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克兰动荡看大国博弈

从乌克兰动荡看大国博弈

ID:22741526

大小:50.4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31

上传者:U-25939
从乌克兰动荡看大国博弈_第1页
从乌克兰动荡看大国博弈_第2页
从乌克兰动荡看大国博弈_第3页
从乌克兰动荡看大国博弈_第4页
从乌克兰动荡看大国博弈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乌克兰动荡看大国博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从乌克兰动荡看大国博弈——东扩还是西进导言本轮乌克兰政局动荡,参与博弈的大国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阵营。首先是俄罗斯为代表的东方阵营以廉价天然气、优惠贷款引诱乌克兰中止加入欧盟,转投东方阵营。美国和欧盟作为西方阵营反应激烈,随即加大对乌克兰激进反对派的支持,通过街头运动将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赶下台。之后俄罗斯就出兵克里米亚,再形成对乌克兰临时政府和西方的反制……一、乌克兰政府配合西进: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一)突如其来的选择让各方惊诧莫名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政府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的计划。同时,乌克兰指示有关部门恢复与关税同盟及独联体国家关于加强经贸联系的磋商。这条突如其来的消息足以让所有关注乌克兰加入欧盟进程的人惊诧不已。虽然俄罗斯与美国和欧盟数年来都在争取乌克兰加入自己的阵营,但实际上直到数天之前,几乎所有人都相信乌克兰将在11月28至29日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的欧盟东部伙伴关系峰会上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但几天后,乌克兰就改变了口径,准备重新投入俄罗斯主导的关税同盟怀抱。乌克兰政府的决定也让国内外各当事方惊诧莫名。约1500名乌克兰反对派成员21日晚在基辅市中心的独立广场集会,抗议政府终止与欧盟一体化进程。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21日发表声明,称乌克兰暂停签订协议的举动“令人沮丧”。欧洲议会负责与乌克兰谈判的特使——欧洲议会前议长考克斯和波兰前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在对乌克兰的决定表示失望之余,也表示俄罗斯最近一段时间对乌克兰施加了巨大压力。俄罗斯总统普京则在22日反驳欧盟方面的表态为“讹诈”。(二)乌方举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从表面上看,季莫申科问题是乌欧间产生龃龉的导火索。乌前总理季莫申科在2011年以“滥用职权”罪名被判处7年监禁,欧盟认为该判决有政治动机,并坚持将解决季莫申科问题作为与乌签署准成员国协议的前提条件,而乌政府曾对欧盟指责该案流露过不满情绪。为了履行条件,乌反对派提议以季莫申科出国治病的方式将其释放,同时在最高拉达(议会)成立了工作组修订相关法律。但是,乌执政的地区党无法与反对派达成一致意见,导致折中方案迟迟无法出台,相关审议已数次被延期。21日,反对派提出的六项允许季莫申科出国就医的法案在最高拉达审议,并被全部否决。这意味着乌克兰已无法赶在维尔纽斯峰会召开之前达成欧盟的条件。俄新社评论员文章分析称,议会否决释放季莫申科的原因是领导地区党的总统亚努科维奇担心季莫申科在出狱后会参加2015年初举行的总统大选。但从深层原因考虑,经济问题才是乌克兰“见异思迁”的根本原因所在。融入欧盟确实对于乌克兰好处不少,阿什顿表示,如果乌欧签订联系国协定,将有力推动其改革进程,并向全球投资者和国际金融机构传递乌克兰积极改革的信号,这将改变外国直接投资在乌克兰下降的趋势,并有助于乌克兰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谈判。但是,乌克兰也将付出重大代价,乌总理阿扎罗夫表示,为使各经济部门符合欧洲标准,乌克兰需要花费1600亿欧元,这相当于乌5个年度的财政预算。与此同时,俄乌间经贸关系紧密,俄罗斯是乌克兰最大的贸易伙伴,乌克兰也是俄在独联体内最大、世界范围内前五名的贸易伙伴。相比仍处在经济危机泥淖中的欧盟,经济在增长期的俄罗斯明显是乌克兰更好的选择。然而,受最近两国关系的影响,今年上半年乌克兰对俄罗斯出口额为75.9亿美元,同比下降13.5%,一下减少的十多亿美元对乌克兰来说并不是个小数目;而普京等俄政要已多次表示,只要乌克兰与欧盟签订联系国协定,俄将对乌进口商品取消优待并实行保护性措施,同时乌将不可能加入关税同盟,从长远来看这更将对乌克兰经济造成严重打击。俄总理阿扎罗夫21日在接受议会质询时直言,与俄罗斯的经贸关系是乌暂停融入欧盟的主要原因。13 此外,乌克兰国内舆论本身就处在“向西走,加入欧盟,还是向东走,加入关税同盟”的争论声中,虽然对于前者的支持率略多于后者,在50%-60%间徘徊,但也并不能说支持加入欧盟的人占了绝大多数。可以说,乌克兰停止融入欧盟虽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俄科学院经济所后苏联研究中心研究员阿尔乔姆•佩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乌克兰近期经济增长迟缓,与俄经贸热度下降是重要原因,正在准备2015年总统大选的亚努科维奇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同时欧盟尚未对乌克兰与欧盟一体化中的损失作出任何补偿的承诺,这促使亚努科维奇此时踩下“急刹车”。二、乌克兰地缘特点:西方与东方的交叉点(一)乌克兰地缘地位的变化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独立。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东部与俄罗斯接壤,西部与欧盟成员国接壤,是原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是仅次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第三大加盟共和国,国土面积60.3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4555万,是世界上第三大粮食出口国,GDP总计1747亿美元,人均GDP3726美元(按照2013年国际汇率计算)。 苏联的解体、冷战(指的是从1947年至1991年之间,以美国和北约为首的西方集团,与以苏联和华约为首的东方集团两者之间的长期政治和军事冲突。)结束使乌克兰的地缘政治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冷战后欧洲战略格局和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概括起来,乌克兰地缘政治地位的变化有以下四点: 变化之一是,乌克兰由前苏联的一个行政区变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这意味,乌克兰从一个国家内部的行政主体变为一个欧亚大陆上的独立的地缘政治实体,改变了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结构,使欧洲大国必然调整原来的地缘战略或重新制订相应的战略。乌克兰在前苏联时期为仅次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第三大加盟共和国,它位于前苏联欧洲部分的西南部,当时所起的地缘政治作用基本局限于苏联西南边睡的一个大的行政区。