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问答(一)净空法师讲述.

学佛问答(一)净空法师讲述.

ID:14840148

大小:58.0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8-07-30

上传者:U-3772
学佛问答(一)净空法师讲述._第1页
学佛问答(一)净空法师讲述._第2页
学佛问答(一)净空法师讲述._第3页
学佛问答(一)净空法师讲述._第4页
学佛问答(一)净空法师讲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佛问答(一)净空法师讲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学佛问答(一)净空法师讲述.更多精彩资源请在掌讯通--读书--资源搜索--上传者--中输入2648569以及3848327及3861764及8582919及1981639(以上五个掌号的作品,愿您永远幸福快乐!!)如果你正因为情感问题得不到如意伴侣,生存问题得不到保障,感情问题得不到解脱,财富问题得不到富贵,晋升问题得不到青云,人生问题得不到飞黄腾达。请你一定要浏览:慧匠论坛。它讲述了一位僧人依靠从寺庙学来的智慧,将自己公司发展成为250年来美国纽约市发展最快的公司,年营业额达两亿五千万美金。同时也依靠智慧获得一位胜过天仙的如意伴侣!!注: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百度,易查中搜索“慧匠论坛”四字即可进入,或者你也可以在网上搜<<当和尚遇到钻石>>这本书,不过最好买一本来看更过瘾!!最好看它30遍以上,然后你将发现金钱美眉,帅哥,香车宝马等一切你心中想要实现的从某个地方硬砸到你身上!!!---这本书可以在掌号2648569中下载!)读诵此法门 得如是福德 如是诸功德  言说不能尽---僧伽吒经注:以下作品全部为转载,来源自网络(或其他) 学佛问答(一)净空法师讲述问:如果每天早睡早起,白天努力做到皈依瞻仰,如说修行,为人演说。但是从不打佛七,或是熬夜精进念佛,请问如此能往生西方吗? 答:当然能。因为五经一论并没有说一定要打佛七才能往生,也没有说一定要熬夜念佛才能往生。我们要依法不依人。···学佛问答(一)净空法师讲述华藏讲记组恭敬整理一、念佛篇二、修持篇三、死生篇四、因果篇五、生活篇六、教育篇七、弘法篇八、弘护篇九、表法篇 十、道场篇十一、会集篇十二、佛学篇十三、供养篇十四、宗教篇十五、政治篇十六、超度篇十七、放生篇十八、出家篇十九、在家篇二十、孝道篇二一、仪规篇精要十念法(此为恭录 净空法师答覆各地同修之学佛问答,尚未经 净空法师鉴定,仅为华藏讲记组亲聆音带,摘要记录,顺文整理,草成此篇,供养读者。) 一、念佛篇问:如果每天早睡早起,白天努力做到皈依瞻仰,如说修行,为人演说。但是从不打佛七,或是熬夜精进念佛,请问如此能往生西方吗?答:当然能。因为五经一论并没有说一定要打佛七才能往生,也没有说一定要熬夜念佛才能往生。我们要依法不依人。21-90-09问:家母已经念了二十年的日本《妙法莲华经》,请问应如何劝她念佛求生净土?答:这一点很重要,你要把念佛的好处告诉她。念日本的《妙法莲华经》,这是日莲宗。最重要的还是要念佛求生净土,如果不念佛求生净土,这一生就错过了。21-90-13问:业障频频现前,请问这是表示念佛有功夫吗? 答:不一定,大多数人业障现前会障碍用功。功夫得力时,业障现前可能是来考验你的。谁来考验?过去生中的冤亲债主。你的功夫得力,快要到极乐世界,他慌了,赶紧找你的麻烦,希望把你阻碍住。一般修行在功夫得力的时候,往往会发生这种现象。遇到这些事情,我们要跟冤亲债主谈条件,希望他不要来障碍,我们修行有成就,往生到极乐世界,再回过头来度他,一般都能接受。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有能力普度众生。21-90-41二、修持篇问:听《无量寿经》觉得很相应,很能契入,但是听《华严经》就觉得很茫然。请问是不是境界不够?答:人有过去、今生,学佛同修决不是这一生才开始学佛,每个人的善根都很深厚。过去你所修学的法门,这一生遇到了,就会觉得很投缘,很欢喜;从前没有学过,这一生遇到了,就感觉很生疏,很茫然。你这种情形,大概过去生中修过净土,《无量寿经》念得很多,所以一遇到就生欢喜心;可能《华严经》从前没有学过,所以接触之后就比较生疏,原因在此地。21-90-03问:深圳是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有许多密宗的活佛、法王来此地化缘。许多净宗同修去灌顶,请问这样做对吗? 答:这是各人的因缘不同,无可厚非。