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ID:42297480

大小:25.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2

上传者:无敌小子
名著阅读教学策略_第1页
名著阅读教学策略_第2页
名著阅读教学策略_第3页
名著阅读教学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名著阅读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指导策略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7——9年级阅读”部分明确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同时,在“实施建议•关于阅读”部分也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共6册的“名著导读”部分要求学生阅读的名著共15部。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的要求是明确和具体的,所以必须要认真对待。二.教学意义温儒敏教授曾说过:“真正体现人类智慧、能够长远地涵养我们性情和心智的,还是经典,而不是那些痛快的吸引人的流行读物。”特别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不可能永久停留在现在的水平上,终身学习已经为各界人士所认同,这样就使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学校教育,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相应的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具有不但能使教育者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能使其终身受益,名著的阅读更是能让我们吸收文化精华,陶冶涵养性情。三.现状分析 我国国民中有阅读习惯的仅占5%,人均读书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中学生的阅读状况同样令人担忧,我国少儿读物拥有量在全世界排名第68位,是日本的四十分之一,是美国的三十分之一。我们30%的中学生说他们没时间阅读,60%的中学生从不去图书馆借书,宁愿上网,看电视或其它活动。“阅读的人越来越少,阅读品位越来越低”。因为缺乏足够的阅读量,使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受到严重影响。四.教学策略(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阅读步骤有些名著篇幅较长,内容艰深,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啃,会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影响其阅读的积极性。在计划实施初期,我们可先选择一些篇幅较短、文字浅显的名著,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读完,然后再推荐有一定深度的作品。这样一开始降低他们阅读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在阅读的乐趣中慢慢喜爱上名著。(二)确定合理的阅读时间及进度阅读名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些学生可能会由于兴趣的转移或课余时间的不足而半途而废,也有些学生可能会因为单纯追求情节而盲目冒进。因此,我们要对阅读时间和进度作统筹安排。阅读可课内课外相结合,每周安排一节活动课作固定的阅读课,其余利用课余时间自我阅读。各人根据情况采取精读、略读或浏览的方法一天读10至20页,长期坚持下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养成,阅读的目的就能达到。(三)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激发兴趣。 现代传媒产生了许多可以利用的资讯,这些资讯能拓宽学生的读书视野,便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阅读名著。如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前,可先让学生从网上查阅笛福的生平资料及作品的背景介绍材料,这样读者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就会深入一些。在活动课上,我们可以播放根据名著《西游记》和《骆驼祥子》等改编成的电视剧或电影,让学生与名著进行对比,在比较中理解名著的内涵。(四)开发阅读资源,拓展阅读面。要求中学生阅读近30部名著,首先必须要有书可读。而中国许多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还不富裕,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想办法开发阅读资源,丰富阅读渠道,给学生提供原著,让学生有书可读。1.学校应该建设好图书馆,并向学生全面开放。学校图书馆,要求阅读的近30部基本名著,单本书的数量应该达到一个年级学生人数的数量,有条件的学校应该人手一册,条件不具备的学校,至少应该三五人一册,这样才便于教师有计划组织开展阅读活动。2.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购买名著。购买的办法很多,比如读什么就买什么,既便于集中精力和时间一部一部读完,又便于分散经济压力。也可以组织学生交叉购买,即你买这一部,我买那一部,你读这一部时我读那一部,然后交换。这种做法有利于降低经济成本,但不便于统一阅读进度。为降低购书成本,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集体批发。(五)圈点评注和读后评价两种读书方法的指导。 1.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早已成为历史佳话,这些评点文字早已成为研究名著本身的重要参考资料。我们有必要启发学生在读书时随时拿着笔,在字里行间随时记录自己的点滴感受。名著中经典的场景,精彩的比喻,富于启发性的议论性语句,如果能够进行摘抄或制作成卡片,既代表着阅读的收获,也是很有意义的积累。厚积才能薄发。2.读书交流会或名著故事会、主题班会、名著故事片段表演等等,都是很好的展示活动。既可以了解学生实际的阅读状态,展示阅读的成效,也可以促进阅读活动的深化,促使学生产生阅读成就感,增进阅读效果。(六)与中考对接在应试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下,社会的思维是以考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实,我们要利用中考的正面导向作用。所以名著阅读应该与中考对接,而且只有在中考中体现出读名著阅读的好处来,家长、学生的观念才会转变,学生才会下功夫去阅读,阅读的效率问题、时间问题才会解决。最后,我们要真正认识到读书能改变学生人生匮乏、贫弱、苍白的状况,改变学生精神、气质和品性,使学生增长智慧,时时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充实的快乐,并能促使学生历史地思考人生,从而实现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让读书成为学生不能割舍的情怀,让书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必须品,让读书成为他们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如果真的能够这样,学生在三年之中的生活是充实的,意志会得到磨炼,品性会得到陶冶,人格自然会完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