这个行政区在苏联时期的地缘政治地位也很重要,乌克兰是苏联和西南门户和通往欧洲及世界的战略通道。冷战时期,乌克兰不仅是前苏联的陆上堡垒,而且是前苏联对付北约的海上战略前沿。但是,无论如何,在沙皇俄国和前苏联时期及冷战年代,乌克兰只是沙俄和前苏联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旗盘上的一个棋子,谈不上发挥独立的地缘战略作用。苏联的解体、冷战的结束,不仅使乌克兰成为一个独立的欧洲国家,而且使其成为举足轻重的地缘政治实体。而乌克兰作为欧亚大陆上独立国家的出现,不仅人大改变了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结构,而且继续影响着欧亚大陆的地缘战略格局。乌克兰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缘政治实体及其所采取的地缘战略愈来愈被人们所关注。 变化之二是,乌克兰由前苏联的西南边陲和战略前沿变为美国和欧盟(西方)与俄罗斯(东方)之间的地缘缓冲国之一,这意味粉乌克兰必须在东西方地缘央击中寻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既制订可面对东方又可面对西方的地缘战略。乌克兰独立后,北部和东部与俄罗斯相邻,北面与白俄罗斯毗邻,西南和西面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接壤,南濒黑海和亚速海,隔海与土耳其相望。苏联和华约解体,使乌克兰与其他东欧国家一起成为东中欧安全真空地带。俄罗斯无力填补这一安全真空但又担心北约染指这一地区,北约则力图分步填补安全真空,第一步是捷、匈、波等国;第二步是波罗的海三国。其影响范围则可以波及乌克兰等国。北约在独联体国家中第一个与乌克兰签署了和平伙伴关系条约就是证明。乌克兰是俄罗斯与北约之间战略缓冲地带或安全真空带上与俄罗斯相邻的大国,因此成为俄罗斯与北约都想影响的大国。俄罗斯欲将乌克兰纳入其势力范围,以阻止北约的东扩速度,北约则把乌克兰视为防止俄罗斯大国沙文主义复活的安全屏障,极力影响乌克兰。乌克兰的地缘政治地位由此而倍受重视,自然也就成为俄罗斯、北约和美国地缘战略中的重点国家。 变化之三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独立后的乌克兰不仅是独联体的成员国而且又可纳人东中欧范围,这使乌克兰成为欧洲与独联体地理交叉点上的大国。乌克兰不仅对独联体的安全、稳定和发展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而且对欧洲的安全、稳定和发展举足轻重。对于独联体,乌克兰在过渡时期既可能成为俄罗斯的伙伴与俄罗斯一起加强独联体并使独联体成飞为俄罗斯走向世界的战略基地,反之,也可能成为俄罗斯的对手,从而使独联体内部地缘政治多元化。由于乌克兰是独联体内除俄罗斯之外最强劲的地缘政治实体,它的趋向如何将继续影响和改变独联体格局。同时,作为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大国,乌克兰位于独联体境内这一地缘政治现实,使俄罗斯更加重视乌克兰的行为对其战略利益带来的影响。13  对于北约和欧盟,作为欧洲国家的乌克兰如果来来可以成为欧盟一员,将使北约和欧盟的影响进一步深入到独联体。西方将努力利用乌克兰的地缘政治地位,使乌克兰成为欧洲稳定、安全和发展的积极的地缘政治因素。美国兰德公司一份报告称:虽然乌克兰不是欧盟或北约的候选成员国,但是乌克兰今后的发展方向将是影响中欧未来力量对比的一个重要因素。俄罗斯《新时代》周刊刊登的莫舍斯的文章认为,西方还把乌克兰“当作一个地缘战略方面的缓冲器,如果俄罗斯走上帝国复兴之路,这一缓冲器可以将俄罗斯隔离开来”。这种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对于乌克兰,在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的交叉点上,乌克兰既要作为独联体国家的一员,又要充当好欧洲体系的国家,必然受到来自东方的制约和来自西方的制约。当东西方政治和战略利益一致和协调的情况下,乌克兰的地缘政治作用可能降低。西方和俄罗斯可能以牺牲乌克兰的利益为代价而达到妥协。在东西方交叉点上的乌克兰在地缘战略上必须作出抉择以谋求生存和发展。俄国和西方可能都极力拉拢乌,在东西方政治和战略利益既有冲突又有一致的情况下,乌克兰的利益既有可能得到保障也有可能受到损害。 变化之四是,乌克兰拥有了俄罗斯传统的战略通道一黑海及黑海出海口,这意味着在地缘意义上乌克兰基本切断了俄罗斯南下的海上通道,减弱了俄罗斯控制海洋的能力,影响俄罗斯海洋战略的实施,导致俄罗斯本身地缘政治结构的变化,恶化了俄罗斯周边地缘政治环境。黑海及黑海出海口是俄罗斯传统的南下战略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俄罗斯从彼得大帝时期就开始为争夺黑海及黑海出海口而争斗,叶卡捷琳娜二世经过数次战争确立了俄国对黑海出海口的控制权,并建立了强大的黑海舰队。乌克兰黑海海岸线是前苏联黑海海岸线最长的部分。(二)乌克兰的地缘战略构想 乌克兰非常重视发挥自己的地缘政治作用,力求制定一个符合乌克兰在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结构中所处地位、符合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地缘战略。在这一点上,乌克兰做了不少工作,在其宣布独立之初就声明,乌克兰奉行独立、中立、不结盟、不参加任何军事联盟、不拥有核武器,并向全世界开放的政策。但是还不能说,乌克兰已经形成了地缘战略,只能说提出了一些地缘战略构想。乌克兰处于向独立国家的过渡时期,其地缘战略的某些构想也具有过渡性特征,具有不定型性、易受国内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 乌克兰独立后,虽然得到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一百多个国家的外交承认,但是作为一个新独立国家,对人们仍然把它看作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是十分敏感的。乌克兰非常关注国家独和领土主权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与乌俄关系密切相关。一是乌克兰独立后,乌俄关系出现了许多矛盾,包括俄罗斯前议会对乌克兰提出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归属问题,乌克兰担心在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会受到损害;二是俄罗斯存在一些不承认或不认可乌克兰独立的政治势力,他们为恢复苏联而积极活动,引起乌克兰的警觉;三是1993年4月及11月俄罗斯官方先后提出的对外政策基本构想和军事学说基本原则中体现了俄罗斯谋求大国地位和势力范围的倾向,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并公开声明要保护境外俄罗斯公民的利益。当俄罗斯明确提出使乌克兰境内的1100万俄罗斯人拥有双重国籍的问题时,更使乌克兰一些人担心俄罗斯沙文主义的复活会染指乌克兰。在冷战结束后的关系格局中,乌克兰从地缘战略上更多地考虑国家安全、民族生存和民族发展问题。乌克兰的地缘战略构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是成为欧亚大陆的无核国家还是保持有核地位?乌克兰实行的是有条件无核化以求国家安全的方针。1990年7月16日,乌克兰主权宣言宣布乌克兰独立后将奉行不接受、不生产和不购买核武器的无核国家方针,1991年10月2413 日,乌克兰议会发表声明,乌克兰将实行旨在销毁核武器和乌克兰境内核基地及各种设施的政策。后来,根据变化了的地缘政治态势,从国家安全需要出发,对无核方针进行了战略调整。战略调整的主要内容是变无条件无核化方针为有条件无核化方针,即乌克兰必须在得到俄罗斯和美国等有核国家对乌克兰承诺提供核安全保障,尊重乌克兰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条件下,乌克兰才能实现无核化。