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关系的辨析

公司治理、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关系的辨析

ID:9436371

大小:5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30

上传者:U-991
公司治理、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关系的辨析_第1页
公司治理、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关系的辨析_第2页
公司治理、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关系的辨析_第3页
公司治理、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关系的辨析_第4页
公司治理、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关系的辨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司治理、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关系的辨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公司治理、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关系的辨析引言  目前,学术界对公司治理、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关系的研究散见于有关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论著中,具有代表性的如蒋颖在《构建我国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现实思考》一文中提到“公司治理和财务治理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概念,但财务治理是制衡机制,财务管理是运行机制” ;杨淑娥和金帆在《关于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的思考》中提到公司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都是财务报告的影响因素,但财务治理是一种制衡机制,财务管理是一种运行机制,财务治理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此外,申书海和李连清在《试论公司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的关系与对接》一文中较为系统地对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关系作了详细论述,并提出了两者对接的途径;衣龙新和何武强在《财务治理、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辨析》中分财务治理与公司治理、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两部分对财务治理、公司治理和财务管理三者的关系作了论述。根据以上研究可以看出:蒋颖、杨淑娥和金帆、衣龙新和何武强对三者关系的阐述缺乏较强的系统性,申书海和李连清对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关系的论述虽较为系统,但没有从公司治理的高度来对其进行研究。本文拟在界定公司治理、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三者内涵的基础上,从具体目标、主体、对象方面讨论三者的区别,并阐述三者的联系。    一、三者内涵的界定  (一)公司治理的内涵  经济学家科克伦(PhlipL.Cochran)和沃特克(StevenL.Wartick)提出:公司治理问题包括在高级管理阶层、股东、董事会和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具体问题。构成公司治理问题的核心是:1.谁从公司决策/高级管理阶层的行动中收益;2.谁应该从公司决策/高级管理阶层的行动中收益。当在“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之间存在不一致时,公司治理的问题就会出现。葛家澍教授认为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就是要建立一种合理的组织架构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准则与制度,正确处理好股东、董事和经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使所有者既能有效地监督经营者,而又不干预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同时使公司经营者(经理层)的个人利益同公司的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能主动维护股东利益,以公司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阎达五和杨有红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组规范与法人财产相关各方的责、权、利的制度安排(其中包括股东、董事会、管理者和工人),或者说它是法人财产制度的组织结构形态。这一制度安排或组织结构形态的内在逻辑是通过制衡来实现对管理者的约束与激励,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股东和相关利益者(stockholdersandstakeholders)的权益。杨淑娥和金帆认为公司治理是规范和处理公司各种契约关系的制度安排,称为公司治理。张先治和袁克利对公司治理的解释是:外部索取权人为了保障他们在公司的索取权不受侵犯而以契约关系为基础对整个公司进行的控制。  由学者们对公司治理所下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定义中都涉及了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但在享有利益的同时,也必须承担与权力相一致的责任。因此本文认为:公司治理是为规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利而制定的一系列具有制衡与激励的法律、法规、准则和制度安排。  (二)财务治理的内涵   杨淑娥和金帆对财务治理的理解是通过财权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配置,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动态制度安排。蒋茵认为财务治理是指通过财权在公司内部的合理配置,从而确保财务目标的实现,并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财务制衡制度安排。申书海和李连清提出:财务治理是指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为实现公司长远目标,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配置,用以平衡各方财务权、责、利关系,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和约束机制等的一套正式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袁银辉和曹立星的看法是:所谓财务治理,是指通过财权在公司内部的合理配置,从而确保财务目标的实现,并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制度安排。财务治理就是指公司的各种索取权人为了保障他们在公司的索取权不受侵犯,利用经济激励与约束机制对公司实施的控制。公司治理的最重要功能,应是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起最佳的相互制衡关系,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由学者们对财务治理的理解可以看出其共鸣之处在于都认为财务治理是通过合理配置企业财权,提高公司治理模式的一种制度安排。杨淑娥和金帆强调了这种制度安排应该是动态的,申书海和李连清则认为这种制度安排不仅包括正式的,而且包括非正式的。本文认为,财务治理是指为了保证公司治理的有效性,通过财权在各财务利益主体间的合理配置,从而实现财务目标,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财务制衡制度安排。  (三)财务管理的内涵   学术界对财务管理的理解相对一致,如荆新、王化成和刘俊彦认为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申书海和李连清认为企业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而企业财务活动就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以及其所体现的企业同各方面的经济关系。  本文认为,财务管理简单地讲就是对“财”和“务”的管理。