但是要了解灌顶真正的意义,不是形式上的。形式上,用一点水洒在头上就开悟了,那我们何必学经教,学得这么辛苦!释迦牟尼佛又何必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每天拿著水洒就好了。要明白道理。你去接受灌顶,他将水洒在你的头上,你是不是真开悟?果然开悟,有效!黄念祖老居士是密宗的上师,他在《无量寿经》注解里讲得很清楚,‘灌’是慈悲加持,‘顶’是佛法里最殊胜的第一法门;灌顶就是将佛法里的精华传授给你。不是拿水洒头。懂得这个道理,我们每天将《无量寿经》或《阿弥陀经》从头到尾念一遍,就是阿弥陀佛给我们灌顶一次,念两遍就灌顶两次。那不是密宗的仁波切活佛给你灌顶,而是阿弥陀佛给你灌顶,十方诸佛如来给你灌顶。所以,一定要懂得佛法的道理,知道怎样修学才是对的。你明白就好,遇到这些亲朋好友,也应该将这些道理说清楚。至于他去不去,各有因缘,不必障碍,这样就好。21-90-07问:深圳经常有法师来结缘,并且讲法,多数净宗同修也去听。请问这样是否不专一? 答:佛法的修学,最重要的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最好是跟一个老师学。何时才能离开老师?古人的标准是要开悟,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你就毕业了。古时候叫出师,可以离开老师了。假如你还没有明心见性,不能离开老师;离开老师,你一定会走错路。修学净土宗,条件没有那么高,只要达到功夫成片,自己有把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什么人讲经你都可以听,什么地方你都可以去,因为没有妨碍。如果自己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把握,还是专修比较好,也就是说不要离开老师。谁是我们的老师?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哪里?就是《无量寿经》,因此天天要读诵,天天要思惟,要懂得经上所讲的道理与方法,依教奉行。佛教我们做的,一定认真努力去做;教我们不可以做的,决定不能做。只要两、三年的时间,你就有把握往生。净土法门成就快,我们看《净土圣贤录》和《往生传》,念佛三年五载往生的人很多。曾经有同修问我,是不是他们修了净土宗,寿命只有三年、五年,刚好往生?我说不见得,哪有那么巧的事!何以他们念佛三年五载就往生?他具足了往生的条件,什么妄想都没有,对于这个世间一切人事物毫无留恋,所以寿命不要,提早走了。因为两个世界相比,一个是极乐,一个是极苦,既然极乐世界去得了,何必还在极苦世界受苦?但是有个例外,能去还不去,就是这个世间还有很多有缘的人需要帮助,所以迟一点走。如果在这个世间没有缘,就先走了。明白这个道理,修行不能不专一,不专一很难有成就。21-90-07 问:朝阳寺有一位居士,止语修行两年多。后来我发现他的心地并不清净,言谈中现烦恼相。我认为这种修行即断了与众生的法缘,这种苦行是很悲悯的事。请问这种修行方法对吗?答:你的想法很正确。止语目的是在专心,远离外缘的干扰。口虽不说话,还常用笔写东西传递给人,这个多麻烦!不如讲话方便。他的这种止语是形式上的,念头上并没有止住。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修行要从根本修,根本是心地,要求的是心地清净,心地不染,心地离缘。形式上,遇到有缘的众生也要帮助,止语也可以帮助人。帮助哪些人?废话太多的人。看到人家不说话,多话不如少话,少话不如不说话。但是要契机,你所示现的如果不契机,这个示现是白费,没有人能懂,没有人能受感化。总而言之,我们心之所思、行之所为,一定要利益众生,对众生有好处;不能利益众生的,我们不做。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应当多做有利于社会大众的事,感化社会大众的事。21-90-08问:实施观心法门后,杂念妄想不多,能保持空念和无念的状态。古德有云:‘起心动念是天魔,不起心动念是阴魔,到起不起时是烦恼魔。’有念与无念似乎相违背,请问究竟如何才好?又何谓天魔、阴魔、烦恼魔? 答:‘魔’的名称、含义,《楞严经》讲得很清楚。《楞严经》上说,无论什么境界现前,决不可执著,这样就好;而且《金刚经》也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离妄想、执著实在不容易,净土宗教我们执持名号,专执著阿弥陀佛的名号,其他的都不要执著,这是一个好办法。用一句‘阿弥陀佛’把其他的执著换掉,这个容易,所以念佛法门叫‘易行道’。佛教我们要执持,一直到临命终,还执著阿弥陀佛来接引,到了极乐世界再离一切执著。