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1405-2011高纯试剂异丙醇.pdf

DB34T1405-2011高纯试剂异丙醇.pdf

ID:97526

大小:268.4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7-06-21

上传者:U-270
DB34T1405-2011高纯试剂异丙醇.pdf_第1页
DB34T1405-2011高纯试剂异丙醇.pdf_第2页
DB34T1405-2011高纯试剂异丙醇.pdf_第3页
DB34T1405-2011高纯试剂异丙醇.pdf_第4页
DB34T1405-2011高纯试剂异丙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4T1405-2011高纯试剂异丙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71.040.30G66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405—2011高纯试剂异丙醇HighPurityReagentIsopropylAlcohol文稿版次选择2011-04-21发布2011-05-21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1405—2011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石油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时联特种溶剂股份有限公司、皖西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工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方萍、方岩雄、刘浩、周剑平。I DB34/T1405—2011高纯试剂异丙醇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纯试剂异丙醇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工业级异丙醇为原料生产的高纯试剂异丙醇。示性式:(CH3)2CHOH相对分子质量:60.10(根据2005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6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602-2002,ISO6353-1:1982,NEQ)GB/T6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T603-2002,ISO6353-1:1982,NEQ)GB/T605化学试剂色度测定通用方法(GB/T605-2006,eqvISO6353-1:1982)GB/T606化学试剂水分测定通用方法卡尔·费休法(GB/T606-2003,ISO6353-1:1982,NEQ)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6682-1992,eqvISO3696:1987)GB/T9722-2006化学试剂气相色谱法通则GB/T9733化学试剂羰基化合物测定通用方法(GB/T9733-2008,eqvISO6353-1:1982)GB/T9736化学试剂酸度和碱度测定通用方法(GB/T9736-2008,eqvISO6353-1:1982)GB/T9737化学试剂易炭化物质测定通则(GB/T9737-2008,eqvISO6353-1:1982)GB/T9740化学试剂蒸发残渣测定通用方法(GB/T9740-2008,eqvISO6353-1:1982)GB15258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5346化学试剂包装及标志HG/T3921化学试剂采样及验收规则3技术要求3.1性状本品为无色透明液体。微有乙醇气味,能与水、醇、醚等相混溶。易燃。密度(25℃)0.785g/mL,折光率(n20°/D)1.3770。3.2技术指标产品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1 DB34/T1405—2011表1技术指标高效液相色名称制备级生物级无水级农残级光谱级谱级色度(APHA)≤10含量,(GC)%≥99.899.899.899.599.899.8水分,mg/kg≤0.10.10.010.0050.10.05蒸发残渣,%≤0.00050.00030.0010.00030.00010.0003可滴定酸或碱,mmol/g≤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羰基化合物,%≤——0.004——0.004与水混合试验———合格——重金属,mg/kg≤——1.0———紫外吸收(1cm吸收池以水为参比),abs:205nm≤1.001.001.00——1.00220nm≤—0.300.30——0.30230nm≤0.300.150.15——0.15245nm≤—0.050.05———254nm≤—————0.02260nm≤—0.030.03———280nm≤—————0.01350nm≤—0.010.01——0.01400nm≤—————0.01荧光痕量杂质(以硫酸奎宁为参比),μg/L:450nm≤—————0.5最大荧光杂质≤—————1.0微量有机残留物:FID敏感杂质,————5—单个杂质峰,μg/L≤ECD敏感杂质,————10—单个杂质峰,ng/L≤4试验方法4.1一般规定本标准中除另有规定外,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均按GB/T601、GB/T602、GB/T603的规定指标,实验室用水应符合GB/T6682中三级水规格,样品均按精确至0.1mL量取,所用溶液以“%”表示的均为质量分数。4.2色度按GB/T605的规定进行测定。4.3含量2 DB34/T1405—2011按GB/T9722-2006的规定测定4.3.1测定条件:仪器:气相色谱仪,带FID检测器色谱柱:30m×0.53mm×1.0μm石英毛细管柱,涂层为二甲基聚硅氧烷柱温:40℃保持5min,然后以10℃/min升至220℃,保持2min气化室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50℃,进样量:0.2μL,不分流4.3.2定量方法按GB/T9722-2006中9.2条的规定计算。