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我国煤炭企业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金融危机对我国煤炭企业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ID:8435832

大小:34.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3-27

上传者:U-5649
金融危机对我国煤炭企业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_第1页
金融危机对我国煤炭企业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_第2页
金融危机对我国煤炭企业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_第3页
金融危机对我国煤炭企业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_第4页
金融危机对我国煤炭企业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融危机对我国煤炭企业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融危机对我国煤炭企业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摘要:结合行业实际,针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煤炭产业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煤炭;金融危机;影响;应对措施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融危机对我国煤炭企业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摘要:结合行业实际,针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煤炭产业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煤炭;金融危机;影响;应对措施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融危机对我国煤炭产业的影响 1.1对国内煤炭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 目前,由于钢厂生产不景气大幅度减价,市场对冶金煤需求量大幅减少,市场销售形势不乐观。炼焦煤由于价格倒挂,一些焦化厂面临调整价格甚至处于半停产状态,市场销售回款很困难。因此可以预见,东北煤炭市场价格在年底前已涨势乏力,受供需关系变化,东北市场前景将不再乐观。 1.2对煤炭企业并购整合的影响 2008年是煤炭业异常活跃的一年,共有15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较重要的并购重组活动,其中围绕母公司资产注入的有11家,成为行业并购重组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煤炭整合出现了新特点,跨区域的整合较少出现,而以区域范围内整合的并购重组活动占据主体,2009年煤炭行业整合还将围绕注资整合和区域整合两条主线展开。 虽然上市公司收购煤炭资产溢价较高,但这是由于采矿权的历史增值所造成的,收购煤炭资产优良,能增厚上市公司EPS,吨煤收购价格较市场价格低,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增强具有积极的作用。 1.3对煤炭产业政策稳定性的影响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7年11月29日对外发布了《煤炭产业政策》。这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对外发布的《煤炭产业政策》。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煤炭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 1.4对煤炭需求的影响 2008年10月27日从中国煤炭市场网获悉:国内最大的北煤南运港口秦皇岛港库存仍然在900万吨上下徘徊,疏港效果并不明显,港内存煤结构不合理,下海南运的煤炭交易需求减少。过去到这阶段,存量很少的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缺煤问题。而今年电厂存煤量达到15~17天,暂时看,电力对煤炭需求不会成为焦点问题。 然而,火电发电量下降、钢铁产量走低、高耗能产品价格降低,煤化工行业煤炭需求增长不大等四方面因素,已造成国内煤炭市场需求减缓。 1.5对煤炭产量的影响 据日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上报给国家发改委的一份报告显示,预计第四季度煤炭供需形势将会发生变化,煤炭需求的增长幅度将低于煤炭产量的增长幅度。10月17日,在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上,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上报的这份报告称:”种种迹象表明,耗煤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速将进一步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煤炭需求增长速度进一步趋缓,甚至出现萎缩的可能。” 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煤炭产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策略 2.1政策角度 2.1.1国家经济、金融政策调整 (1)整体经济政策。在中央的宏观调控之下,全国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保卫战。中国政府2008年11月公布的两年投资总额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在全球引起了热烈反应。此举将提振市场信心,有助于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中国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可有效扩大内需,弥补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需不足。 (2)煤炭行业固定投资减速。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清理煤矿在建项目,控制新开工煤矿项目,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煤炭投资的过快增长,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显著放慢。固定投资减速促进了行业向高端建设和产业链的深度发展,加大了行业的集中度,利于国有企业做大做强。 2.1.2煤炭产业政策调整 国家通过整合、淘汰中小煤矿落后产能,做大做强国有大型煤矿企业的方式来调整煤炭产业结构,进而提高产业集中度,有效抑制无序竞争。调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产量,从而调节我国未来煤炭供需平衡状态,保证整个煤炭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2.2企业管理角度 2.2.1定价、成本策略 2007年度煤炭产运需衔接电视电话会议于2006年12月27日在京召开,全国29个省市的分会场参加了电视电话会议。50年来一年一度的“赶集”式全国煤炭订货会结束,再度确认了煤价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政府需要煤炭资源价格变动这个市场化手段实现“节能减排”,达到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 大型煤炭企业在具备充分市场供应能力的情况下,会与用煤企业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以防止煤炭价格的大起大落。煤炭资源加大集中的同时也强化了煤炭行业的定价权。因此,煤炭价格将高位稳定运行。 2.2.2并购重组策略 目前,包括神华、中煤、兖矿等在内的大型煤炭企业正在试图通过资源整合,垄断局部区域范围内的煤炭资源。这种垄断趋势的加剧将直接导致煤炭价格话语权的集中。煤炭业整合不仅强化了企业对供求、价格的控制力,同时消除了一些曾经一度扰乱市场秩序的小煤炭企业。整合带来的行业集中度提高,还为煤炭价格长期趋稳提供了保障。 2.3实施稳健的发展战略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谋大局者就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防备。越是困难的情况下,越要考虑到发展。但发展是谨慎的、是审慎的。在发展问题上,焦煤集团的策略就是要保证关系安全生产、职工生活、战略规划的重点工程,要有序、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要抓住这个机遇,随时准备迎接市场好转的高峰来临。现在市场低迷,首先要稳住煤(机遇一直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其次要对非生产性的、非经营性的一些投资,该暂停的要暂停,该暂封的要暂封。 2.4实施灵活的生产策略 在抓安全的基础上,要抓龙头,抓生产,要有灵活的生产策略;要按照以销定产的原则,处理好生产销售和扩张的关系,绝不能盲目生产,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销路、没有市场,卖不出去,放到库存那是最大的浪费。产品变不成商品,拿不回钱来,宁可不生产。为此,集团采取按计划该停产的停产,该限产的限产,该检修的检修,该培训的培训,该放假的放假措施,有张有弛。通过科学、灵活的生产策略来适应变化了的市场,不盲目生产,不造成新的积压和浪费。 2.5实施稳健的营销策略 只有基础做好了,才能通过稳健的营销策略来防范金融危机,防范经营风险。煤炭营销部门要严格落实依法营销、以销定产的基本原则,保证企业资金链条在经济危机中不断裂。企业破产,实际是资金链条发生断链,断链就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困难,甚至滑向破产的边缘。现金为王,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形势紧张的时候,越要保有足够的现金。危机既是困难也是机遇,现在好些产品价格基本都掉到最低位,这个时候很可能一元顶两三元;现在买进,将来肯定赚,但这需要现金,可以抓住一些机遇,但是要现金为王。 3结论 金融危机对能源行业的影响,特别是煤炭行业的影响,我们不仅要深刻的认识到金融危机对我们不利的影响同时也,要认识到它带给我们的机遇,要综合研究它带给煤炭的种种影响和应对策略,在煤炭价格,煤炭生产成本多下工夫,在竞争策略上,建议煤炭企业不要单打独斗,要联合起来形成规模,在提升技术水平、产业规模的同时,实现循环生产,提升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洪新.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国煤炭产业细分领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6). [2]煤炭产业政策[A].2008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报告[C],2008.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 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 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 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 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