我们可以用这个方法取得西方净土,这是稳当、可靠而且快速,往生极乐世界成功的果位是想像不到的,超越了其他法门的成就。正因为如此,十方世界诸佛如来都赞叹阿弥陀佛。21-90-15问:小乘的四念处、大乘的禅及密教的大手印,与观心法门,请问有何不同?可否截长补短,相辅相成?答:各个宗派用的名词术语、方法不相同,但是其目标、精神、义趣是相同的。四念处属于禅。何谓禅?六祖在《坛经》里说:‘外不著相是禅,内不动心是定。’《金刚经》云:‘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禅’,如如不动就是‘定’。不被外境诱惑,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无论是顺境逆境决不受动摇、干扰,这是‘禅’;永远保持清净心,不生妄想、分别、执著,这是‘定’。 这些法门可以相辅相成,但是修行一定要‘一门深入’。其实一门就具足一切门,决不能三门一起修。所以,修学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适合自己现前的工作、程度,这样容易成就。21-90-15问:看很多佛书,请问对自己修行是否有障碍?答:这个完全看自己。如果你看的东西很多,接触的面很广,心地依然清净,没有分别、执著,就没有障碍;如果心地不清净,还是要舍离。21-90-23问:佛家说‘相随心转’,法师说我们可以依自己的相貌来对照修行功夫。请问是否相貌较差的修行人,修行功夫也比较差?答:不一定,因为人的相貌与前生所修的福报有关。四十岁之前,相貌好坏是前生注定的,这是过去生中的福报;四十岁以后,相貌好坏自己要负责任。这句话是何道理?从出生后,这四十年,心行的善恶决定影响你的相貌。所以,年轻时相貌很好,晚年之后相貌未必就好。相貌会变,变好还是变坏,与自己的心行(起心动念、生活行为)有决定的因果关系。 佛说菩萨修行作佛,特别用一百劫的时间专门修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善因得的善果。佛为何用这么长的时间来修相好?这是一种示现,表演给我们看的。众生都希望自己相貌好、身体好,佛就做这些示现,什么样的相貌是由什么样的业因修成的;你能修这个因,就一定得好果报。21-90-40问:相貌较差的修行人,请问应如何克服自卑的心理?答:要想把自卑的烦恼消除,只有一心念佛,不要想相貌的好坏。我们念佛修因证果,果报是究竟圆满。现在相貌丑陋一点没有关系,到极乐世界就是最殊胜的相好。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的造像,相貌各个不相同,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相貌,但是他有慈悲智慧,所以并不难看。明白这个道理,不要在相貌上生分别、执著,只要一心念佛,不知不觉我们的身体、相貌都会转变。《无量寿经》讲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相貌就相同。为什么要相貌相同?因为他方世界相貌好的人傲慢,相貌不好的人自卑。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在极乐世界把这桩事情消除了。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每个人的相好都与阿弥陀佛相同,决定没有差别。大家相貌都一样,是否会混淆?到极乐世界每个人都有智慧,具足六种神通,所以绝对不会混淆。21-90-40三、死生篇 问:生前有志捐献器官,请问临终前后,动手术切除器官,会不会影响往生?答:如果临终切除器官时,你没有一点嗔恨心,你可以这么做。如果到那时你又痛苦、又后悔,极乐世界你就去不了,立刻堕落。所以,要有定功才行,没有定功,这是很冒险的一桩事情。你捐献器官,不过是帮助一个人多延长几年生命而已;你要是成佛之后,你在虚空法界不晓得能度多少众生。这个帐要会算!21-90-08问:我念佛求往生,但家里有供仙,这是多生多劫的缘分。请问如何才能避免临命终时障碍往生?答:这个事情我在香港见过。一位非常虔诚的佛教徒,家里面供狐仙,大概是没有学佛之前就供养的。狐仙保佑他,对他有恩德,他学佛之后,还不能放下。那么可不可以继续供?情理上是可以的。你每天诵经念佛给狐仙听,劝狐仙一同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好事情,你也度了他。狐仙虽然是仙人,但是没有离开六道轮回,他的福报享尽,寿命尽了,还是会堕落,不能解决问题。我们供养的这些天仙、鬼神,可以请他做护法神,将他供养在佛像两旁,每天让他跟我们一起做早晚课,不必把他请走。