有条件无核化实际上导致乌克兰在若干年内仍然是一个有核国家。这是乌克兰官方温和派所采取的变通方针。他们把核武器问题作为寻求乌克兰地缘政治安全的筹码,以便在独联体及俄罗斯局势不稳定的情况下或俄罗斯沙文主义复活的情况下维护国家安全。而无条件放弃核武器,将使乌克兰的地缘政治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有所降低。有条件无核化不仅有利于乌克兰的国家安全,也有利于提高乌克兰的地缘政治地位。而在地缘战略上采取强硬立场的人士把俄罗斯作为地缘战略上的假想敌,他们认为,乌克兰应当成为有核国家,把核武器作为防止和抑制俄罗斯向乌克兰扩张的手段。经过两年多时间的争论,有条件无核化方针占了上风,并于1994年初就有关销毁核武器问题达成乌美俄三方协议。协议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以销毁核武器换取俄罗斯和美国对乌克兰国家安全的保障,对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尊重。1994年11月乌克兰批准核不扩散条约,并再次获得美国和俄罗斯的上述保障。 第二,与俄罗斯是抗衡还是合作?这个问题关系到在东西方的地缘政治夹缝中乌克兰以什么方式求生存。乌克兰目前采取的是与俄罗斯在一些战略问题上合作的方针。但是在如何利用乌克兰地缘政治作用问题上,乌克兰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地缘战略观。一种是以抗衡求生存,一种是以合作求生存。前总统克拉夫丘克等主张乌克兰应当成为在独联体内抗衡俄罗斯的力量,以抗衡求生存。这种主张认为从地缘政治上讲,俄罗斯是对乌克兰的最现实的威胁,要抵制这种威胁,维护乌克兰的独立,就要抑制俄罗斯的大国主义倾向。虽然乌克兰是独联体的第二大国,但要抑制俄罗斯,仅靠乌克兰自己不行。这就产生了联合其它国家一起抗衡俄罗斯的战略。在克拉夫丘克时期,乌克兰一是要联合美国,克拉夫丘克在1994年3月访美期间明确要求美国帮助乌克兰成为抗衡俄罗斯传统影响的一种力量;二是要联合西欧,希望西欧向俄罗斯施加压力并援助乌克兰。克拉夫丘克在任期间,于1994年2月抢先于俄罗斯在独联体国家中第一个与北约建立了和平伙伴关系;同年6月又抢先于俄罗斯与欧洲联盟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三是联合东中欧,乌克兰积极申请加入由10个国家组成的“中欧倡议”组织,并已成为其联系国,克拉夫丘克从1992年起访问匈牙利、捷克等国时就不断建议东中欧国家建立一个由波罗的海到黑海的东中欧国家安全带,旨在整个欧洲安全体系形成之前,以东中欧安全带弥补冷战后地缘政治结构中形成的安全真空。乌克兰利用身居东中欧,临近西欧的地缘政治优势,联合美国、西欧,联合东中欧的地缘战略,对于维护乌克兰的独立是有一定成效的。例如,借助美国的压力使俄罗斯在乌美俄三方核协定上对保障乌克兰的国家安全、尊重乌克兰领土完整和主权作出承诺;又如西方国家一致反对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克里米亚提出领土要求。乌克兰的努力使西方看到了白己在乌克兰的战略利益,形成了有利于乌克兰独立的国际环境。但是,抗衡战略的弱点在于,西方不想为了乌克兰的利益而牺牲西方在俄罗斯更大的利益;东中欧对乌克兰的倡议反应冷淡,东中欧国家不想通过与俄罗斯抗衡的方法来进入欧洲;乌克兰联合美欧、东中欧抗衡俄罗斯的地缘战略构想也带来了乌俄关系的紧张和矛盾的激化,从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俄罗斯对乌克兰安全和独立的潜在威胁。 库奇马担任乌克兰总统后,第二种主张即联合俄罗斯以合作求生存的主张占了上风。与克拉失丘克把俄罗斯看成是对乌克兰独立的现实威胁不同,库奇马认为乌俄关系应是“战略关系”和“合作伙伴关系”。库奇马主张在东西方之间搞平衡,而不搞地缘政治倾斜,既与西方结为伙伴,也与俄罗斯结为伙伴,并且由于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地缘重要性,乌克兰对于解决乌俄关系中遗留的问题,恢复和发展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给予更大的重视。这表现为修正对俄罗斯抗衡的战略,并弥补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库奇马早在任总理期间就认为,乌俄“两国人民发生争吵,那将是最严重的罪行”。以合作求生存、以平衡求发展的地缘战略的出发点在于:用库奇马总统自己的话说,前苏联地区特别是俄罗斯“集中了乌克兰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乌克兰同俄罗斯“在经济和历史上是连在一起的,没有同它的良好关系,就无法想像乌克兰的未来”,而且“这将给国家经济安全造成威胁,有可能使我国在经济独立以及政治独立方面受到损失”。库奇马在调整其前任的地缘战略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同西方继续发展关系,而是强调乌克兰将遵守和执行与西方国家达成的国际协议,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不以牺牲同西方国家的关系为代价。在独立后的三年时间里,乌克兰为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对自己的近邻一俄罗斯所采取的地缘战略方面经历了一个由以抗衡求生存到以合作求生存,由向西一边倒到东西平衡的变化。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对此作出积极反应,他表示:“积极的合作,将带来经济进步并将确保两国的安全,也完全符合国际社会的利益”。乌俄签订友好合作条约将使合作向深一步发展。可见,乌克兰地缘战略的这种变化为寻求更大的民族生存空间和更佳的民族生存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13  第三,是切断俄罗斯在黑海的战略通道还是留有余地,给出路?乌克兰实行的是留有余地,给出路的方针。乌克兰的独立不仅使俄罗斯失去了欧洲前沿阵地上的第一梯队和强大的军队集团,而且使俄罗斯在地缘上和法律上丧失了黑海战略通道。这使俄罗斯的战略防御空间大大缩小,但是,俄罗斯不愿意放弃黑海海上战略空间。于是产生了乌俄之间的黑海舰队之争。起初乌克兰坚持认为黑海舰队是属于乌克兰的,如果这样就不仅从法律上而且从军事上把俄罗斯从黑海沿岸赶走。反之,乌克兰担心,俄罗斯势力在黑海的存在,则使乌克兰在地缘上处于俄罗斯本土与俄罗斯黑海舰队的两面夹击和牵制状态,对乌克兰的独立和国家安全十分不利。而俄罗斯引经据典、以理力争,宣称黑海舰队是俄罗斯的。经过双方谈判,于1992年8月乌俄两国达成在3年内对黑海舰队实行共管的雅尔塔协议。这实际上意味着乌俄将共同拥有和共同管理黑海战略通道,然而,如何使俄罗斯黑海舰队在黑海的存在不损害乌克兰主权呢?乌俄两国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认为俄罗斯必须以租赁港口方式有偿使用乌克兰的黑海舰队基地和设施。这样就从法律上解决了俄罗斯黑海舰队驻泊方式问题,即俄罗斯租赁乌克兰港口作为黑海舰队驻泊地,从而从法律上保障了乌克兰的主权不受侵犯,达到了既不使俄罗斯完全丧失黑海战略通道,又不使乌克兰主权受损。乌克兰采取为俄罗斯留有黑海活动空间的方针是出于不激化乌俄矛盾的考虑和形势所迫,是在困境下作出的妥协和战略抉择,以把俄罗斯在黑海的存在所产生的不利于乌克兰的地缘政策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综上所述,乌克兰在对待俄罗斯黑海出海口问题上是经历了由主张切断俄罗斯海上战略通道到有条件留有海上战略空间的战略转变。 第四,是依靠西方市场还是依靠独联体市场?乌克兰采取了立足于独联体市场面向西方市场求发展的战略。乌克兰在地缘政治上处于东西方之间这一情况,也使乌克兰处于东西方两个市场之间。西方市场成熟、有吸引力,东方市场传统、机制正在形成。乌克兰独立之初,一方面与前苏联传统的经济联系中断,另一方面,乌克兰民族主义正处在上升时期,对西方市场寄予很大的希望。但严酷的现实是,乌克兰的产品难以打人西方市场,而且还丧失了前苏联市场。