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ID:22295962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8

上传者:U-991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_第1页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_第2页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_第3页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张敏(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内分泌科201700)【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8-0106-02【摘要】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与糖尿病周围祌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测定T2DM合并DPN(DM+D)组64例、T2DM不伴DPN(DM)组51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合并DPN的危险因素。结果DM+D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bAlc及胆固醇(TC)水平显著高于DM组,FINS水平低于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DM发生DPN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关(P=0.02)。结论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T2DM发生DPN明显相关,检测血清HCY水平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预防及治疗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同型半胱氨酸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S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足的主要危险因素,致残、致死率均较高。祌经肌电图检测(NCV)是诊断DPN最客观、敏感的方法,常被作为“金标准”[1]。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2]。近年国内外研究表明,71•高的HCY通过多种途径损伤神经系统,引起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木文通过观察T2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与HCY水平的关系,旨在探讨HC丫在T2DM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和作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2012年4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分成:T2DM合并DPN(DM+D)组64例、T2DM不伴DPN(DM)组51例。DM+D组64例中,男39例,女25例,年龄46〜80岁,平均(60.15±11.69)岁;DM组51例中,男29例,女22例,年龄41〜79 岁,平均(59.17±8.87)岁。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T2DM按照1999年WHO诊断标准,排除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心、肝、肾功能衰竭等情况;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依据四肢肌电图: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诱发电位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具体筛选标准参考文献值[2],II排除:①腰椎疾病及脑血管疾病后遗症;②药物、手术及其他代谢疾病等所;③有严重的心肝肾脏功能障碍者。1.2方法1.2.1一般性检査对所冇受试者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身高、质量、血压、腰围及臀围等)、计算腰臀比(WHR)、体质量指数(BMI)。1.2.2血生化指标的检测所奋研究对象禁食10h后,于次晨采空腹静脉血,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BG);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采用TBA-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CY检测用EDTAK2抗凝血在半小时内分离血浆置-20°C保存,在ROCHEHITACHICobase17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上进行,所用试剂和质控品由ROCHEHITACHI公司提供。1.2.3NCV测定肌电图采用美国生产的NicoletVikingIVD型肌电诱发电位仪,测试T2DM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祌经、胫神经运动支及正中神经、腓肠神经感觉支的神经传导速度、振幅及潜伏吋间。1.3统计学方法统计学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plUSmn;标准差(x-&plUSmn;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各指标之间关系采用多因素线性相关和Logistic冋归分析。P≤0.05为差异宵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与DM组相比,DM+D组的病程、BMI、HCY、HbAlc、FPG、FINS、TC等均显著增加,差异冇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两组患者的SBP、TG及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DPN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冋归分析在T2DM患者中,以T2DM有无DPN为应变量,以病程、BMI、HCY、HbAlc、FPG、FINS、TC为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冋归分析。HCY、病程和HbAlc进入方程,与DNP呈正相关,是DPN发生的危险因素(见表2)。3讨论DPN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起病缓慢,可累及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等,以慢性感觉神经表现最为明显,临床症状主要为肢体感觉异常和疼痛、肌力减弱,走路不稳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研究显示,在糖尿病确诊的最初10年内,就冇60%以上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本研宄中2型糖尿病患者DNP患病率为55.65%,与国内外研究结果接近。DN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研究表明,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病与高血糖引起的代谢紊乱、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神经营养障碍、氧化砬激和自身免疫因素等密切相关。另外,部分长期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仍易并发神经病变,提示K他因素可能参与了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合并DNP吋常同吋合并大血管病变。血浆HCY是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及糖脂代谢紊乱的危险因素,与2型糖尿病发生心脑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密切相关[2】,但苏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关系0前研究较少。本研究结果显示,DM+D组的HC丫水平明显高于单纯DM组(P<0.01),HCY与DNP呈正相关,这表明血中HCY水平升高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DNP有关,推测HCY可能通过对神经及血管的损害作用参与了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形成与发展。高HCY血症引起DNP的机制可能为:(1)氧化应激HC丫可加剧葡萄糖的直接毒性作用,降低糖尿 病患者内皮和平滑肌细胞功能,削弱内皮细胞清除氧自由基的功能和一氧化氮的舒血管功能,从而影响血管壁的结构和血液凝固系统,加重大动脉的硬化。(2)神经细胞毒性作用HCY可直接损伤神经细胞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导致细胞坏死或凋亡。(3)神经营养因子缺乏高HCY血症通过损伤周围神经的雪旺氏细胞,使神经营养因子分泌明显减少,不利于神经细胞的生存及受损后的修复[3】。(4)神经低灌注高水平HCY所致血液高凝状态及微血管狭窄、增厚等结构变化易造成血流速度减慢、神经灌注不足,使神经细胞发生缺血、缺氧,加重了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而以上各功能的异常是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基础和发病机制[4】。综上所述,高HCY血症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与DPN的发生、发展有关,因此,有必要对糖尿病患者检测血浆HCY水平。对糖尿病伴有HCY水平升高的患者应积极予以叶酸、维生素B12等药物进行干预治疗,将升高的血HCY水平降至正常,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参考文献[1】贾伟平,沈琴,包玉倩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检测方法及其诊断价值的评估.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8):2707-2710.[2]CallejaAl,ArenillasJF.ResponsetoCommenton:Callejaetal.InsulinResistanceIsAssociatedWithaPoorResponsetoIntravenousThrombolysisinAcuteIschemicStroke[J].DiabetesCare,2012,35(6):2413-2417.[3]MatteC,MackedanzV,StefanelloFM,etal.Chronichyperhomo-cysteinemiaaltersantioxidantdefensesandincreaseDNAdamageinbrainandbloodrats:Protectiveeffectoffolicacid.NeurochemInt,2009,54:7-13.[4]WangYzSuYzXuYzPanSH,LiuGD.GeneticpolymorphismoftheMMP-9associateswithmacroangiopathyintype2diabetesmellitus[J].BiochemBiophysResCommun.2010,391(1):113-11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