所以,你做早晚课一定要很认真,否则他会生气,会惩罚你;很认真的做,自利利他,自他两利。 有不少同修家里供祖先牌位,这是诸佛菩萨所赞叹的。祖先牌位也供在佛像两旁,我们拜佛也拜祖先,敬佛也敬祖先。敬佛是尊师,敬祖先是孝道,这都是很如法的,值得提倡。我们在新加坡的讲堂里面,供奉两个总牌位,一个是中华民族百姓祖先,一个是新加坡共和国的祖先。佛教导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念念不忘,这是遵守佛陀的教诲。21-90-08问:请问何谓‘还寿生债’?有的师父专靠此做佛事,说欠阴债须诵《金刚经》,还说能转定业。我曾多次劝勉这位师父,但是她很难接受,我应该怎么办?答:你所说的寿生债,大概是欠鬼的债,欠过去人的债。还债是好事情,债总是要还的,可是不要再欠债,要懂这个道理。学佛的同修都能体会到,纵然我们这一生不欠众生的债务,但是过去生生世世接触佛法的机会少,没有接触佛法的机会多,岂有不造业之理?无量劫来,与一切众生结冤仇、债务纠纷不知有多少。所以,菩提道上困难重重,障道的因缘比比皆是,这个因就是过去生中所造的不善业。 佛教我们将自己修行、诵经、礼佛所有的功德回向给他们,我做的善事统统给你们,这就是还债。但是回向偈要从内心真正发出忏悔回向才有用;有口无心,只是念念没有用。我们今天起心动念、一切作为确实是利益一切众生,有利于佛法,没有做错事情,这一天的功德才有回向的内容。‘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将无量劫的恩人、冤亲债主都包括在其中。有恩的,我回向给你,报恩;有怨的,我回向给你,解除怨结。所以,一定要出自内心,以‘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来修回向。至于转定业是不可能的,佛经记载,连释迦牟尼佛都不能转定业。再者,我们奉劝别人,别人不接受,我们的本分尽到了,接不接受是她的事。譬如劝导家亲眷属或好朋友,劝导一次、两次不听,就不能再劝,不然就变成仇人。应当怎么做?自己认真努力修学,做出样子给他看。过个两、三年再见面,他看到你比他好,大概你修学得不错。他的念头就转了。我在台湾、在中国大陆有不少同学朋友都是十几岁认识的,以前他们不信佛,看到我学佛都说:‘你怎么搞迷信?’现在他们见到我说:‘你对了。’所以,我现在给他们佛经,他们都会念,这就是我们做出样子给他看。因此,度家亲眷属不在一时,一时劝不听,过几年再来劝,他就会回头。年岁大了,阅历深,遇到困难也多,容易回头。年轻,血气方刚,自信心强,不容易接受,我们要有耐心去等待。21-90-08 问:请问人死了一定要还《寿生经》吗?有无此事?答:没有这回事情,这是民间的传说,佛经亦无此说法。佛很慈悲,知道末法时期魔来扰乱,众生无所适从,所以教导我们‘四依法’。第一,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经典没有这么说,我们就不要相信。可是经典很多,我们依哪一部经呢?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我们有问题可以直接找他,他是大夫,我们是病人,他开药方给我们,我们依照药方服药,药到病除。现在佛不在了,这么多的经典都是他老人家当时为大众所开的处方,因此自己要晓得是什么病,在这么多处方中,应如何来取舍;决不能全收,全收必死无疑。佛指示我们取舍的一个方针,‘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今天生在末法,就取净土法门,这是遵从释迦牟尼佛的指导原则。净土经典有五经一论,也无须全取,依一种就行了。这六部当中,哪一部适合自己,自己读起来欢喜、能够理解,依教奉行。一门深入,就能成就。不可以搞太多,所谓‘贪多嚼不烂’。我们选择净宗五经一论,一定要依照经典的理论、方法来修学,才能有成就。21-90-09问:请问人死后灵魂从何处往生? 答:佛在经典里面说有很多部位。临命终时,仔细去勘验,如果这个灵魂是从脚心离开,就是堕地狱。怎么勘验?全身都冷了,脚底还有温度,这就是说他从脚底走的。从膝盖走的是饿鬼道,从肚脐走的是畜生道,从心口走的是人道,从头顶走的是天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从头顶上走的。如果真的是生天、是往生,神识走得很快。凡是生到善道,身体一定是柔软的,不会是僵硬的;有的时候一、两个星期,身体还是软的。21-90-21问:弟子好希望赶快去极乐世界,可是上有父母,心中放不下。但又唯恐自己不小心再造业,真担心日后不能到极乐世界修行成佛,乘愿再来。想到这个问题好烦恼,请问我应该如何处理?答:你应该每天有一定的时间读诵、听经,最好能保持两个小时以上,天天不间断,有个半年到一年,你的境界就会转过来了。