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960539
大小:3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5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智力发展;走进文本;师生互动。 阅读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或途径,它的目标是有益于人的发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能力,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作为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呢?这就是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他就会对学习的内容充满兴趣,兴趣是认识事物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决定阅读的效果。这是不争的事实。真理的知识在学生意识中产生,来源于学生认识到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接合点,认识到把各种事实和现象串连起来的那些线索。 教师应学会激发学生对阅读科学书刊的兴趣,应当用大纲以外的知识火花来照亮某些问题,在讲课的时候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激发学生一心想要去读那些书。现在有些学生不喜欢读那些有价值的科学书籍和文艺书籍。为什么他们只喜欢读一些轻浮的冒险小说和一些短命的不会留任何痕迹的低劣作品?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阅读,不善于深入思考所读的东西的含义,没有开动智慧的力量,不会欣赏作品的艺术价值。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针对具体情况向他们推荐科普读物。 引导学生阅读现代前沿科学问题方面的科普著作和科普读物,能使学生对学校所学的基础知识理解得更清楚。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复阅读自己心爱的书就无法生活。应当使阅读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二、让阅读成为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它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再创造的心理过程。为什么有的孩子刚入学时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到了初中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的学生行列里去了?按照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得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学生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向他们提出的唯一任务是:识记、保持、再现。上边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下边是学生认认真真地听,辛辛苦苦地练。老师讲的就是答案,就是正确的,不用伤脑筋。让本来聪明伶俐的孩子变成学习困难的学生。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多阅读。因为阅读能教给人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阅读好比是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它的觉醒。“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这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而死记硬背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所以教师要有高度的洞察力和灵活性,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教会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三、教师要能灵活运用变式教学,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走进文本。 1、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作者、作品、读者三个环节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作者通过作品流露出情感,蕴含哲理、直抒胸臆。读者通过对作品的阅读,触摸作者的灵魂与其发生思想共振,情感共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师心如枯井,冷漠无情,只知生硬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传达”作者的感情,非但引不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烦之感,所以要让学生动情,老师必须先动情。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允许他们性格的差异,以不同的方式体验和感受作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去再现文本。 例如:学习《社戏》我让学生先预习,上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课文。在课堂上爱画画的同学互相交流,张红画的是河中行驶的小船,后边是隐约的石拱桥和连山,两岸边是碧绿的豆麦田。李哲画的是船头看戏。在戏台前挤满了白篷和乌篷的船,戏台上演员正表演打仗。爱表演的黄灵振、李明德上讲台表演桥下开船的动作。把那“一点”“一磕”“退后几尺”“又上前”的动作表演得灵活灵现。苏嘉和潘军上台模仿“六一公公”和“双喜”的对话竟也惟妙惟肖。让同学们热情高涨,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不断指评。 在班里教室的后墙上常常贴着与课文有关的画画。既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枯藤、老树、昏鸦、、、、、、的凄美游子图;也有惠崇《春江晚景》的竹、桃花、春江、、、、、、的江南春天美景图。讲台上常常走着《最后一课》中后悔不已的小弗朗士;《三味书屋》中摇头晃脑朗读的先生。不管是《变色龙》中围绕着狗的主人是谁变了五次的奥楚蔑洛夫;还是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围绕着于勒是贫是富而变来变去的菲利普夫妇,学生们都有人揣摩演出得惟妙惟肖。下课了,学生们还意犹未尽。2、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走进直观形象,音形俱全的动画世界。 学校每班都有网络电视、班班通的多媒体。用课件进行阅读教学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他们的兴趣,尽快地捕捉到需要的信息。例如《济南的冬天》随着画面的变化,幻灯片的变换,卧在小山中的一座老城、顶着雪花的矮松、露出粉色的山腰出现在同学们眼前,耳朵里听着抑扬顿挫的朗诵。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亲身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情”,对于济南冬天特有的动人冬景就理解体会了。当转播《骆驼祥子》的暴雨片段,学生看到祥子在暴雨中半死不活地低着头拽着车往前走,而坐车人一声不吭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就是不肯避雨再走,而且到了目的地多一个铜板也不给祥子。学生们既有对坐车人的厌恶,也有对祥子的同情,深刻理解了旧中国车夫们的悲惨命运。学习《飞红滴翠记黄山》的时候,随着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解说,出现了黄山顶上的日出、云海,黄山上的奇峰怪石,驰名中外的迎客松。同学们惊叹我们祖国山川的神奇美丽,理解了徐霞客的“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对黄山的赞誉。激起同学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3、创设学习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写作水平。 教师不要把学习局限在教室的四堵墙壁里,不要机械地把事实和规则从教师的头脑里搬运到学生的头脑里。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学生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绝开来,不要用记忆来代替思考,用背诵来代替鲜明的感知和对现象本质的观察。例如:学习《看云识天气》我会让学生仰望天空阅读课文,说说天空中飘的是什么云,有什么形状特征。学习到《在烈日和暴雨下》祥子在烈日下忍受酷热天气的煎熬拉车。让学生想想在烈日下收割稻谷的父母,在大山中伐木的父亲。学到《背影》中的父亲穿过铁道艰难攀爬上阳台为我买橘子的背影,再让学生想一下攀爬在竹木铁架上做建筑的父母的背影。学习《多收三五斗》时,让学生把旧中国农民丰收成灾的现象和今天的农田补贴、种子的赠送、技术的指导、绿色通道的开通联系起来。 引导不同学生说出对同一文本的不同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写出各自的读后感受。这样在师生互动的交流碰撞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既能引导他们领悟文章蕴含的深意,又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罗家伦在九年级课文《学问和智慧》中把学问譬作建筑材料,智慧说是建筑师的匠心。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把掌握知识的过程比作建造一栋大房屋,那么教师应当提供给学生的只是建筑材料------砖头、灰浆等,把这些材料砌垒起来的工作应当由学生去做。学生只要充满兴趣,经过思考、实践,才会知道不同的砖头该放在什么位置,才能建出需要的楼房。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走进文本;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进行学习,实现课标中规定的三维目标。以上是我语文阅读教学的感悟,希望得到各位专家的指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