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复习课 教案.doc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复习课 教案.doc

ID:59759706

大小:376.5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11-22

上传者:U-349913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复习课 教案.doc_第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复习课 教案.doc_第2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复习课 教案.doc_第3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复习课 教案.doc_第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复习课 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复习课 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初中9号《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复习课●教材分析及教材处理在初三化学课堂教学中,单元复习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与综合拓展性强、注重专项强化训练的总复习略有不同。它的功能归纳如下:一是搭建本单元的知识平台,提纲挈领,构建网络;二是梳理归类本单元的典型考题,及时查漏补缺;三是承前启后,融合前面单元的内容、为后面单元的内容做铺垫,使得每一单元间的知识体系逐渐形成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状态。此外,它还承载着初三起始年段化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功能,让学生逐步领悟“梳理线索,精练多思,温故更是知新”的章节复习方式,对下一阶段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有着有力的指导作用。《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课,重在通过训练而掌握化学方程式的相关内容。因此,一般的设计是以练习为主,通过讲练结合进行巩固。本课(1课时)的设计是以酒精燃烧为支点,尝试通过几个问题串帮助学生形成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并精选例题进行训练。●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设计以问题链为主导,建构知识网络。问题链是建构知识网络的“脚手架”。引领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归纳、综合、编制成知识网络,使之由点到线、由线到网,最后形成所学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第1课时★学习内容分析10 《化学方程式》一章在初中化学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第一单元,教材主要从质的方面介绍了什么是化学变化,在第三单元,学生通过学习分子与原子,建立了化学变化的微观模型。而通过本章,深化了学生对化学变化的认识:1,学会了用化学符号表征化学变化;2,对化学变化的学习从质的方面过渡到量的方面;3,能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变化。所以,本章的学习对于初中化学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情分析在前四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用化学用语示元素用物质,能用文字表达示从质的方面去表示化学反应。在本单元的新课学习中,学生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以及“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这些知识,但未能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对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总结提高、巩固加深,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复习。★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复习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2)复习化学方程式,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技能,能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整合,系统化,了解各部分内容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2,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对获取的信息加工的方法,提高知识整合,构建知识网络形能力。(2)提高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能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提高学科学习兴趣,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2)通过计算了解酒精质量与二氧化碳排放质量的关系,增强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教学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中的量的关系2、提高知识整合,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反应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教具准备10 PPT,学案,酒精灯,石灰水,烧杯★本节课的设计思路1、创设情景,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帮助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整合,使用问题链的方式推进复习。2、合理利用课本素材,引起学生对课本的重视,培养学生回归课本,升华课本的习惯。3、立足中考题型,进行针对性训练,帮助学生有效复习。4、合理利用实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教师】展示照片:酒精灯使用前后的质量变化对比。(相差2.3g)提出问题:1,酒精燃烧后质量减少了,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通过燃烧的反应能否推测出酒精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3,如何用化学用语描述酒精燃烧的反应?4,一定质量的酒精充分燃烧后生成了多少产物?我们利用本单元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以上问题。环节一:酒精燃烧后质量减少了,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教师】提出问题:酒精燃烧后质量减少了,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学生】思考,分析原因,回忆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填写学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______________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______________。【教师】指出通过本单元学习,我们应该能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环节二:能否通过燃烧的反应推测出酒精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教师】提出问题,能否通过燃烧的反应推测出酒精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师生共同分析】(1)参考课本P98习题2(4)(淀粉组成推测)方法,得出可以通过反应生成的产物去推断元素的组成10 (2)参考蜡烛燃烧产物及氢气燃烧产物的检验方法去检验酒精燃烧的产物,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设计思路(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酒精的元素组成。【教师】展示实验视频【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酒精的元素组成,完成学案:1,酒精+O2______+______推测:组成酒精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学生】完成学案: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__________不变__________不变___________不变【教师】展示在检验过程中的另一个化学反应CO2+Ca(OH)2==CaCO3↓+X的残缺方程式,启发学生推测未知产物X的化学式【学生】完成学案:X的化学式是______.【教师】通过本单元学习,我们应该能通过反应推测物质的元素组成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推测物质的化学式【练习】1.如图是密闭容器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请在反应前方框内应填入1个微粒(请画图)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H2O+CO2淀粉+O2由此判断:淀粉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元素。环节三:如何用化学用语描述酒精燃烧的反应?【教师】提出问题,如何用化学用语描述酒精燃烧的反应?10 【引导】(1)展示酒精反应的微观图让学生完成化学方程式++氧原子氢原子碳原子点燃(2)展示学生完成情况,有部分学生出现没有配平的现象(3)问:微观图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4)对比课本P95图5-7(5)复习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完成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总结】化学方程式不但要符合客观事实,还要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学生】完成学案甲醇燃烧的方程式的书写:____CH4O+____O2____CO2+____H2O【教师】指出通过本单元学习,我们应该能配平化学方程式【课堂练习】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Al+H2SO4——Al2(SO4)3+H2↑(2)Fe+H2O——Fe3O4+H2(3)C2H2+O2——H2O+CO2【教师】问从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中能得到什么信息?