总之,这是对于教理认识不够透彻。如果真正认识透彻,信心清净,愿心坚固,你的疑虑就没有了,你的愿望一定可以达到。21-90-22问: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宗教信仰,心地善良,请问能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答:心地非常善良,但是不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不想去西方极乐世界,就不能去。如果他临终还没有断气之前,听到阿弥陀佛、听到西方极乐世界,心生欢喜,发愿往生,决定得生。学佛一天都可以往生,心地善良就是他的本钱。21-90-24问:请问收舍利的仪式应该如何?答:收舍利没有一定的仪式,最重要的是恭敬心。舍利分布情形也不一定,舍利有骨头结成的、肉结成的、血液结成的,也有毛发结成的,它的形状、色彩都不同,这个不难见到,可以多看看。最重要的,我们要了解舍利是如何形成?为何会有?章嘉大师告诉我们,舍利与清净心有关,也就是与定功有关。心地散乱,决定不可能有舍利;心地清净、有禅定功夫,就可能有舍利。舍利的多少、颜色不定,要看功夫的浅深。留舍利、留肉身都不能证明修行有成就,只能说修行有功夫。同时舍利与愿力有关,许多真正修行有成之人,他不想留舍利,也不想留肉身,这与愿力有很大的关系。一般留舍利无非是给后人做纪念,亦是给学佛同修一种鼓励作用。21-90-38问:请问重婚的人,修行很有成就能往生吗?到道场礼忏,帮助亡人助念,是否不被许可?有一位法师说不能,这样对吗? 答:学佛一定要记住一个大原则,‘依法不依人’。重婚之人,修行很有成就能往生吗?净土五经一论是净宗的主修,五经一论没有说不能往生。我们也没有在佛经上看到重婚之人,不许可去道场礼佛、听经、修忏悔,或者是帮助亡人助念。由此可知,佛菩萨都准许。这位法师不准许,这个道场不能去;也许还有别的法师准许,还有别的道场可以去。21-90-40四、因果篇问:某人从事冷冻批发商业,但不直接杀生。几年前还是小生意,现在发展已有七、八十人的规模。员工都很认真的工作,事业是大家努力的结果。假如现在不做了,会有大部份的员工失业,所以不能立即不做。目前生意由别人代管,他现在开了一个花艺社,自己生活很简朴,做的善事也很多,别人都叫他居士,请问他能否皈依三宝?答:可以!皈是回头,回头就行了。一定要晓得,任何一个人一生的福报是前世修的。诸位细读《了凡四训》就明白,古今中外,确实没有人例外。‘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谁给你定的?自己造的,自己定的,不是别人的事。 经上讲人在世间有两种业报:第一是引业,引导你到十法界去投生。这个引业就是五戒、十善。过去生中修五戒十善,修得不错,这个业力引导你到人道来受生。至于到哪一家,谁作你的父母,也是有缘分的。这个缘很复杂,但是总不外乎四大类: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如果是报恩的,你的小孩就是孝子贤孙,天性就好;报怨的,将来会搞得你家破人亡,他是来报仇的;讨债的,你欢欢喜喜供养他,把他养大了,他就死了,你花的这些钱都是欠他的,他讨完就走了;还债的,他来供养父母,照顾你晚年生活所需,但是他没有恭敬心、孝顺心。没有这四种关系,不会到你家来。明了之后,把这些业缘转变成法缘,这就觉悟了。不管你是怎么来的,我们都劝你念佛,都劝你学佛,劝你接受佛菩萨的教诲,这就把过去生中的业缘转变成法缘,冤亲债务一笔勾销,这是真正的智慧。第二是满业。我们得人身之后,这一生的受用,这一生中所得的财富,在社会上的功名地位,都是过去生中修善、作恶的果报。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报;法布施是因,聪明智慧是果报;无畏布施是因,健康长寿是果报。如果你这三种布施都做,你的果报非常圆满,你有财富,有聪明智慧,又健康长寿。可是我们看到很多人有财富,并没有聪明智慧,甚至小学都没有念过,但是他的缘分很好,很多大学生、博士替他做事。他当老板,属下员工都替他卖力,那些员工是来报恩的,前世欠他的。所以,人一定要修善积德,满业就好了。 过去生中所修的有欠缺,这一生当然各方面比较艰难。可是你懂得佛法之后,现在努力认真修还来得及。真的认真努力去干,三年之后果报就现前,命运一定改变。命运决定有,也可以改造。如果我们心善、行为善,果报会愈来愈好,愈来愈殊胜;如果我们心不善、行为不善,虽有福报,福报也就折损了,享福的时间缩短,福享尽了,恶业就现前。我们看到现前社会上有很多大富人家,经营没有多少年就倒闭了,这就是过去生中虽有福报,这一生没有行善,所以福报很容易享尽。