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幼儿踏上科学探究之路

带领幼儿踏上科学探究之路

ID:9035532

大小:3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5

上传者:U-5734
带领幼儿踏上科学探究之路_第1页
带领幼儿踏上科学探究之路_第2页
带领幼儿踏上科学探究之路_第3页
带领幼儿踏上科学探究之路_第4页
带领幼儿踏上科学探究之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带领幼儿踏上科学探究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带领幼儿踏上科学探究之路2012年4月6日,我们在和平十一幼聆听了邹炳新老师为我们带来的研修课题:带幼儿踏上科学探究之路和现场观摩教学《小风车》。通过这次学习,我感觉到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有效地提问,是教师引领幼儿打开科学探索之门的钥匙,教学活动成功与否与活动中的问题设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组织幼儿科学活动过程中这一点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同样的情境提出不同的问题,幼儿探究的主动性、深度和广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技术之一,它能激励幼儿从始至终地专注于探究活动,真正使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获得发展。那么,如何通过科学活动的提问来引导幼儿进行深入的探究活动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问应具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问更要注意调动幼儿兴趣,只有对我们的问题感兴趣,幼儿才会主动地去看、听、说,更重要的让有趣的问题引导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在当天的现场教学观摩活动中,老师通过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小风车转起来?”,这个问题非常有趣,孩子们兴趣大增,迫不及待地按照自己的设想自选起材料,有的粘,有的订忙的不亦乐乎。正是有趣的问题引导着他们积极动手动脑去发现、去探究,进而风车的转动原理更为直观而具体的认识。  二、提问应具有鼓励性   幼儿需要鼓励,除了老师的语言、目光、微笑、动作,提问更能起到鼓励作用,因此我们的提问一定要面向全体而不是个体,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通过幼儿自己举手的办法来选择回答问题的对象,这样看似尊重了幼儿,避免了强行要求幼儿回答的弊端,但由于种种原因,或是经验不足,或是语言表达不清,或是胆子小等等,有些幼儿总是不举手,难免使问题覆盖面过窄,使多数幼儿得不到答题的机会,受不到应有的锻炼。因此教师应设法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回答问题,为此在科学活动中我常常采取引导孩子记录答案的方式,扩大提问参与面,逐步培养全体幼儿回答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如:告诉我,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让风车转起来;为什么你的风车转的这么快,告诉小朋友你的好方法吧;这个风车为什么转的慢?这些问题无疑都能鼓励孩子积极思索并记录,在他们充分考虑后,我再鼓励他们当着大家的面说出自己的答案,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有展现的机会,进而积极地加入探究活动。三、提问应具有发散性  发散性的提问没有固定的答案,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创性、变通性和精密性,更有利于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提问,你想怎么做风车,把它要用的材料记录下来好吗?  使幼儿了产生主动研究的欲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发更加广阔的探究。四、提问应具有层次性  维果斯基认为:“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否则充当发展的尾巴。” 由此可见提问的层次性在教学中将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利用层次性较强的提问逐步加深和丰富幼儿知识,构建概念,使整个探究过程结构更加严谨。如在“植物需要阳光吗?”的主题活动中,有讨论“用什么材料遮挡阳光”这一环节,我提的第一个问题是“想一想,你用什么材料来遮挡阳光”,当孩子们分小组记录下自己的各种方法并即将向大家介绍时,我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仔细听听其他组的想法,看看你有没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在孩子们激烈争论之后我提出了第三个问题,“这些是你们共同的选择,你们觉得这些材料真的可以遮挡阳关吗”。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引发了幼儿一次又一次的思考,第一个问题让幼儿各抒己见,每组都说出二十来种材料。如:纸箱子、锅、垃圾筐、塑料袋、手提袋、尼龙袋、水桶、杯子、暖壶皮、桌子、椅子、门、床底下、没有窗户的房间、乌云、雨、汽车等。第二个问题引发了幼儿面对面的争论,对一些方法马上就予以质疑和否定。如:乌云会被风吹走;雨下一段时间后会停;汽车总要开走,开走时还会轧死小苗等。第三个问题引发了幼儿更深层次的思考,同时激发了幼儿的实验探究欲望,从而最终否定了那些无法实现要求的材料。如:桌子、椅子、门、白色塑料袋、床底下、带把儿的锅等。在提问激发的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帮助幼儿澄清了认识,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一步步提高。五、提问应应具有矛盾性   在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幼儿常常不去注意那些矛盾的事件,此时需要教师提出矛盾性问题,引起他们的注意,从而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如在“制作彩链条”的活动中,所有孩子都使用了同样大小的卡纸,都是将其用剪刀剪成纸条后粘连起来,但做完之后彩链条的长度却不一样。孩子们对此只是感到诧异,却没有更深一步的研究,我就及时提出了问题,“你们每个小朋友使用的材料和方法是一样的,为什么做完的彩链条长度却不一样呢?”这个问题在幼儿的认识中引起了矛盾冲突,从而激发了幼儿更进一步的探究欲望,进而发现剪开纸条的宽度及粘连时重合部分的多少决定了彩链条长短这一奥秘。六、提问应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提问的形式多种多样,它允许幼儿做出多种解释或回答。如在大班科学活动“冰的颜色”中我设计了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如果将一块冰放在你的手上会怎么样?如果将一块彩色的冰放在你手上会怎么样?如果将彩色的冰放在纸上会怎么样?用冰画出的画儿会是什么样子?画儿上的水干了之后,你的画儿会有什么变化?这些问题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强烈刺激着幼儿产生具有新意的想法,从而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教师也能从幼儿的回答中了解幼儿当前的知识经验及水平状况,从而有条不紊的开展探究活动。七、提问应具有启发性  教师所提的问题,对幼儿的探究活动要能起到启发和引导作用,一个探究性的提问对幼儿来说实际上就是一个提示。如在小班“制作泡泡水”的活动中,我们的问题是“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洗衣粉、洗涤灵、肥皂、香皂、洗手液、洗衣液,你们能用它们做出泡泡水吗?”在中班“怎样让球动起来”的活动中,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盆子、轮胎、垫板、金箍棒、纸箱子、纸板、可乐瓶、网子、筷子、勺子、垒球、小棒等各种材料,你们能用这些材料让球动起来吗?”这些提问本身就已经给幼儿指出了基本方向,或着说大致上告诉了幼儿从哪个方面着手去探究,有效地启发了孩子,帮助他们打开了思路,激发了他们动手探究的欲望,使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总之,教师在组织幼儿科学活动过程中设置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其有效性,尽量避免向幼儿提出指向明确或有鲜明倾向的问题,因为幼儿也会揣摩教师的意图作答,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依赖教师暗示的不良思维习惯,遇到问题并不作积极思考,而是猜测老师想要什么样的答案、怎么回答老师才会喜欢。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尽量不要向幼儿提出那种答案非此即彼的问题,如对不对、好不好等等,这种二者必选其一的问题限制了幼儿的思考,长此下去,幼儿思维难免会陷入非此即彼的僵局之中,而只有科学有效的提问,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深入探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