西方对乌克兰进入西方市场提出了难以一时达到的要求,而俄罗斯也对乌克兰施加经济压力,减少对乌克兰短缺产品特别是其经济运转急需的石油、天然气的供应。严峻的经济形势已经威胁到乌克兰的独立和发展。乌克兰面临战略抉择。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回头向东,立足于独联体市场特别是俄罗斯市场。1993年7月乌克兰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宣布建立三国经济联盟,1993年12月乌克兰与独联体其它国家一起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经济联盟条约。1994年4月乌克兰在独联体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协议上签了字。1994年10月21日,乌克兰签署了有独联体所有成员国参加的关于建立跨国经济委员会的文件,同时签署了《独联体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方针》、《独联体一体化发展的前景计划》的备忘录以及支付同盟协议、关税同盟协定。库奇马认识到,俄罗斯是乌克兰“最大的”和“最便捷”的市场,并强调必须同独联体所有国家建立统一的经济空间。目前,乌克兰将其出口独联体75%的产品推销到俄罗斯市场。与此同时,乌克兰继续努力开拓西方市场,逐步创造条件吸收西方资金和技术。综上所述,乌克兰在地缘经济战略方面经历了一个由面向西方市场到立足于独联体市场面向西方市场的战略转变。乌克兰利用自己东西方之间的地缘优势,采取立足于独联体市场面向西方市场的地缘战略,逐步使“乌克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可能有利于乌克兰民族和国家的发展。 如果说乌克兰首先考虑的地缘战略目标是在东西方之间寻求安全空间、生存和发展空间以维护和巩固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那么乌克兰的长远地缘战略目标则是回归欧洲,熔入欧洲统一进程并在欧亚大陆发挥“主导和协调”作用,谋求欧洲大国地位。为了回归欧洲、在欧亚大陆发挥“桥梁”、“协调”作用,乌克兰做了不少工作。乌克兰强调利用西方发展自己。库奇马认为,乌克兰复兴所需的专门技术和资金只能从西方获得,而乌克兰存在着吸收西方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自己发展道路的条件。乌克兰以加入欧洲联盟为目标,与欧洲联盟签署了合作伙伴关系条约。在军事关系上,乌克兰以加入北约为目标与北约签署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并与美国和西方一些国家签署了双边军事合作协议。 乌克兰实施回归欧洲、熔入欧洲统一进程,成为欧洲大国的地缘战略目标受到很多因素制约。第一,受到本国经济、政治进程与西欧经济政治机制难以接轨的制约;第二,受到俄罗斯把乌克兰作为势力范围加以控制的制约,乌克兰回归欧洲的进程不能与俄罗斯的战略利益相抵触;第三,受到西方对统一欧洲框架的制约。处于经济危机中的乌克兰要加入欧洲市场,进人欧洲结构必然会给欧洲带来一定负担。上述因素说明,乌克兰尽管在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受到西方的重视,但要熔入欧洲并在欧亚大陆中心地带发挥欧洲大国的作用,尚需作出更大的努力。13  综上所述,乌克兰处在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结构最重要和最敏感部分。无论东方的俄罗斯还是西方的美国和欧盟都在乌克兰有其地缘政治利益。说其重要,是由于乌克兰所处的地理位置使俄罗斯在对付西方方面就有了一道天然的安全屏障,并有利于俄罗斯更容易实现其独联体的盟主和欧洲地区大国的欲望。对于西方来说,有了乌克兰,就有了向独联体渗透的桥头堡,就可以将安全地带推进独联体,就可以抑制俄罗斯沙文主义重新抬头。说其最敏感,是由于乌克兰的走向直接牵动着东西方的战略利益,直接影响到未来欧洲统一的模式和格局,是各方所关注的焦点地区。三、俄罗斯的地缘战略:西进乌克兰(一)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的对策 东方阵营的俄罗斯对于由于乌克兰独立和苏联解体所形成的不利于俄罗斯的欧亚地缘政治结构十分关注。乌克兰对于俄罗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俄罗斯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俄罗斯的对策之一是,确保乌克兰处于俄罗斯势力范围之内,起码确保乌克兰对俄罗斯在独联体谋求势力范围不构成障碍。俄罗斯在独联体谋求盟主地位和势力范围已成国策。这在俄罗斯官方发表的军事理论学说和外交政策构想中以及在实际推行的近邻政策中已有许多体现。俄罗斯要以独联体为战略基地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大国,乌克兰是一个重要因素。没有乌克兰,俄罗斯也难以成为独联体地区的盟主和大国。在涉及地缘战略利益时,无论是一个民主的俄罗斯还是一个沙文主义的俄罗斯都会努力把乌克兰纳入自己的影响范围。因此,俄罗斯多年来,一直重视解决同乌克兰的矛盾,避免采取过激的或以武力的方式解决乌俄矛盾,防止乌克兰倒向西方,并对西方向乌克兰的渗透保持警惕。 俄罗斯的对策之二是,确保俄罗斯在独联体内的核霸主地位,不允许在自己的西南部出现一个有核大国一乌克兰。为此,俄罗斯谋求乌克兰的无核化。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拥有1800多枚苏联遗留下来的核武器这一事实,使俄罗斯担心独联体范围内存在多个有核国家将导致俄罗斯安全的不稳定。因此,俄罗斯一方面宣称战略核武器和战术核武器均为俄罗斯所有,一方面软硬兼施向乌克兰施加压力促使其早日无核化,并敦促乌克兰早日批准核不扩散条约。经过多年的努力和艰苦的谈判,俄罗斯基本达到了这一目的。俄罗斯的对策之三是,确保俄罗斯的西南门户,把乌克兰纳入自己的安全范围,把乌克兰作为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战略缓冲带。从地缘上讲,乌克兰是前苏联的战略前沿,乌克兰的独立使俄罗斯完全暴露在北约面前,莫斯科军区由内陆军区变为前沿军区。如果乌克兰不受独联体构架的控制,那么俄罗斯在安全方面就要直接面对西方的压力。如果西方通过乌克兰进入独联体,也将影响俄罗斯在独联体的利益。因此,俄罗斯时刻提醒乌克兰不要向西方滑得太快太远,并试图与乌克兰达成军事同盟协议,以建立“联合防御侵略体系”。这一要求体现在俄罗斯1994年8月12日向乌克兰提交的友好合作条约草案之中。 俄罗斯的对策之四是,确保俄罗斯在乌克兰的黑海出海口,使乌克兰黑海沿岸的塞瓦斯托波尔成为俄罗斯实际上的军事战略基地。俄罗斯有了黑海出海口就可以缓解由于乌克兰独立给俄罗斯地缘政治带来的不利变化,有了对黑海出海口的控制权,1.俄罗斯可以牵制乌克兰;2.俄罗斯可以在远离俄罗斯本土的乌克兰出海口形成一道安全防线;3.可以继续推行海洋战略,维护海洋大国地位。为此,俄罗斯与乌克兰在争夺黑海舰队方面采取了包括经济手段在内的实力手段,使乌克兰无法消除俄罗斯在黑海的存在。 俄罗斯的对策之五是,利用占乌克兰人口约20%(2013年1月1日)的俄罗斯人,特别是利用克里米亚俄罗斯人的亲俄情绪,牵制乌克兰的离心倾向。俄罗斯宣布它有权保护其境外的俄罗斯公民的利益。在俄罗斯向乌克兰提出的友好合作条约草案中也要求乌克兰给予在乌克兰的俄罗斯人双重国籍。俄罗斯议会还配合克里米亚要求脱离乌克兰的独立倾向,通过决议要求收回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对乌克兰形成相当的心理压力,使其在同西方发展关系时,不得不考虑俄罗斯的利益和国内的稳定。 俄罗斯的对策之六是,反对美国和欧盟东扩,防止美国和欧盟将边界推至乌克兰。华约解体使东欧形成安全真空后,美国和欧盟欲将波、捷、匈等国首先纳入欧洲安全体系,俄罗斯难以阻拦;俄罗斯于1994年8月从波罗的海地区撤军完毕,预示波罗的海已不再是俄罗斯势力的重要影响范围,美国和欧盟东扩到波罗的海三国。这样,美国和欧盟的势力就进入了前苏联地区,下面的防线就是乌克兰。