生通过形象生动、铿锵激越的语言,领会作者对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赞颂。2.培养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教师只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师生共同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3.本文可用一课时学课文,用一课时作练习及质疑问难。练习就以辅导完成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为主。可补充“新学案”中的相关练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师:你喜欢这些画面吗?喜欢哪个方面?你此时内心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学生自由回答,同时交流查阅了解的“安塞腰鼓”的资料。).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

4、有一方风情。”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奔放、动感的画面,热烈、铿锵的音乐,让学生直观、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课堂氛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思考: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这篇文章写了哪些内容?作者要表达什么感情?文中哪些话可体现?(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有理者应鼓舞。)(读是与文本接触的开始,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或课文录音,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基调就有直接、真切的感知

5、,能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学生各抒已见,既可训练自已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营造了自主轻松的课堂氛围。)2.指导朗读。教师指导:“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学生组内自主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有所感悟,享受到审美乐趣。同时,用比赛来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三、精读赏析,问题探究师:生命因力量而得到渲泄,力量又带动生命奔腾、升华,我们用心

6、去品味文章的语言,看作者是怎样体现生命的律动的。(提示:可以结合体会多种修辞手法去品味赏析。)示例:第8自然段中“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这个句子运用排比句式,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学生根据范例分组品味语句,相互交流,教师参与指导。对共性的问题,全班讨论,若有些问题学生未提出,教师又认为重要的,可提出来与学生共同交流,达到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的效果。共同研讨句子: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

7、风姿。”(运用排比和比喻,用层出不穷的美好想像和联想,来描绘鼓声,思维大开大合。气势恢弘。)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碰撞”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鼓声的力度。“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比喻,写出了沉重的鼓声清楚地回响在山崖之间,似乎山崖也被敲出了强烈的鼓点。隆”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音的效果。)3.“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遗落”表现观众在这鼓点中不自觉地遗忘和放弃了一切繁杂的思绪,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