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论文

教育公平论文

ID:40491273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3

上传者:U-2441
教育公平论文_第1页
教育公平论文_第2页
教育公平论文_第3页
教育公平论文_第4页
教育公平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公平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浅谈教育公平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促进教育公平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纲要提出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因此,我国教育必须要在“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精神的指导下,大力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校际差距。本文就教育不公平产生的背景和原因、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如何实现教育公平等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提出解决教育公平的可行性措施,使教育的发展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关键词教育公平资源配置前言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它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实现教育的公平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考虑的问题然而在我们现阶段的教育工作中,由于教育制度以及其他一些监管制度的不健全,教育不公平现象始终存在。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待还不适应,教育公平问题还很突出。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将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问题,下大力气、加大力度缩小教育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校级差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基本建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1949年的1.5%上升到79.2%;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显著改善了新增劳动力结构和素质;高等教育规模跃居世界首位,毛入学率达到24.2%,进入大众化阶段;国民受教育程度显著提升,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949年的1.6年提高到8.7年。教育发展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应看到,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待还不适应,特别是教育公平问题还很突出。据2009年年底的一项调查显示,56.5%的人认为存在教育不公问题,这反映了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高度关注。二、教育不公平的表现1.校际教育不公平,择校热高温不断。由于我国自建国初期实行了重点学校制度,重点学校优先安排教育资源,重点学校优先占有好的生源、好的师资,经过长期的发展使得一个地区内学校与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大,差距拉大的结果就是眼下越来越热的择校风。在我国许多城市,中小学择校非常普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声誉和质量较好的学校,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家长操劳、奔波数月,通常还要支付数额很大的“择校费”。为了增加“择校”资本,孩子们不得不参加各种各样的“占坑班”、补习班,考取名目繁多的证书,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初中化” 倾向愈加严重。这些现象多年来禁而不止,治而不愈,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顽症”。2.城乡差距逐渐拉大。新中国成立以来实行典型的城乡二元体制,这是产生教育城乡差距的主要原因。农村基础教育在发展水平、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队伍、教育质量等方面与城市基础教育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方面,农村学校的育人环境仍停留在较低水平,多数学校的校舍已是危房,器材短缺,已有的设备陈旧,与新教材不配套,图书少且质量较差,根本无法满足现代中小学生的需要;实验器材严重不足,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开出率较低。至于微机室、语音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更是无从谈起。这些现状与城镇学校相比差距愈来愈大。另一方面,由于受地方经济水平、教师编制等条件的制约,近年来新增教师较少,部分农村村小教师难以按课程设置进行合理匹配,一个教师甚至要同时承担几个年级、多门学科的教学工作,致使一些课程难以开齐开全,有的开全也只能应付,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城乡教育差距明显拉大。3.教育地区差距越来越大。研究显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后期,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和教育投入的差距呈拉大之势。2000―2004年,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的城乡之比由原先的1.5∶1下降为1.2∶1。农村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城乡差距缩小也很明显,小学的城乡差距由2.6∶1缩小为1.4∶1;初中则由2.4∶1缩小为1.3∶1。但中、西部与东部生均拨款水平的差距却进一步拉大。2004年,东部地区初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平均为1874元,西部地区为1017元,东、西部之比为1.8∶ 1;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东、西部之比为2.5∶1。均比2000年有所扩大,小学的情况类似。值得注意的是所谓“中部塌陷”现象。由于国家的转移支付主要给西部地区,致使经济欠发达的中部地区成为被忽视的区域。2004年中部地区小学、初中生均拨款均低于西部地区,其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比西部约低20%,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则更大。三、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1.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基础和具体政策等多种原因,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而发展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责任主要在地方,地方的教育水平直接受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区域和城乡之间发展的差距必然带来教育发展的差距。2008年上海市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15473.62元,而贵州省仅为2310.83元,相差近6倍。可以说,教育不公平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在教育领域的直接反映。  2.教育投入不足。“穷国办大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真实写照。虽然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较低,2008年只达到3.48%,不仅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而且低于部分发展中国家,与我国教育发展的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教育投入的不足,严重制约着教育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展。  3.资源配置不合理。我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重点学校制度。在教育投入总量小、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集中财力、物力办好一批中小学,对“多出人才,快出人才” 曾产生积极作用。而重点学校制度也同时导致了学校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近年来,国家取消了重点学校制度,加大了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但是,重点学校本身长期积累的名牌效应依然存在,人们形成的固有观念很难改变,这些学校依旧能够吸引大量的社会资源和优秀学生,加剧了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甚至造成了同一区域内学校之间两极分化的局面。4.政策制度不完善。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我国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但影响和制约教育公平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存在。一些已经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合理制度如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加剧了教育不公;省级政府统筹管理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机制尚未建立。同时,对新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初中后教育”等,还没有可供依据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四、如何实现教育公平1.提高教育质量。在实现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2.缩小城乡、区域差距。 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3.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间的差距。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缩小校际办学条件差距,取消实际或变相存在的重点校、重点班。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当地学生平等享受义务教育。一方面,要增加农村地区、中西部偏远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困扰这些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另一方面,要合理配置教师资源。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中西部偏远地区任教。加快城乡优质教师资源的合理流动,积极开展结对帮扶,送教下乡,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农村地区教育薄弱的现状。教育事业是百年大计,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经济型社会,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人才是关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中,要优先发展教育,把教育放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优先地位,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保障。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履行纲要中对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为我国全面建成人力资源强国而努力奋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