俄罗斯反对美国和欧盟东扩,总的目的是阻止美国和欧盟损害俄罗斯在独联体包括在乌克兰的利益。俄罗斯的对策之七是,倡议由前苏联共和国组成“欧亚联盟”,其中就包括乌克兰。2011年10月4日,普京在俄《消息报》撰文《欧亚地区新一体化计划——未来诞生于今日》,倡议由前苏联共和国组成“欧亚联盟”,西接欧盟,东连亚太,成为世界上一个独立的力量中心,跟美国、欧盟和亚洲三大中心平起平坐。13 这篇宣言式文章似乎表明,这就是今后俄罗斯对外政策的核心纲领。普京的这一连串言行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他要蓄势欧亚棋局,重新定位俄罗斯,改画世界地缘政治版图。建立统一经济空间,是俄罗斯在后苏联地区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又一尝试。在这之前,俄罗斯尝试过的一体化机制有独联体、欧亚经济共同体和俄白联盟,都成果有限。普京强调,2011年开始运转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海关同盟已经显出优势,在这基础上形成的三国统一经济空间,将于2012年启动。“对前苏联地区各国来说,这将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普京的目光不局限于三国。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有兴趣加入海关同盟,可以通过吸纳这两国,扩大统一经济空间。今后,统一经济空间可以上升到更高层次,成立一体化程度更高的欧亚联盟。欧亚联盟将发展为类似欧盟的超国家实体,其作用主要是协调成员国的经济和货币政策。根据普京设想,周边国家,首先是独联体国家,今后都可申请加入欧亚联盟。显然,普京要圆俄罗斯人的大国梦。而西方政治家同时惊呼,普京要恢复苏联!但普京更具体地阐释“欧亚联盟”时表示,“这不是要以某种形式重建苏联”。欧亚联盟将建立在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基础上,“我们提出的是强大的超国家联盟模式,它能够成为当今世界的一极,并在欧洲和亚太地区之间发挥有效的‘纽带’作用”。(二)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对策1、克里米亚地缘地位的特点克里米亚半岛:黑海舰队的主要基地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塞瓦斯托波尔港,这是俄国唯一的深水不冻港。克里米亚是黑海北部海岸上的一个半岛,毗邻亚洲和欧洲的咽喉,因此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爆发过两次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一次在1853--1856年,另一次在1941--1944年。克里米亚又译作克里木半岛,深入黑海中央,面积25,500平方公里,人口250万,其中俄罗斯族人大约占60%--70%。1918年,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1945年2月,反法西斯盟国三巨头美俄英三国最高领导人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召开雅尔塔会议,他们在此召开的会议,决定了此后40多年全球数十亿人的命运。从此雅尔塔这个克里米亚小城的名字广为世人所知。1954年5月,为纪念乌克兰与俄罗斯联邦合并300周年,在赫鲁晓夫的主导下,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下令将克里米亚州划归乌克兰。1991年乌克兰独立,克里米亚成为乌克兰境内的自治共和国,这样乌克兰就拥有了包括克里米亚在内的黑海沿岸,而俄罗斯在法律上和地缘上则丧失了黑海的主要出海口和南下战略通道。1992年,克里米亚议会先后通过“克里米亚国家独立法”和“克里米亚共和国宪法”。此后,由于乌克兰政府的反对,该宪法被取缔。乌克兰的独立改变了俄罗斯本身的地缘政治格局。乌克兰在地缘上拥有了黑海出海口意味着乌俄必然围绕黑海出海口的实际控制权产生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不仅影响乌克兰的安全和主权、乌俄关系的发展,而且还影响着独联体和欧洲局势的稳定。2、普京高调欢迎克里米亚入俄俄外交部网站2月28日声明,确认俄黑海舰队装甲部队已进入克里米亚,以保护驻军安全。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全民公投,近97%参加投票的选民投票支持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脱离乌克兰的管辖而以联邦主体地位加入俄罗斯联邦。根据克里米亚议员的独立宣言,克里米亚将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并申请正式加入俄罗斯联邦。3月30日,克里米亚将采用俄国货币卢布,当地时间将采用莫斯科时间。除此以外,克里米亚议会还投票同意乌克兰法律不再适用于该地区,乌克兰国家财产将属于一个独立的克里米亚。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17日签署《关于承认克里米亚共和国》的总统令,承认克里米亚共和国(包括塞瓦斯托波尔市)为主权独立国家。俄总统新闻局当晚证实了这一消息。总统令称:鉴于克里米亚人民于2014年3月16日进行全民公投所表达的意愿,现承认克里米亚共和国(包括塞瓦斯托波尔市)作为主权独立国家,拥有特殊地位。总统令自签署之日起生效。普京强调,克里米亚过去和现在都是俄罗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数俄罗斯人用掌声和泪水欢呼:“3月18日是一个伟大的日子,克里米亚回家了!”西方世界则是截然不同的表情,美英德等国迅速抨击俄罗斯“攫取土地”违反国际法,并威胁加大制裁。白宫紧急号召G713 及欧盟下周在海牙进行磋商。乌克兰则有政治人物呼吁立即同俄罗斯断交。“俄罗斯与西方在冷战后最严重的对抗”呈迅速升级之势。不过,俄罗斯对西方的威胁似乎没太当回事。对于美国和欧盟前一天抛出的“冷战结束以来对俄罗斯实施的最严厉制裁”,莫斯科18日耸耸肩膀表示不屑:“制裁是幼儿园级别的”,“是恶作剧人士拼凑的”。3、克里米亚议会表决“投俄”,乌克兰危机不断发酵3月7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提醒美国不要对俄采取制裁措施,以免反噬自身。俄外交部同日发表声明表示,一旦西方对俄实施制裁,俄罗斯将进行报复。政治领域的对抗已逐渐向经济、能源等领域扩散。最近消息显示,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6日通过决议,决定克里米亚以联邦主体的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并将关于该共和国地位的全民公决从本月30日提前到16日举行。尽管美欧领导人此前不断穿梭在俄乌之间,试图为乌克兰危机降温,但俄欲单方面暂停对乌优惠供气的消息,使得尘封已久的俄乌天然气纠纷再度浮出水面。(1)俄罗斯亮出天然气“底牌”乌克兰接近60%的天然气由俄罗斯供应。2006~2009年,两国之间因为天然气问题曾经拉锯式斗争,最后才签署协议。3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接受媒体采访时,全面回应了近期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的军事对峙情况。当天,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下称“俄气”)总裁阿里克谢•米勒表示,俄气将从4月起停止向乌优惠供气,并提价50%。截至目前,乌克兰逾期未付的俄天然气债务为15.49亿美元。俄罗斯方面认为,乌克兰没有履行双方签署的提供优惠的协议,所以将不再延续优惠政策。至此,天然气领域也将会成为俄乌博弈的新焦点。因为,乌克兰天然气供应高度依赖俄罗斯,并且在俄罗斯输往欧洲天然气线路中占有重要位置。