这些道理,我们都必须要懂得。21-90-06问:我的孙子学生物研究,常常养小老鼠来做实验,他没有信仰。每月他给我五十元,我都为他做功德,请问这样可以吗?答:很好!你每月把这五十元为他放生做功德最好,他现在不晓得杀生的业很重,最好不要从事于这个事业。杀生里面,尤其是堕胎的罪过比什么都重,堕胎是杀人,冤冤相报,麻烦可大了。这个小孩为什么会到你家来?跟你家都有因果关系。佛在经上讲有四种关系: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没有这个关系他不会来。如果他是来报恩的,你把他杀了,下一生就结冤仇了;如果是来报仇的,你把他杀了,仇恨就更深了。所以,决定不可以堕胎,这是学佛人不能不知道的。21-90-10问:每当遇到难题不知如何解决时,用《占察善恶业报经》的木轮轮相来占察决定结果。请问这种作法和民间占卜有何区别?学佛人能用吗? 答:这个占察是佛的大慈大悲,因为世间人喜欢占卦,所以佛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真正学佛人,求往生的人,不问这些,一心一意念佛求生净土,这些世间事都可以不必理会。佛家讲的占法,要有修行功夫才会有感应。而且占察轮相要懂得道理与修行的方法。《观音感应课》,即‘观音签’,印光大师在序文中说:‘你在求观音签之前,应当一心至诚念观音菩萨圣号一千遍,然后再抽签,签才会灵。’为什么?诚则灵。何谓‘诚’?一心专注,没有妄念。一千声佛号念下去,将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念掉,这时是最真诚的心,无丝毫妄念,占卦就灵。《了凡四训》里提到画符,画符跟念咒是一个道理,心不诚就不灵,心不诚是有妄念。画符,这一笔下去到画完,一个念头都没有,这个符就灵;若在画当中还起心动念,这个符就不灵。所以,古人讲‘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为什么?佛号只有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里面不夹杂妄想、杂念,容易做到。那么长的咒念下来,如果当中夹杂一个妄想,这个咒就不灵了。经更长,一部经念下来,不夹杂妄想,不容易!明白这个道理,才知道念佛法门的殊胜。但是一定要懂得,念佛夹杂妄想还是不行,一定要把妄想念掉。21-90-10 问:《感应篇》说人看不到鬼,鬼看不到人,但是为什么又说冤鬼时常在我们周围等待机会?以悟达国师的公案来看,冤鬼跟著他十世,那么长的时间,请问这些冤魂难道不必受报吗?答:这个事情很复杂。当然这个鬼能跟著悟达国师十世,等待机会报仇,也不是平常的鬼;平常的鬼做不到。不说别的,没有耐心就做不到,早就去投胎了,哪能等到十世?由此可知,冤仇结得很深,报复的心很强烈,就能够追随。如果报复的心没有这样强烈,等待一段时期没有机会报复,他就走了,这种情形也很多。人与鬼能够相遇都是有特别的缘分,如果没有特别的缘分是不可能的。一般是人见不到鬼,鬼也见不到人,如果能相见,就会产生干扰;但是在特殊情况或缘分之下会见到。所以,有些同修曾见到鬼神,他们所见到鬼神的状况与经典记载的都相应。这是真的,不是假的。21-90-14问:作恶之人入阿鼻地狱,永无出期。请问这个世界上的众生是不是愈来愈少? 答:世界上的众生多少,这是属于共业所感。与我们没有共业的,绝对不会到这个世间来。这么多众生从哪里来的?其他世界移民过来的。我们念佛往生,岂不是从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移民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吗?六道轮回范围很大,六道就是佛家讲的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里的星球太多了,人互相往来,生活空间很大,不是这么窄小。而且堕阿鼻地狱不是永无出期,只是时间很长,要经过百千大劫,罪报完了才能出来,所以他是有出头之日的。21-90-16问:母亲往生后,我烧了很多佛书,想让母亲带走,现在才知道烧经书的罪很重。请问我该怎么办?答:你不知道烧经书有罪过,你没有罪,这是属于过失。‘罪’与‘过’要辨别,罪很重,过就轻了。如果知道还去烧,就是罪。在佛法里,即使是破坏佛的形相,若是无意破坏的是属于过,有意破坏、嗔恨心破坏那是罪,等于出佛身血,这是堕阿鼻地狱的罪业。21-90-19问:有位居士卖猪肉,想改行,没有本钱,不改行又怕造业。请问应该如何劝导他?答:他已经觉得卖猪肉是造业,这个觉悟就很难得。杀生的事业最好不要做,现在有不少人经营餐馆,特别是卖海鲜,造业都很重。若细心去观察,确实能见到经营这类餐馆的人果报都不好。