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论语》解读的解读

对《论语》解读的解读

ID:36563519

大小:3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2

上传者:U-2441
对《论语》解读的解读_第1页
对《论语》解读的解读_第2页
对《论语》解读的解读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论语》解读的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对《论语》解读的解读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第一中学凌平(15072268458)高中《语文》(课标版·必修1)“名著导读”中对《论语》一文的解读,笔者认为有失偏颇,在此略述一二,敬请同仁鉴正。一、解读背离文本,有失知人论世文中引用了孔子的一段话,“吾十有五而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这段话的意思文中是这样解释的:他(孔子)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向学;三十岁时完成了自我人格的建立;四十岁时不再困惑;五十岁时明白了命运是怎么一回事儿;六十岁时听到任何话都能平心静气;七十岁以后,更能够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规矩。其实,不仅教材是这样解读的,笔者翻阅了很多不同版本的关于《为政篇第二》的解读,也大都与此雷同而已。那么,这样的解读与孔子的本意是否相符,值得探讨和深究。首先,笔者认为这里的“学”不是我们今天的“上学读书习字”的意思,而是指学习怎样做人、怎样管理国家的意思。这里的“学”与“学而优则仕”的“学”是一个意思,都是指治理国家的学问。其次,“三十而立”也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成家立业”的意思,而是指“学业完成”的意思,也就是通过十五年的学习才掌握了治理国家的知识。后面的岁数也都是讲对这套治理国家的知识的不同阶段,而不是许多人所理解的那样:“人到了四十多岁就不迷惑了,人到了五十岁就能知道自己的命运了,人到了六十岁什么意见都听得进去,人到了七十岁就可以随心所欲不违背规矩了。”由此,我们可以这样去解读这段文字:我十五岁立志学习怎样管理国家,到了三十岁终于学成了。四十岁对所有治理国家的难题都想到了妥善的对策。五十岁的时候知道怎样判定人或国家的命运。六十的时候能坦然面对各种不同的治国思想。七十岁可以非常轻松地运用一整套治国方案来治理国家。为什么要这样去解读呢?文章是一定时期、一定社会、一定背景下作者情思的体现。因此,读文就要了解作者以及他们的为人,全面了解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使自己成为与作者心灵相通的好朋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把握文本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贴近作品,贴近作者,贴近生活。所以,我们略微分析一下就不难明白其中的道理,比如,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三十岁就能事业有成的人只能是极少数,如果以此标准来要求自己,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挫折感。事实上,孔子三十岁不但没有事业有成,从某 种程度上来说,孔子一生都是比较潦倒不得意的(背景介绍也可窥见)。孔子的成就,一些是在他去世之前的十几年内取得的,一些是在他去世之后,由他的弟子和历代的统治者极其文人们创造的。再比如,在古代,尽管由于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比较长,所以一个人一旦学到了一定的程度,或者能达到不惑的境界,但是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那种一张文凭吃一生的年代己经一去不复返了,一个人如果不能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就可能被淘汰,以为到了四十岁就能不迷惑,在今天己经不切实际了,应该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当然,这只是孔子对自己的一个评价,孔子并没有以此来要求其他人,我们今天更不必过于认真去思考这个标准是否可行,实际上这段话中被应用最多的是“三十而立”,而且也成为许多年青人的一种自我衡量成败的标准,因些我觉得有必要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对自己太过苛刻,三十而立的毕竟只是极少数人。三十末立的仍然有很大的希望。二、文本脱离实际,解读要摒弃教条在《颜渊》里,孔子提出了“克己复礼为仁”的策略。至于什么是“克己复礼”,他有明确的说明,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里,对孔子的这一解释,笔者认为与实际生活相差甚远,甚至不可能。诚然,这一做法强调了推行“仁”的关键所在,即不能靠别人的强迫,而必须靠每个人的自觉自愿。这一点我觉得孔子在两千五百多年前能提出这样的不强求推行自己主张的观点是非常了不起的。看看基督教曾以屠杀异教徒来强行推行基督教,我们就可以更加感受到儒学的宽厚和仁爱以及对个人意志的尊重。只是孔子在具体实施仁的做法上,给颜渊提出了太高的要求,笔者觉得在这一点上没有能够充分体现“过犹不及”的中庸精神。仔细推敲我们就不难发现,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说,有些东西不看,你怎么知道是否符合礼?有些非礼的东西,你不主动去听,它也会主动跑进你的耳朵,所以只有不符合礼的事不去做,才是基本可行的。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所谓“水可疏,不可堵”,即便是对许多消极的东西,用堵的办法也不是最好的办法,而应该用疏通的办法。比如对于性,过分的“堵”已经被证明为并不可行。又比如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某些人曾经把抒情的流行歌曲当成“非礼”的靡靡之音加以禁止,其结果不但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作用,反而越禁越普及,后来采取引导的办法,不但没有给社会造成什么负面影响,反而促进了流行歌曲的健康发展。在语文教学中,仅有文本解读还不能成为语文教学,我认为不仅要解读文本解读的问题,还要解读文本问题是否合情合理合法,符合客观实际,这样的解读才是真正的文本解读。 如果我们仍按“不符合礼的东西,不能去看,不能去听,不能去说,更不能去做。”解读的话,其实质就是抹杀了实践是检验真知的标准,也就无法引导学生求真,向善,唯美,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我们的教学就难以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将导致我们的教育会失去应有的生命力,从而使得文本解读只是教条的道德灌输,那么,我们又怎能美其名曰培养创新性的学生呢?更何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阅读教学的实质和目标进行了新的阐释,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种阐释使我们对阅读教学有了更准确的定位,也把阅读教学从习惯了的经典化、模式化的解读空间中解脱出来。在充分尊重知识的客观性与严肃性的前提下,有教师和学生一起发挥想像,拓展理解,并积极地对情感与思想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这就为在阅读教学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解读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可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对文本的解读,一定要树立文本本位的思想,要尊重客观事实,要知人论世,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否则就曲解了文本,也是亵渎了文本的作者,因此,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以本为本,进而以人为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