4.4水分量取5mL(3.9g)样品,按GB/T606的规定测定。4.5蒸发残渣量取1270mL(1000g)样品,按GB/T9740的规定测定。4.6可滴定酸或碱量取25.5mL(20g)样品,按GB/T9736中“水溶性样品”的规定测定。4.7羰基化合物量取0.5mL(0.4g)样品,用无羰基的甲醇稀释至10mL后,按GB/T9733的规定测定。溶液所呈暗红色不得深于标准比色溶液。标准比色溶液的制备是取0.016mg羰基化合物(CO)标准溶液与样品同时同样处理。4.8与水混合试验量取25mL样品,置于清洁、干燥的50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30mL水,摇匀,放置30min。在黑色背景下轴向观察,溶液应澄清。4.9重金属按GB/T9735的规定测定。4.10紫外吸收按附录A的规定测定。4.11荧光痕量杂质按附录B的规定测定。4.12微量有机残留物按附录C的规定测定。3 DB34/T1405—20115检验规则按HG/T3921的规定进行采样及验收。6包装、标志、运输、贮存6.1包装包装前产品应经0.2微米的有机滤膜过滤。包装容器应使用玻璃或聚四氟乙烯材质,并经气密性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包装,灌装过程在高纯氮气保护下进行。6.2标志按GB190的规定进行标志,注明“易燃液体”等警示标志。6.3运输本品为易燃有毒危险品,应遵守运输部门关于运输此类物品的各项有关规定。6.4贮存贮存温度不得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不得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或一起存放,不得与防护、灭火方法相抵触的危险品一起存放;定期检查是否有泄漏。4 DB34/T1405—2011AA附录A(规范性附录)紫外吸收测定方法A.1方法提要以水为参比,在波长205nm~400nm范围内测定样品的吸收光谱。A.2仪器和试剂A.2.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配1cm石英吸收池A.2.2一级水A.3实验步骤在“光谱”模式下,选择波长范围400nm~205nm、狭缝宽度为2.0nm、扫描速度为中速,以水为参比扫描样品的紫外吸收光谱,按要求选点检测并记录样品的吸光度。A.4结果表示在扫描的波长范围内,确定标准要求测定的波长,记录该波长下的吸光度,并与标准指标比较,判断测定结果是否合格。5 DB34/T1405—2011BB附录B(规范性附录)荧光痕量杂质测定方法B.1方法提要以硫酸奎宁标准溶液作为参考标准,通过检测溶剂的荧光强度来测量溶剂中的荧光痕量杂质。B.2仪器和设备荧光分光光度计,配1cm荧光吸收池。B.3试剂和溶液B.3.1水:无荧光杂质的去离子水。B.3.2硫酸:优级纯B.3.3硫酸奎宁:优级纯B.3.40.1mol/L硫酸溶液:取2.8mL硫酸用水稀释至1L。准备好3L此溶液。B.3.5硫酸奎宁溶液A(50μg/mL):取60.4mg硫酸奎宁溶解于1L的0.1mol/L硫酸。(在棕色瓶中可密封保存6个月)B.3.6硫酸奎宁溶液B(50ng/mL):取1mL硫酸奎宁溶液A用0.1mol/L硫酸溶液稀释至1000mL。(在棕色瓶中可密封保存6个月)B.3.7硫酸奎宁标准溶液(2.5μg/L硫酸奎宁基液):取5.0mL硫酸奎宁溶液B用0.1mol/L硫酸稀释至100mL。B.4试验步骤B.4.1设定操作参数如下:a)狭缝宽:10nm(激发和发射)b)灵敏度:根据需要调节c)增益:标准d)响应:标准e)模式:标准f)扫描速度:60nm/minB.4.2设置发射波长为0,调整激发波长在330nm~370nm扫描硫酸奎宁标准溶液以获得最大的激发波长(接近350nm)。将该波长设置为激发波长,调整发射波长在300nm~470nm扫描硫酸奎宁标准溶液,记录下此标准溶液的最大吸收峰。B.4.3不改变仪器条件,对样品进行扫描。记录样品在450nm波长的荧光值(峰高)和最大荧光值(最大峰高)。6 DB34/T1405—2011B.5结果的计算B.5.1计算:荧光杂质含量(以奎宁计,μg/L)=荧光值样品x浓度标样/荧光值标样B.5.2按样品在450nm处的荧光杂质和最大荧光杂质(以μg/L计)报出数据。最大荧光杂质含量=荧光值最大×2.5/荧光值450nm荧光杂质含量=荧光值450nm×2.5/荧光值标准7 DB34/T1405—2011CC附录C(规范性附录)微量有机残留物测定方法C.1方法提要将样品进行浓缩,在GC-ECD和GC-FID下分别进样,评估样品的GC纯度及气相色谱痕量分析的适用性。C.2试剂与材料C.2.1环氧七氯标样:1μg/L(正己烷溶液);C.2.22-辛醇标样:1mg/L(正己烷溶液);C.3仪器和设备C.3.1真空旋转蒸发器C.3.2气相色谱仪,带FID、ECD检测器C.4试验步骤C.4.1样品制备精确量取测试溶剂500mL转移至1L的蒸发器中,浓缩(100倍)至5mL。C.4.2仪器条件C.4.2.1GC-ECD:色谱柱:30m×530μm×1.5μm,涂层为5%苯基,95%二甲基聚硅氧烷的石英毛细管柱;柱温:初始40℃不保持,以15℃/min升温速率至250℃,保持15min汽化温度:250℃;检测器温度:320℃;载气:氦气,流速2~5mL/min;样品进样量:5μL;标样进样量:5μL。C.4.2.2GC-FID:色谱柱:30m×530μm×1.5μm,涂层为5%苯基,95%二甲基聚硅氧烷的石英毛细管柱柱温:初始40℃不保持,以15℃/min升温速率至250℃,保持15min;气化室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50℃;载气:氦气,2~5mL/min;8 DB34/T1405—2011样品进样量:5μL;标样进样量:5μL。C.5结果的计算GC-FID的检测结果以μg/L表示,以外标法进行分析。测量2-辛醇气相色谱保留时间0.5~2倍的范围内所有峰,峰的总和不得大于10.0μg/L,没有单峰大于5.0μg/L。GC-ECD的检测结果以ng/L表示,以外标法进行分析。测量环氧七氯气相色谱保留时间0.2~2倍的范围内所有峰。峰的总和不得超过10.0ng/L,没有单峰大于5.0ng/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