【学生】(口述)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表明的意义(PPT同步打出)【小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教师】根据给出的信息写出化学方程式(分5种类型归纳)(1)请描述右图反应现象,并写化学方程式(P33)(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直接写化学方程式(教材P27)10 盛有少量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试管里加入适量稀盐酸(主要成分是HCl),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及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请写出化学方程式。(3)根据反应装置图写化学方程式氧气有几种种实验室制法,请写出适用如右装置制备氧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根据微观图示写化学方程式如图是某一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不变的粒子是。请写出化学方程式。(5)新情景下书写化学方程式(1)金属铬(Cr)可以形成化合价为+3的绿色的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CrO3是一种橙红色固体,可用于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将CrO3加热分解,发现固体逐渐变绿,同时产生一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2014广州中考)将含氧化镉(CdO)的细颗粒和炭粉混合后,隔绝空气加热至1200℃,可得镉蒸气和一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教师】指出通过本单元学习,我们应该能根据信息写出化学方程式.环节四:一定质量的酒精充分燃烧后生成的产物质量是多少?【教师】提出问题酒精燃烧后生成的产物质量是多少?【学生】完成学案:2.3g酒精充分燃烧,能产生多少克的二氧化碳?(C:12H:1O:16)【教师】展示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教师】环保教育:节能减排在你我身边10 【教师】指出通过本单元学习,我们应该我们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小结:师生共同完成(PPT展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符合客观事实C2H6O+3O22CO2+3H2O包含信息:①反应物:酒精和氧气,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②每46份质量的酒精与96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88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和54份质量的水。③反应条件④1个酒精分子与3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二氧化碳分子和3个水分子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得出计算过程及格式:(略)回归课本P10410 补充意义:④反应中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课后作业(30分钟完成)1.(2013中考)浓硝酸和锌反应:Zn+4HNO3=Zn(NO3)2+2H2O+2X↑,则X为A.H2B.NH3C.NOD.NO22.(2012中考)从2H2+O22H2O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A.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B.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C.4g氢气与32g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36g水D.在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3.配平下列方程式:(1)____CH4+____O2――― _____CO2 + ______H2O(2)____Na2SO4 + ______BaCl2―――_____BaSO4+_______NaCl4.将赤铜矿(Cu2O)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黄色的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得到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10g的A和足量的B充分反应后生成6g的C和8g的D,则参与反应的A:B为__________,若有2g的B参与反应,则生成______g的C。7.工业是用焦炭(C)和二氧化而碳制取一氧化碳,然后用一氧化碳在高温下与氧化铁反应而冶炼金属铁。1200g焦炭完全反应最多能冶炼铁的质量是多少?★板书设计C2H6O+3O22CO2+3H2O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符合客观事实意义相关计算10 ★连接中考1、(2014乐山)有机物X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Y和Z,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ZXYA.X、Y、Z都是有机物B.Y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4C.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3D.X的化学式是C2H5OH2、(2014兰州)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abcd反应前的质量(g)6.43.24.02.8反应后的质量(g)5.2X7.22.8 A.a和c是反应物B.d一定是催化剂 C.X=2.0g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3、(2014巴中)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污染物,有毒.金属加工废切削液中常含此物质,人们常用以下方法来处理:第一步:NaNO2+NH4Cl=NH4NO3+NaCl第二步:NH4NO2X↑+2H2OX的化学式为  .N24.(2014年广州。节选)已知镉(Cd)的金属活动性与铁、锌相近,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1)细铁丝在氧气中点燃发生剧烈燃烧,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3)镍镉电池应用广泛,为了防止污染环境,从废旧镍镉电池中回收镉的一种方法如下:步骤1:将废旧电池破碎成细颗粒后焙烧,将镉转化为氧化镉(CdO);步骤2:将含氧化镉的细颗粒和炭粉混合后,隔绝空气加热至1200℃,可得镉蒸气和一氧化碳。步骤2中氧化镉变成镉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5.(2013•长沙。改编)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现将2.5g二氧化锰放入盛有100g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反应完全结束后,共收集到1.6g气体.请完成下列问题:(1)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并烘干滤渣,称得滤渣的质量为  g.(2)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设计思路本课以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例,通过解决4个问题串“酒精燃烧后质量减少了,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能否通过燃烧的反应推测出酒精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如何用化学用语描述酒精燃烧的反应?”、“一定质量的酒精充分燃烧后生成的产物质量是多少?”为主线来搭建本课的知识网络,在其中穿插有实验设计、方程式书写、方程式配平、方程式计算。精心设计练习,进行技能训练的巩固。以问题串为载体,进行适当演变、延伸和拓展,不仅能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还能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碎片”重新编码、排序、从而形成一张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渗透的学科观念,实现知识迁移,在应用知识中体悟学科价值。★教学反思本课以“酒精燃烧”作为贯穿的情景,通过问题串的解决来构建知识网络,受到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问题串是以链状结构环环紧扣、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一系列问题。问题的质量是问题串引领复习教学的核心。在设计问题串时应把握以下四个策略:一是问题的价值性。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的?二是知识的关联性。问题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相契合,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三是问题的层次性。设计问题时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一般从感知到理性、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模仿到创造,引领学生由浅人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科学素养。四是认知的主体性。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在本课中,对以上的问题做了探索,因此设计时问题的综合性、情境的新颖性、变式的深刻性和诊断的全面性,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