据俄媒报道,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2013年从俄方购买大约130亿立方米天然气,价格为每千立方米400美元。去年12月,双方签订价格优惠协议,确定2014年天然气价格为每千立方米268.5美元。当时双方还商定乌克兰将在今年1月25日偿还去年的26.34亿美元欠款。按照最新的说法,乌克兰逾期未付的天然气债务为15.49亿美元。上述去年底确定的2014年268.5美元每千立方米的天然气价格,正是已“跑路总统”亚努科维奇与普京达成的一系列协议中的一部分。除了低价天然气供应,当时俄罗斯还承诺为乌克兰提供150亿美元援助。(2)欧洲或面临天然气“断气”危机欧洲的天然气消费主要由俄罗斯供应,去年俄罗斯向欧洲出口天然气1615亿立方米。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性较强,总体而言,欧洲平均66%左右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东欧一些国家甚至全部天然气都从俄罗斯进口。乌新任能源官员对外表示,克里米亚局势不影响天然气过境,乌克兰将保证俄罗斯天然气不间断过境输往欧洲。俄罗斯输往欧洲的天然气管道主体还是苏联时期所建,管道大多过境乌克兰。粗略统计显示,过境乌克兰输往欧洲的天然气占到俄罗斯向欧洲油气出口的一半以上。乌克兰会对过境的天然气收取一定的过境费。但是在非常时期,也会引起俄乌双方的“龃龉”,俄气日前就警告,乌克兰政局恶化或引发对欧洲天然气供应中断。在关键时刻,天然气还是俄罗斯牵制欧洲国家对乌局势表态的一张“牌”。德国就非常担心其经济利益受到不利影响。2013年,德国34.8%的石油进口来自俄罗斯,高达3140万吨;天然气的进口比重达到38.7%。从欧洲地图可以看出,俄罗斯的天然气要输往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乌克兰是必经之地。但俄罗斯和欧洲双方都在寻求建设直输管道。传统上俄罗斯天然气输往欧洲主要有三条线路。首先是由东向西横穿乌克兰的多条管道向西通往斯洛伐克、捷克、德国和奥地利,向南通往摩尔多瓦、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其次是绕过乌克兰、由东至西穿越白俄罗斯和波兰,进入德国的“亚马尔—欧洲”管道。还有一条线路经过乌克兰东部、由北至南穿越黑海到达土耳其的“蓝溪”管道。除第二条管道外,都过境乌克兰。2005年以来,俄罗斯先后完成了俄罗斯通往土耳其的蓝溪管道建设和通向欧洲各国的北流管道建设。所谓的北流管道,原先成为北部一欧洲天然气管道,200613 年改名为“北溪”天然气管道,该管线专门用来满足德国、英国、荷兰、法国、丹麦的天然气需求,该天然气管道对俄罗斯满足欧洲天然气市场的需求有重大意义。“北溪”天然气管道没有过境国家,可以降低俄罗斯天然气的运输成本,减少政治风险,“北溪”天然气管道把整个欧洲的天然气网连在一起,“在2011年底即实现供气。俄罗斯南部穿越黑海抵达保加利亚的“南溪”管道早已提出,但陆续的消息显示建设并不顺畅。目前还在建设中,这条管道也绕开了乌克兰。但是这些新建管道一方面会使得俄罗斯输气管道间形成竞争,另一方面欧盟国家始终有反对声音。欧盟甚至为了不受制于俄罗斯,筹划自建管道,但结果也是不了了之。即便如此,截至去年底,俄输欧天然气50%还是要过境乌克兰。这也增加了乌克兰危机引发欧洲天然气危机的概率。欧洲目前对俄罗斯在乌克兰行动的态度显得较为谨慎。考虑到经济利益,俄罗斯和乌克兰在欧洲“断气”问题上都会非常小心,但乌克兰危机加剧就不好评价了。四、西方的地缘战略:东扩乌克兰 乌克兰的独立使前苏联和东欧地区的地缘政治结构发生了有利于西方的变化。西方很注意利用这种变化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需要说明的是,在西方对乌克兰的政策中,美国和西欧在乌克兰也曾有不同利益,欧洲大国之间,例如英、德、法之间也有态度差异。美国曾更加注重解决乌克兰的核武器问题,而忽观了对乌克兰的经济援助,目的在于防止核扩散和影响美、俄核裁军进程,而欧盟则更加注重乌克兰在未来欧洲安全体系中的作用。但是,这并不妨碍美国和欧盟对乌克兰地缘政治作用的认识和采取共同对策。 首先,西方愿意在西方和俄罗斯之间保持一个独立、安全和稳定的乌克兰。美国和西欧的主要领导人不止一次地申明支持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在乌俄矛盾和冲突中关注乌克兰的安全,当俄罗斯议会提出对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市的领土要求时,美国和西欧主要国家一致明确表示不支持俄罗斯对马克兰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的领土要求。第一,西方把乌克兰的独立、安全和稳定作为稳定冷战后欧洲格局、保持苏联瓦解后所形成的状况的重要地缘政治因素。乌克兰的独立有利于美国和欧盟的东扩;乌克兰的安全有利于欧洲的安全;乌克兰的稳定有利于欧洲的稳定。第二,西方把乌克兰的独立、安全和稳定作为制约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因素。在西方看来,一个独立、安全和稳定的乌克兰就可能使俄罗斯变成一个民主的国家,可以同西方保持一种富有成效的关系。正如布热津斯基所分析的那样,“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就不能成为帝国”。第三,西方把独立、安全和稳定的乌克兰作为西方的安全屏障。华约的解体使美国和欧盟有机会填补东中欧出现的安全真空,使东欧国家作为第一道防线,乌克兰的独立使美国和欧盟有可能将乌克兰同波罗的海等国一起作为第二道防线。 其次,西方欲把乌克兰纳人未来欧洲一体化进程,作为“欧洲体系”的重要国家。西方不仅愿意看到一个独立、安全和稳定的乌克兰,而且愿意看到一个自由和繁荣的乌克兰,以便把乌克兰纳入欧洲体系。由于乌克兰与迸入欧洲体系的标准相差甚远,西方采取各种措施来促进这一过程。为了使乌克兰早日进入欧洲市场,西方国家一方面不断敦促乌克兰加快市场经济转轨步伐,以便早日与欧洲经济接轨,另一方面在可能和可行的情况下,从财政经援上加以扶持,为乌克兰实行市场经济创造一定的条件。为此,西方调整了俄罗斯优先的政策,把经援重点向乌克兰等国倾斜。总而言之,美国和欧盟要依照西方的设计把乌克兰纳人欧洲体系。尽管乌克兰存在亲俄倾向,西方对乌克兰这样一个地缘政治大国的基本方针并没有改变,而是继续支持乌克兰回归欧洲的努力。 再次,西方欲以乌制俄,愿意看到独联体“地缘政治多元化”,而乌克兰是这种地缘政治多元化的重要法码。俄罗斯政治上的不稳定因素和沙文主义政治势力的存在使西方对俄罗斯的走向有一定的战略防范心理。西方在承认俄罗斯在前苏联地区有一定的特殊利益的同时,不允许俄罗斯任意主宰这一地区。为此,美国和欧盟非常关注俄罗斯的“近邻”政策,特别是对乌克兰的政策。乌克兰在这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独联体国家中可以抗衡俄罗斯的力量,是独联体内部地缘政治结构中可能成为一极的国家。13  最后,西方欲以俄制俄,约束乌俄关系的发展。西方认为,要抑制俄罗斯沙文主义倾向,最根本的是培育一个民主、和平和稳定的俄罗斯,只有一个民主的俄罗斯,才能保证乌俄关系正常发展,才能保证西方在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利益不受损害。一方面,西方全力支持俄罗斯的“民主势力”,以使俄罗斯朝有利于西方方向发展,以俄罗斯的民主力量克制俄罗斯的沙文主义倾向,另一方面,西方把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关系和态度,作为俄罗斯是否摈弃了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试金石,并注意制约乌俄关系的发展。美国和欧盟在核问题上,敦促俄罗斯向乌克兰提供核安全保证,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美国和欧盟明确表示不支持俄罗斯议会的领土要求。西方不断重申,西方在乌克兰有自己的利益,奉劝俄罗斯在解决乌俄矛盾中采取明智的态度,避免过激的作法,包括施加经济压力解决政治问题的作法。