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初中语文九下《6安塞腰鼓》word教案(3).docx

鄂教初中语文九下《6安塞腰鼓》word教案(3).docx

ID:58743296

大小:66.46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9-30

鄂教初中语文九下《6安塞腰鼓》word教案(3).docx_第1页
鄂教初中语文九下《6安塞腰鼓》word教案(3).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鄂教初中语文九下《6安塞腰鼓》word教案(3).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安塞腰鼓》教案2教学设想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生活在南方或现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教这样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旦学生进入角色,教起来就轻松多了。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人新课。同学们喜不喜欢“播滚”?喜不喜欢“劲舞”?其实,在我们中国古老的黄土地上,早就有我们自己的摇滚和劲舞。它就是融摇滚和劲舞为一体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一一安塞腰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篇描写安塞腰鼓的散文。

2、二、熟悉课文。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三、放教学录像。安塞腰鼓曾在我国多种大型活动中演出,可把其制成多媒体教学录像。在正式讲解课文时,放出来,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调动学生的情绪。要求学生边看录像边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其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四、理解课文主旨。1.要求学生离开课文谈自己看了录像后的观感。在学生谈观感时,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适当引导:①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②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合谐

3、。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人的③安塞腰鼓的内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泻;是羁绊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发、喷涌。2.结合这些感受再来琢磨文章的语言,理解文章的内涵。品味并说明下列语句的意义:①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明确;也许很多人认为。黄土地的农民已经被岁月的风霜、上地的贫瘠折磨得丧失了生气。②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4、。明确:江南的流水已经蚀消厂生命的“元气”。已经没有承载这样原始生命力量的“厚土”了。-③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十分陌生了。明确,人们已经被生命的力量所折服所感动所沸腾,当腰鼓“戛然而止”时,人们已经不习惯这样寂静、冷清的世界了。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明确: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⑤请把第12、16、19、21、24自然段置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里进行思考,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参考:我们的民族显然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和磨难,太多的束缚和挫折,但我们总能神

5、奇般地重新崛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祖国、走进了一个令人振奋和自豪的新时代,只要我们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我们就一定能够再造辉煌。五、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这篇文章,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请同学归纳写作特点。提示:从句式、修辞和节奏角度思考。参考:①铿锵的短句;②激昂的排比;⑧疾猛的节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