有些同修告诉我们,在香港经营餐馆得的果报非常凄惨,也曾经在新闻报导过,确实有些人看到回头,改行经营其他事业。如果将卖海鲜、肉食这种餐馆改成素食餐馆,这是非常好,你要让他仔细去考虑。21-90-35 问:所有的外伤都是业因感召的吗?每当发心念佛或念佛摄心时,障碍就特别多。同修教我应先将功德回向与他们分享,又怕做不到变成空头支票,往后麻烦更大。请问应该如何做?答:不见得所有外伤都是业因感召,外伤有时是我们不小心所致。譬如到野外旅行,被小虫咬到或被树刺伤,这是因走路不小心,未必是因果报应。中国自古讲孝道,对于自己的生活习惯、一切行动要小心谨慎,不要让身体受到伤害,引起父母的忧心,这是正确的。至于业障,冤亲债主每个人都有很多,因为不是这一生结的,过去生结的都忘记了;我们虽然忘记,他没有忘记,所以这个事情很麻烦。佛教导的方法非常好,我们修行不是为自己修,为自己是自私自利,冤亲债主还是会来找麻烦。我是为一切众生修的,包括冤亲债主在内,冤业马上就解开了。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度众生,断恶修善不是为自己,破迷开悟不是为自己,成佛也不是为自己,乃至于我们生活、吃饭、喝水也不是为自己,吃饭、喝水是我需要利用这个身体为一切众生服务。只要有这个心就是回向,这个效果非常显著。换言之,空头支票还是因为自私自利。统统为一切众生,不为自己,这是回向心,这是解冤释结,就不会开空头支票了。 因此,我们要拓开心量,像诸佛菩萨一样,‘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量大福大,心量小福报就小,要明白道理。21-90-37问:孩子在生死边缘恐怖状况之下诞生,也许会造成他日后喜欢恐怖魔鬼打杀的画面。这样的业,请问我能否转得过来?答:转业完全靠自己,先把自己的业报转过来,然后才能帮助家亲眷属。佛帮助众生,不限于一生一世,生生世世。这一世他的业力太强,自己没有能力转过来,我们也帮助他。但是知道他这一生不能成就,还有来生,还有后世,所以要慢慢来。我们总是尽心尽力去帮助他,我们本分的责任就尽到了。但是不可以对他有任何期望,有期望你会很悲伤、很失望。这要学佛菩萨,佛菩萨的心永远是清净的,真的是观察入微。21-90-40问:人法界比鬼法界心清净,请问何以鬼道众生有五通,而人道没有?答:鬼道得的五通是报得,不是修得。天人也有五通,也是属于报得。人道、畜生道这两道没有五通,要靠修得。修得跟报得不同,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及《聊斋志异》里面有很多这类的公案,譬如狐狸是畜生道,狐狸要修成人身要五百年的时间才能修成五通。畜生道的五通是修得的,能够化身也是属于修得,不是报得。21-90-42 问:佛经说人的寿命每隔一百年减一岁,为何近年来医学进步,而且人的寿命增加?请问佛说法是否另有意思?答:我们对于佛的教诲不能怀疑。人的寿命若是因为医药能够帮助延长,因果定律就被推翻了。佛讲人寿每一百年减一岁,这是平均寿命,不是对某个人讲的。每个人过去生中所造的善恶业不相同,因此业报的寿命也不一样。佛说健康长寿是过去生中修无畏布施的果报,所以他得健康长寿,就是这个道理;决不是医药的关系。医药只是助缘,它不是因。若命里面没有那么长的寿命,再好的医护治疗也没有办法。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秦始皇、汉武帝都想长寿,到处求不死药,命终还是要死。所以,长寿与这些医药、保健是没有关系的。新加坡的许哲居士,今年一百零一岁,她没有保健,没有吃任何补品,一天吃一餐,只吃一些生菜。一般人看这些东西没有营养,但是她健康长寿,她的寿命是过去生中修无畏布施。这个问题只有佛法才能讲的圆满。 因此,医药进步,只可以说人的疾病会少一点,这是外缘。是不是真的能减少?不见得,现在世界上许多地区都发现不知名的瘟疫,医学界找不到原因。所以,若将整个世界人口寿命做一个调查、平均寿命确实如古人所讲的‘人生七十古来稀’。寿命一平均,就跟佛说得很接近了。21-90-42问:佛门讲功过不能抵销,请问要怎样说明才圆满?对于修行人有什么启示?答:功过确实不能抵销,我们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来做比喻,瓜的因不好,代表‘恶’,豆代表‘善’。我的瓜种下去了,现在知道错了,我现在豆种得很多,瓜会不会变成豆?不会!瓜还是结瓜,豆还是结豆。这就说明功过不能抵销。决不是我豆种多了,瓜就不结瓜,它还是一样结瓜。无始劫以来,我们的善恶业因绝对不能抵销,但是因要变成果,当中要有缘,所以佛讲‘缘生’。我的恶因很多,我不想结恶的果报,我就把恶的缘断掉。譬如种瓜,我不想让它结瓜,我把瓜的种子放在茶杯里面盖起来,它没有土壤、空气、水分,经过一百年,它也不会结瓜,这是缘没有了。