1994年初美俄乌三方签署的关于销毁乌克兰境内核武器的协议,明确规定不能施加经济压力解决乌俄之间的矛盾。美国和欧盟领导人第一时间断然拒绝了克里米亚的公投结果,称克里米亚公投结果是非法的,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南部地区的军事干预,称国际社会应采取坚决措施回应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所作所为。美国和欧洲针对28名在克里米亚危机中的俄罗斯和克里米亚等官员提出制裁。美国总统奥巴马17日签署一项有关对俄高级政客实施制裁的命令,名单中人员将被禁止入境美国,他们的资产及财产将被冻结。17日,欧盟各国外长通过对俄罗斯制裁措施,将对21名俄罗斯与乌克兰籍对克里米亚独立公投负有责任的人实施制裁。立陶宛外长林科维西斯称,这21人将被拒绝发放签证,资产被冻结,“欧盟将在今后几天内公布更多制裁措施”。欧盟官员表示,欧盟的制裁旨在向莫斯科发出一个强有力的信息,同时保持开放的外交通道,如果有必要或采取更为严厉的制裁措施。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也明确表示,不承认公投结果,并敦促俄罗斯不要把克里米亚纳入俄联邦。日媒披露日本政府正在考虑对俄实施制裁。早在西方阵营拿起经济武器来对抗俄罗斯时,俄外交部就明确表示,莫斯科将不得不对可能的制裁作出回应。意大利驻苏联前大使塞尔吉奥·罗马诺17日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制裁俄罗斯之前,欧盟和美国应该考虑这些制裁将如何影响自己。俄罗斯是向欧洲出口能源的巨头,也有欧洲公司在俄罗斯经营,它们在冲突情况下将无法运作。由于很多人担心资金将被没收,此前,西方仅宣布可能制裁莫斯科就引发了俄罗斯资金撤出欧洲银行,因此美欧很难在不损害自己的情况下对俄罗斯进行制裁。而在乌克兰与克里米亚之间,“经济战”也在所难免。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最高委员会主席团17日称,基辅决定冻结乌克兰国库局克里米亚总局账户逾1.1亿美元,这笔钱原本用于发放退休金、公职人员工资和社会津贴。克里米亚最高委员会计划将冻结账户一事起诉至法院,追索“被基辅无耻偷走的”钱,誓言“将按时全额发放给所有社会”机构和人士。西方阵营的经济制裁手段在多大程度上能影响俄罗斯的经济和政治决定还难以预料。西方分析人士也表示,经济制裁需要花时间筹备,这一点可能会使局面更为复杂。尽管美国在禁止外国人赴美方面有着很大空间,但政府在冻结资产时,需要罗列充分的证据,以防在法庭上遭遇挑战。尽管奥巴马政府有官员认为,他们有能力通过制裁手段严重破坏俄罗斯经济。然而,多位分析人士认为,最新公布的制裁措施更像是发出了一个政治信号,是西方阵营向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干预表达的严重不满,但目前的经济制裁对俄罗斯几乎很难发挥明显影响。此前包括《华尔街日报》在内的美国多家媒体也曾表示,“面对乌克兰局势,奥巴马选择不多”,“应对手段有限”。至于今后俄国和美国、东西方的博弈会出现何种局面、经济制裁是否会产生“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两败俱伤,还得走着瞧。五、中国的地缘战略:保持谨慎(一)中国对乌克兰局势的态度本轮乌克兰政局动荡,俄军兵发克里米亚,俄罗斯与西方阵营之间出现了自冷战结束后最激烈的对抗。现在局势僵持不下,中国作为安理会五常之一,态度备受关注。2014年3月3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的立场既坚持原则,又实事求是,是客观、公正、公平、和平的。对于中方是否承认乌克兰新政府的问题。秦刚表示,需要根据乌克兰的法律来作出判断。13 还有记者问到,一些西方国家领导人认为俄罗斯的做法违反国际法,中方有何评论?秦刚这样回答,乌克兰局势走到今天这一步事出有因,中方希望有关各方能够推动通过对话协商政治解决有关分歧,防止事态进一步升级,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从秦刚的发言,可以看出中国目前大致持一个中立的态度。对于俄军出兵克里米亚,秦刚以"事出有因"来巧妙规避,既不说俄方行动合法,也不指责俄方违法。中国对乌克兰局势的态度一直看起来是比较模糊的,乍一看好像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但实际上却是明晰的和有原则的。那么,中国对乌克兰局势到底是一个什么态度呢?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一点,即当前全球战略当中,中国和俄罗斯是准战略盟友关系,和美国式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两者的关系差别在于,中俄是全球战略性的合作伙伴,不仅仅是经济利益、地缘利益,而是全球性的合作,这是由中俄两国在国际博弈中的形势决定的。就当前来说,中俄在全球事务中战略合作得好,中俄得到的利益将是无法用简单的经济利益来衡量的。与美国的关系也很密切,但这种密切更主要还是经济利益上。当然,中美战略利益上也有很多重合点,但这种重合点从根本上说是存在巨大差异的。中国追求的是多极化世界,美国追求的是单极化世界,这种根本性的矛盾是不可能消除的。所以,中美关系与中俄关系在当前这个阶段有本质性区别,这种区别犹如在上世纪80年代中美关系于中苏关系的区别,但现在的中俄关系远甚当时中美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中国的砝码往哪偏。然而,中国独立自主与外交的和平共处五原则,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在现在这个时候对俄罗斯展开什么实质性支持。这一方面是因为乌克兰地处俄欧之间,与中国的战略利益较远;另一方面,中国也有领土问题,在这种事上过度插手不利于中国对外交往,有违中国外交原则,中国过于明确的占边将会影响国际上对中国领土完整的态度。所以,中国不可能特别公开地支持俄罗斯。而且,如果中国特别明确地支持,那只能加速东西对抗,这不但对中国的国际博弈大局不利,甚至对东方、西方的国际博弈大局都不利,因为无论中国还是欧、俄,都不希望搞东西对抗的新冷战。所以,这个时候中国如此表态非常准确,一方面向俄罗斯表明了中国对俄罗斯表示理解的态度(博弈到现在,毕竟是俄罗斯出兵夺了克里米亚,俄罗斯在博弈中占据优势了),另一方面也充分表明了中俄在对美博弈中的国际协调。(二)中国与乌克兰军事技术合作中国的军事爱好者对乌克兰并不陌生,苏联解体后不久,中国即与乌克兰开展仅次于中俄的军事技术合作。中国从乌克兰获得了大量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军事装备及技术,其中最知名的当属刚服役不久的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除辽宁舰外,需要强调指出的还有GT-25000大功率船用燃气轮机。乌克兰的这项提供真正称得上"雪中送炭"。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开建2艘052A型导弹驱逐舰,采用的是美制LM-2500燃气轮机,但后来西方禁止对华军售,LM-2500燃气轮机的断供直接导致性能不俗的052A型驱逐舰只建2艘。中国在获得乌克兰的GT-25000燃气轮机后,才得在2000年开始建造052B型驱逐舰。此后乌克兰向中国转移GT-25000技术,这就是国产的QC-280燃气轮机。中国海军最近几年大批量建造052C、052D型防空驱逐舰,在大型水面护航军舰方面迅速赶上日本海上自卫队,这些052C、052D安装的就是QC-280燃气轮机。中国从乌克兰获得重要军事装备还包括AL-222系列涡扇发动机和"欧洲野牛"大型气垫登陆艇。AL-222发动机用于洪都公司的L-15高级教练机,中国空军已确定将L-15作为下代高级教练机,AL-222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而"欧洲野牛"大型气垫登陆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气垫登陆艇,被认为在钓鱼岛争夺中能发挥作用。