“财”可以理解为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而“务”的本义有“事务”的意思,在此可理解为围绕资金运动而开展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主要包含三大类: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营运资本管理。    二、三者之间的区别  公司治理、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在具体目标、主体和对象三方面具有差异性(见表1),具体说明如下。  (一)三者具体目标的差异性   企业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组契约,管理者除对股东负责,还需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下的公司治理具体目标为处理利益相关者与管理者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有效的公司治理能够将代理问题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进而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更为科学。公司财务治理从财务的社会属性(产权契约关系)出发,通过在各财务利益主体之间的财权配置,实现各财务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制衡,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财务管理从财务的数量层面对财务的经济属性进行分析,其目标在于在数量上增加股东财富,并使股东财富的增加达到最大化。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在于获取企业经营活动的收益,在扣除投资资本后,剩余部分即股东财富的增加值能达到最大。  (二)三者主体的差异性   公司治理主体有股东、债权人、员工、社区及政府。从法律角度讲,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股东有权对公司资产进行支配和处置,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并从中获取收益。债权人与企业之间属于一种契约关系,债权人通过出借资金,按期收取利息、到期收取本金,企业管理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债权人能否按期受益。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债权人作为委托人有必要参与公司治理。与股东和债权人投入资金或物质成本不同,员工投入的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预期将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从企业角度而言,员工参与公司治理有利于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实现企业、员工利益双赢。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其生产经营活动与企业所在社区和当地政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财务治理的主体包括股东、董事会、经理层、财务管理层和监事会。财务治理的主要内容是财权的配置问题,在公司内部,财权在所有者即股东、董事会、经理层和财务管理层之间进行配置。由股东代表组成的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在所有者财权方面,享有出资权、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和重大决策权。董事会享有的财权为所有者财权和经营者财权的交集。因为在股东大会闭幕期间,由董事会代为行使所有者财权,包括预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重大财务决策方案等。经理层享有经营者财权,具体表现为由董事会授权进行财务决策、为董事会制定财务策略决策拟订方案等。财务管理层包括财务经理和财务管理人员,由经营者授权,具体行使日常财务活动的执行权和控制权。监事会负责检查公司财务状况,对董事、经理人员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财务管理是从财务的经济属性,即从价值角度出发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管理的一项活动。财务管理的主体就是财务活动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在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下,企业的股东、董事会、经理层和财务管理层都是财务管理的主体。这与财务治理的主体有相同之处,看似矛盾,其实不然。财务治理是以财务的社会属性为出发点,而财务管理的视角是财务的经济属性。监事会不参与实际的财务管理活动,只负责监督股东、董事会、经理层的日常经营活动,因此,监事会不是财务管理的主体。  (三)三者对象的差异性   公司治理关注的是企业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激励约束的制度安排,并且扩展到企业外部制度安排,因此,公司治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公司的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公司治理包括公司内部治理和公司外部治理。内部治理包括股东对董事会、监事会的治理及董事会对经理层的治理。股东通过选举公司董事会代其对公司进行经营管理,董事会执行股东决策,监事会独立地行使对董事会、经理层的监督。外部治理是指公司外部环境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外部治理包括政府监管、资本市场监管、产品市场监管、经理人市场监管。财务治理的主要内容是对财权的配置,因此,财务治理的对象就是财权。所谓财权,是一种“财力”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权力”的结合,即“财权”=“财力”+(相应的)“权力”。这里的“财力”表现为一种价值,是企业的财务资金或本金。而相应的权力便是支配这一“财力”所具有的权能。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财务活动中的资金运动进行的管理,因此,财务管理的客体可以认为是资金运动。通过将资金进行筹资、投资、资本运作等方式,实现资金的价值增值,最终实现股东财富增加值最大化。    三、三者之间的联系  (一)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   公司治理通过在股东和利益相关者之间合理分配权、责、利来处理股东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权利的配置是前提,而财权是最基本的权利。因为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最终都会通过资金和资产的相互交换或转移而完成并在财权上有所体现。而财务治理正是处理股东和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权分配问题。通过对财权的分配,更好地处理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问题,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二)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共同构成财务二重性  从财务二重性角度来看,财务具有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财务治理从关系层面对财务的社会属性进行分析,而财务管理则从数量层面对财务的经济属性进行研究。财务治理是从财务的社会属性来研究财权的配置问题,而财务管理是从财务的经济属性来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资金运动进行管理。二者完整地构成了财务的二重性。  (三)三者终极目标具有一致性   三者终极目标都是实现公司价值的持续创造和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公司治理从公司宏观发展大局出发,通过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责、权、利的配置,解决各利益相关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是公司价值创造和企业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在公司治理的宏观指导作用下,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分别通过在各财务利益主体之间的财权配置及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资金运动进行管理,实现各财务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制衡及股东财富增加值最大化,是公司价值创造和企业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