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

ID:32802952

大小:55.2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5

上传者:U-991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_第1页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_第2页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南街镇新城小学(526300)伍雪凤感悟就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顿悟性认识。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牛得到感悟,就能够从中获得丰富而有深度的语文知识,不断提高学牛自身语文学习素养。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感悟,深入理解语文学习的内涵。1感悟作者创作的思想感悟作者创作的思想,即文章的主题,也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有的文章赞扬了一种精神,有的文章说明了一个道理……阅读时,只有领悟了主题思想,才能从中受到教育,陶冶自己的情操。而主题思想的表达,有的肓白,有的渗透在文章的内容中,对于后者,学生不容易感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牛自主研读,给学生提供阅读、感悟文木的充足时间。阅读时,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具体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联系,启发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亮出阅读教学的个性风采。例如《想别人没想到的》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但是课文没有直接把这个道理说出来。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找出每个徒弟的画面内容,想一想,在同一张纸上,三个徒弟分別用什么方法来体现自己画的骆驼最多?哪个徒弟的画得到画师的称赞?为什么?弄清了这些内容,学牛也就理解了课文。然后提问:你们从三个徒弟画骆驼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最后给时间学牛思考、交流、写下自己的启发。这样学生就水到渠成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从中受到了思想教育。2感悟文章构思布局文章的结构多种多样,引导学生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同时,感悟文章的布局谋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抓住了全文谋篇的框架,既能让学牛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脉搏,乂能促使学牛从满足自身写作需要的角度去感悟、去发掘文木,从中获得构思、写法的启发,实现了读写的有机结合。如何让学生感悟并掌握文章结构呢?直接告诉学牛,未尝不可,但若想让学生真正地“悟其神,感其形”,应该让他们扩大阅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比较。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我根据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学生领悟后,我及时补充几篇结构相同的课外读物给学生阅读,读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在读中感悟到几篇文章结构上与《富饶的西沙群岛》结构布局相似。此后,让学生选择i处景物“家 乡的小河”及吋进行仿写,这样,学生不仅悟到了,而且做到了,感悟就落到了实处。3感悟驾驭语句的妙处遣词造句是构成语言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是生成、发展语言的“活力细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在读中比较、揣摩那些准确生动的字词,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高超技能,这样,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真正达到读有所悟,读有所得。如《荷花》一文中“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冒”用得好,写岀了荷叶的密和多,还写岀了荷花长得高。多么生动准确的用词啊!《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小鹿在溪边散步,他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这一句话,“欣赏”一词用得很好。教学吋,我讣学生想象小鹿欣赏自己影子吋的姿势、神态,学生很快就会体会到这只小鹿很可爱。又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中的“谁家想盖房子,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句中“拎”字用得很好,表达了人们非常随意的心态。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我把“拎”字分别换成“拿、抓、提、带”,然后让学生读读比比哪个词好?为什么?通过比较,学生发现用“拎”字最好。这样学生不仅体会出作者表达的意思,而且感受到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语感。4感悟文章标点符号标点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它帮助人们更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别人的语言,在一篇色香味俱全的美文中,如果说文字是主料,那标点就是调味品,是文章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作为以书面语言为主要内容的阅读教学,注重标点符号知识,感悟巧妙运用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效果,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讲解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发现标点的妙用之处,然后深入下去,深刻领会其意义。如《画杨桃》一课中,当老师看到同学笑“我”画的画吋,老师对同学进行教育:文中有一处用到了“一”。六处用到了“?”,四处用到了“!”,三处用到了“……”。“好笑!”中的“”表示声咅的拖长,描摹了几个同学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而六个“?”,“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是同学的责问「'这幅画画得像不像?”“它像什么?”“那么,像什么呢?”是老师的提问;“画杨桃化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是老师的反问。这是老师和“有的同学”对“我”画的杨桃截然不同的反应。四个“!”,“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不想!”“想五角星!”“好—笑!” 则是“有的同学”幼稚可笑的表现。而“不……像。”“像……五……五角星。”这里的三个“……”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有的同学”知道自己错误后不好意思的神态。由此可见,文中的标点符号具有多么神奇的作用!又如《玩出了名堂》一课有这样的一句话: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居民”这个词在句中出现两次,第一次运用了引号,第二次却没有用引号。教学吋我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引导学生得出第一个居民加上引号,是表示微生物;而第二处没有加引号,是指确确实实的居民。学生从中体会到作者这样表达非常简洁、形象、有趣。总之,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阅读能力的形成与提高需要“感悟”,教学时,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