另外,中国为巴基斯坦研制的MBT-2000主战坦克,也采用了乌克兰的6TD-2发动机。(三)中国和乌克兰粮食购销纠纷据俄新社3月22日转引RBC-乌克兰通讯社报道称,乌克兰农业政策与粮食部部长什瓦伊卡证实,中国已向伦敦法院递交有关要求乌克兰偿还30亿美元的诉讼。据报道,2014年2月,乌克兰现任总理亚采纽科称,“30亿美元下落不明”。2012年乌克兰国家食品谷物公司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签定了提供30亿美元贷款的协议,用于购买粮食,以便进一步向中国出口。第一笔款项15亿美元2013年初到帐。第二笔款项是以商品兑现,乌克兰应购买15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另据俄罗斯之声此前援引俄塔社消息称,乌克兰反有组织犯罪与腐败委员会第一副主任根纳季·莫斯卡利对媒体表示,3013 亿美元是支付给乌克兰国家食品谷物公司用于购买谷物发往中国,但与协定相反,中国只获得了1.53亿美元的谷物。六、大国关于乌克兰博弈的结果乌克兰局势发展主要有三个结果:(一)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除克里米亚外乌克兰不分裂。这样欧俄继续在所谓“民主”的框架下继续博弈,轮流坐庄,只要乌克兰不快速加入欧盟,不快速加入北约,一切还都有缓一缓的余地。但是,出现这种结果的前提是美国和欧盟愿意退让,反对派中亲美势力要部分退出。对于这种结果,中国只要继续维持过去的政策即可,相关过去的合作还会延续,这种模式是变化最小的,无论是亲俄政客掌权还是亲欧政客掌权,对中国整体利益影响不是很大。(二)克里米亚独立或加入俄罗斯后,最终经过博弈东西乌克兰分裂,俄罗斯拿到了东乌克兰的总体控制权,西乌克兰继续亲欧。这种格局对中国来说损失的可能是在军事装备合作上不那么容易了,因为乌克兰主要军工厂都在东乌克兰,俄罗斯一直反对乌克兰和中国搞军事装备的合作。欧俄双方没撕破脸总体战略上对中国没啥坏处,比欧俄搞新冷战对欧亚大陆好。所以,如果乌克兰继续分裂,中国没什么不可以接受的;俄罗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分裂是最能保证自己利益的,所以也能接受;对欧盟来说,虽然乌克兰分裂了,但西乌克兰的缓冲对欧盟来说也算过得去,虽然不如得到整个乌克兰有利,但总体来说还能说得过去。所以,分裂乌克兰,还是很有可能成为最终博弈结果。(三)最后一种结果就是,无论俄罗斯还是美国与欧盟,都是想彻底吞掉乌克兰,这样俄罗斯和西方彼此会误判,那么如果一旦美国和欧盟一起强力制裁俄罗斯,俄罗斯再展开对乌克兰的进攻,那乌克兰可就要大乱了,这种乱可能导致俄罗斯和西方搞起新冷战。这样的结果,除了美国得利外,其他国家都是不得利的。出现这种状况,是俄罗斯和欧盟以及乌克兰的政客过度贪婪的结果。所以,现在要看的是,俄罗斯和美国与欧盟是否在下一步都过于贪婪,如果双方都贪婪且缺乏沟通,那这个大家都最不愿意看到的第三种结果就可能成为现实。附注:北约: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成立于1949年8月24日,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资本主义阵营在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北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为了遏制原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联合西欧国家成立的一个军事政治组织。冷战时期,他的对立面是原苏联与东欧国家组成的华沙条约组织。20世纪90年代后,原苏联解体,“华约”解散,北约存在的基础已不复存在北约应该立即解体,为何北约向东扩张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要继续控制欧洲,当然西欧国家也不得不依靠北约,也就是依靠美国,来保证自己的利益。主要成员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卢森堡、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丹麦、挪威、冰岛、匈牙利、希腊、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加拿大、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北约"和平伙伴国,21世纪初有:乌克兰(1994.2.8)、摩尔多瓦(1994.3.16)、格鲁吉亚(1994.3.23)、阿塞拜疆(1994.5.4)、芬兰(1994.5.9)、瑞典(1994.5.9)、土库曼斯坦(1994.5.10)、哈萨克斯坦(1994.5.27)、吉尔吉斯斯坦(1994.6.2)、俄罗斯(1994.6.22)、乌兹别克斯坦(1994.7.13)、亚美尼亚(1994.10.5)、白俄罗斯(1995.1.11)、奥地利(1995.2.10)、马其顿(1995.11.15)、瑞士(1996.12.11)、爱尔兰(1999.12.1)和塔吉克斯坦(2002.2.20)。2006年12月14日,北约正式接纳塞尔维亚、波黑和黑山三个巴尔干国家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马耳他于1995年4月26日加入该计划,1996年10月30日退出该计划。波兰、匈牙利、捷克于1999年3月12日正式加入北约后退出该计划。欧盟:即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1965年成立的欧洲共同体,又称欧洲共同市场,简称欧共体发展而来,初始成员国有613 个,分别为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以及卢森堡。目前的成员国有: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塞浦路斯、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荷兰、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英国。华约:即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组织或华约,成立于1955年5月14日,是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成员国包括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除南斯拉夫以外,全部加入华约组织。在亚洲方面,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之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华约组织观察员国。1991年7月1日,华沙条约组织正式解散。蒙特勒公约:1936年6月22日,土耳其、英国、法国、苏联、希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日本等国代表,在瑞士的蒙特勒召开了制定海峡制度的国际会议,经长时间争论,最后于7月20日达成协议,与会9国代表签署了新的“关于海峡制度公约”,通称蒙特勒公约。公约确认了海峡通行的自由原则:平时和战时各国商船均可自由通过;在平时黑海沿岸国家的军舰可自由通过海峡,非沿岸国家之军舰通过海峡则要受到一定限制,即同一时期通过的军舰总吨位不得超过1.5万吨,在黑海停留的船只总吨位不得超过3万吨,停留时间不得超过21天;在战时如土耳其为中立国,各交战国军舰不得通过海峡,如土耳其为参战国,则由土耳其决定是否允许别国军舰通过。根据新公约,撤销了原来的海峡国际委员会,恢复了土耳其对海峡的全部主权,土耳其获得了在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设防的权力。该公约于同年11月9日生效。1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