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教学法在高校篮球选项课中的实验与应用研究

阶梯式教学法在高校篮球选项课中的实验与应用研究

ID:35101186

大小:2.52 MB

页数:71页

时间:2019-03-17

上传者:U-24835
阶梯式教学法在高校篮球选项课中的实验与应用研究_第1页
阶梯式教学法在高校篮球选项课中的实验与应用研究_第2页
阶梯式教学法在高校篮球选项课中的实验与应用研究_第3页
阶梯式教学法在高校篮球选项课中的实验与应用研究_第4页
阶梯式教学法在高校篮球选项课中的实验与应用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阶梯式教学法在高校篮球选项课中的实验与应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分类号G807学校代码10233密级公开学号10233130408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阶梯式教学法在高校篮球选项课中的实验与应用研究学科门类:教育学一级学科:体育学二级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方向:学校体育理论研究生:牛健指导教师:李树伟教授答辩日期:2016年6月4日 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W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硏巧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牡旦汪砸莖堂瞳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dw/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牡丹江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口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化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牡丹江师范学院可LU将学位论文的令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W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丰峡导师签名;t和守。/。/签字曰期:L/年^月?曰签字曰期:年月《曰(J〇|//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工作单位:电话:通讯地址:邮编;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伴随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迅速发展,知识的更新周期逐渐缩短,世界已进入以人才为主体的新常态。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教育部为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颁布实施了《新课标》。要从主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以牡丹江师范学院大学生公共体育普修课的2014级大学生和牡丹江大学2015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阶梯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果:1.阶梯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运动参与的热情。对体育锻炼习惯、体育锻炼态度、体育锻炼行为这三个运动参与的维度都有很好的提升效果。2.阶梯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能有效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采用阶梯教学法的实验班在知识掌握及篮球基本技能方面,具有显著性意义。说明阶梯式教学法相对于常规教学法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3.阶梯教学法在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方面呈现不同的训练效果。受限于本次教学实验的课时,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两方面变化并不显著,但在身体素质指标方面有显著性变化。4.阶梯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能有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采用阶梯教学法在感觉、情感、人际关系、自我管理四个维度均出现了非常显著性差异,这说明阶梯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及增强社会适应领域优于传统教学法,值得肯定。5.阶梯教学法本着“分层施教”的理念,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法。关键词:阶梯教学法;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I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Withtherapidlydevelopmenttechnologyofscienceandsociety,knowledgerenovatecycleisgraduallybecomeshortened,theworldhasenteredthemainbodyofthenewnormalthatisapersonofability.Inthe"Long-termEducationReformandDevelopmentPlan(2010-2020)"clearlystates:"ImprovingthequalityofhighereducationisacoretaskofdevelopmentandalsothebasicrequirementofconstructionapowerfulHigherEducation.”In2011,theMinistryofEducationto"Long-termEducationReformandDevelopmentPlan(2010-2020)"promotethehealthydevelopmentofstudents,implementingthe"NewStandard."."Fromtheinitiativetoadapttostudents'personalitydevelopmentandsocialdevelopmentasthebasicstartingpoint,Adheringtothehealththefirst,people-orientedguidingideology.Inthisarticle,throughexpertinterviews,questionnaires,fieldmeasurementsandmathematicalstatistics,experimentsandotherresearchmethodstoMudanjiangTeachersCollegeStudents'PublicPEGeneral's2014studentsandMudanjiangUniversity,2015CollegeStudentstoStudyObject,use"ladderTeachingmethod"andtraditionalteachingmethodsarecompared,wecangetthefollowingconclusion:1Ladderedteachingmethodisbetterthantraditionalteachingmethodcaneffectivelyinspiretheenthusiasmofthestudent’ssportsparticipation.Attitudetowardsphysicalexercisehabits,physicalexercise,physicalexercisebehaviorofthethreedimensionmovementparticipation,totallyhaveagoodpromotioneffectforstudents.2Ladderedteachingmethodismoreeffectivethantraditionalteachingmethodstodevelopstudents'sportsskills.Usingladderteachingmethodofexperimentalclassesintermsofskillevaluationandthebasicskillsofbasketballsuperiortotheuseoftraditionalteachingthatincomparativeclasses.3Ladderedteachingmethodandtraditionalteachingladderatimprovingstudents'physicalhealthisnosignificantchange.Limitedbytheclasstoteachingexperiment,students'bodyshape,bodyfunctionandphysicalquality,thereisnosignificantchange.II Abstract4Ladderedteachingmethodisbetterthantraditionalteachingmethodcancultivatestudents'mentalhealthandsocialadaptationability.Teachingusingladderappearactiveclassroomatmosphereconducivetostudentsuccessexperience,subjectivewell-beingandamoreharmoniousrelationship5Ladderedteachingmethodbasedontheconceptof"stratifiedteaching",studentsofdifferentlevelsadoptdifferentmethodsofguidance,activelymobilizethestudents'initiativeandautonomy,torespecttheprincipalpositionofstudents,emphasizetheactiveroleofstudentsinthelearningprocess,andissuperiortothetraditionalteachingmethodinteachingeffectevaluationKeywords:LadderedTeaching;Colleges;basketball;ElectiveCoursesIII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目录中文摘要.........................................................................................................................IAbstract.........................................................................................................................II目录..........................................................................................................................IV第1章前言..................................................................................................................11.1选题依据...........................................................................................................1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1.2.1研究的目的.............................................................................................21.2.2研究的意义.............................................................................................21.3文献综述...........................................................................................................31.3.1国内研究现状.........................................................................................31.3.2国外研究现状.........................................................................................81.4理论依据与技术路线.......................................................................................91.4.1理论依据.................................................................................................91.4.2阶梯教学法的特点与内涵...................................................................111.4.3研究技术路线.......................................................................................13第2章研究对象和方法............................................................................................142.1研究对象.........................................................................................................142.2研究方法.........................................................................................................142.2.1文献资料法...........................................................................................142.2.2专家访谈法...........................................................................................142.2.3问卷调查法...........................................................................................142.2.4实地测量法...........................................................................................152.2.5数理统计法...........................................................................................152.2.6教育实验法...........................................................................................16第3章实验设计........................................................................................................173.1实验基本情况.................................................................................................17 