如果你把瓜种在肥沃的土地,它有水分、肥料、日光的缘,它一定生长得很好。所以,我们要想善成就,一定要修善缘;要想断恶,将恶缘断除,恶的种子就不会结果。21-90-50五、生活篇 问:请法师开示农历七月份的意义?答:这是民间的风俗习惯。在佛法里,农历七月有一个特别的意义,就是每年的七月是结夏安居。世尊在世时,弘法利生活动的区域,大多在印度恒河流域。而印度的夏天是雨季,每天都会下雨,僧团托钵相当不方便。所以,在这三个月中,出家人不出去托钵,可以接受居士们的供养。除这三个月之外,弟子们平常都在各地讲经说法,教化众生。在每年夏安居的时候回来,亲近世尊,接受再教育,进行集训。像美国许多公司的职员,从经理到员工,每年一定有两次至三次的再教育,接受更新的科学技术。如果他不接受再教育,就会被淘汰。因此,佛法夏安居的这三个月是属于再教育,把各地弘法利生的同学召集回来,使他们每年都有机会亲近老师,提升境界。21-90-01问:世间法是过眼云烟,只求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没有更高的要求,请问这种作法对吗? 答:非常正确。真正觉悟的人,知道人在这一生当中,只要衣食足就够了,何必做得那么辛苦?我们在南洋看到马来族的人,做一天工休息两天,做一天够三天吃,他就不再去做了,很会享福。再看看一些人拼命积蓄、赚钱,赚到死,钱是赚了不少,但没有享一天福,你说冤不冤枉?那些钱不知道以后给谁用,远远不如马来族人聪明。所以,我过去也曾建议同修,好好认真努力工作一年,可以休息两年,这两年好好学佛。这个方法好,真正聪明人肯干,把什么都放下,认真努力修个两年,决定有成就。21-90-07问:自从阅读《往生论》后,不再想与外人接触及闲话家常,只愿在家中净修念佛,请问这样是否太执著?如何能恒顺大众?答:初学人执著有好处,因为自己的功夫还不得力,要著重修持。儒家也讲‘择善固执’,所以初学应该要执著。何时才恒顺众生?到自己有定功,不会受外缘影响、诱惑时,就可以恒顺众生。若是见到五欲六尘的诱惑,还会起心动念,你随顺就会造业。自古以来,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我当年学教,李老师就限制我们,未到四十岁决定不可到外面讲经。四十岁之前讲经,也只能在台中莲社、台中慈光图书馆练习,就是怕我们受不了外面的诱惑而堕落。这是老师对于学生的爱护,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自己能不能禁得起考验?禁不起,就保守、固执一点好。21-90-10问:弟子对于基督徒的家人不礼佛等诸多意见,请问是否应以默然回应? 答:可以。你有能力,就要跟他讲解清楚;没有能力,就默然待之,不要与他起争论,因为他不了解事实真相。在新加坡,有许多天主教的神父、基督教的牧师都在读佛经,都想了解佛法,这是好事。21-90-10问:平时我不喜欢与人接触,有人打扰我做功课,我便生烦恼,请问该怎么办?答:他打扰你做功课,你要慈悲一点,因为他不懂,你要原谅他,不必生烦恼。我们用方便法来回避就好,尽可能不影响自己的修行功夫。21-90-10问:有些学者讲儒家是乐感文化,佛家是苦感文化,请问这之间内在的因缘?答:没有因缘。说这种话的人,对儒家没搞清楚,对佛家也没搞清楚。佛教人离苦得乐,怎么会是苦感文化?他对佛教不懂,不要去理会他所说的。21-90-13问:我现在念佛,不爱讲话,许多客气随缘的话都不会说,也不想多说,但这与许多众生的缘分结得很少,请问这是不是不慈悲?还是少智慧? 答:这个问题在个人发心。如果觉得自己现在业障重,智慧少,专心念佛,求定求慧,这是好事情。暂时不与众生结缘,但是把所修行的功德念念都回向众生,就与众生都结缘了,不一定要与众生讲话才是结缘。讲话结的缘,有时是结恶缘,不见得结善缘;将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这是纯善的法缘。到自己功夫成就,智慧开了,再来广度众生。我们把修行分成这几个阶段,这是很如法的。21-90-16问:我家佛堂设在阳台转弯之处,坐北朝南,但听同修讲不可朝北礼佛。请问这样有没有罪过,我应该怎么办?答:若家里的房子是坐北朝南,对著大门的是上方,两旁是东、西方,若在东、西方设立佛像就不如法,佛像一定要供在上方。何谓上方?一进门就能看到,这个位置就是大位、上位,所以不拘哪一个方向,因为房子的方位不同。佛一定要供在上位,这个位置我们就认定它为西方;方方都是西方,不要去分别东南西北。《华严经》中善财童子南巡参访善知识,‘南’绝对不是东南西北的‘南’。若说南方有善知识,难道北方、东方、西方都没有吗?为什么善知识偏偏都到南方去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