目录3.2实验指标的选取.............................................................................................173.3阶梯教学法应用设计.....................................................................................183.3.1阶梯式教学组织形式...........................................................................193.3.2合作学习与交叉教学相结合...............................................................193.3.3巡回指导与个别教学...........................................................................203.3.4层次动态调整.......................................................................................203.4阶梯教学法的课程设计及教学程序.............................................................203.4.1阶梯教学法的课程设计......................................................................203.4.2阶梯教学法的教学程序......................................................................223.5实验控制.........................................................................................................23第4章实验结果与分析............................................................................................244.1实验结果.........................................................................................................244.1.1阶梯教学法对运动参与的影响..........................................................244.1.2阶梯教学法对运动技能的影响...........................................................264.1.3阶梯教学法对大学生体能的影响.......................................................274.1.4阶梯教学法对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影响.......................................284.2分析与讨论.....................................................................................................294.2.1阶梯教学法对运动参与影响的分析...................................................294.2.2阶梯教学法对运动技能影响的分析...................................................334.2.3阶梯教学法对身体健康影响的分析...................................................354.2.4阶梯教学法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分析...................................................364.2.5阶梯教学法对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分析...........................................38第5章高校篮球选项课中阶梯式教学法的评价体系构建..................................395.1高校篮球选项教学中阶梯式教学法的教学目标.........................................395.2高校篮球选项教学中阶梯教学法的评价体系构建.....................................40第6章结论与建议....................................................................................................426.1结论.................................................................................................................426.2建议.................................................................................................................42参考文献......................................................................................................................44附录..........................................................................................................................47V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致谢..........................................................................................................................62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63独创性声明..................................................................................................................64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64 第1章前言第1章前言1.1选题依据伴随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迅速发展,知识的更新周期逐渐缩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校担负的重要任务。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高等院校要着眼于人才基础性培养和战略性开发,造就国家所需的高素质人才,认真面对“人才强国战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更新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快课程建设,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出具有自主创新和学习能力,广博的知识和合作意识的创新人才。必须与时俱进,转变传统的体育教育理念,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和国家的人才强国战略。2011年,教育部为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颁布实施了《新课标》。“要从主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最终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与能力。”在《新课标》中得以体现。一方面,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健康第一”体育教育理念的贯彻执行,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的共性和个性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获得解决问题方法的素质教育。目前,高等学校体育无论在课程建设方面,还是在科研水平提升和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提升高校体育教育质量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打下了基础。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基本制度、基本标准和明确要求,高校体育工作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在体育教学模式、方法的改革和体育课程目标建设及教学效果评价标准的构建等方面还缺乏理性的思考,严重阻碍了高校体育改革的进程。公共体育篮球课作为选项课由学生自主选择课1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程,使得篮球水平参差不齐,对篮球技术掌握能力强弱不一,对篮球爱好程度有别,身体素质差异显著的学生构成一个班级,在一定程度上给公共体育篮球教学带来压力,也给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变化。“阶梯式教学法”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所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2.1研究的目的本研究通过在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中引入阶梯式教学法,使得处于不同阶梯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达到共同发展,教学相长的目的。通过进行循序渐进的阶梯学习,每达到一个目标就自动升入上一个知识模块阶层,能极大提升教学效率,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很好的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促进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对阶梯教学法在高校篮球选项课中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从三个维度对学生知识技能、体能素质、品德培养进行多方面的评价。1.2.2研究的意义本课题研究是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的指导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依据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结合体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打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探索出较为理想的高校体育教学方法—阶梯式教学法。从阶梯式教学法的研究入手,构建阶梯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通过对高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实施阶梯式教学法的应用性探究,打破忽视学生体质、兴趣、爱好等方面差异的“一刀切”的教学局面,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篮球运动中展示自我,使学生及时、全面地了解自己的篮球运动技术水平和篮球学习效果,促使和激发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了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通过阶梯式分层教学,创造了和谐的课堂教学的学习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协2 第1章前言作、交流、竞争等现代意识,有利于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构建与评价的公平性。通过建立一套动态、过程评价体系,全面了解学生对篮球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状况,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造力,使其适应现代教学要求的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探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新思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成为社会的优秀人才,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1.3文献综述1.3.1国内研究现状1.3.1.1阶梯式教学的理论研究[2]李兆臣,张丽娜在《阶梯式教学法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理论研究》中提出,基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要求,有必要突破“常规体育课讲解—示范—练习为主的教学形式的束缚”,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提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阶梯式教学法要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促进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在阶梯式教学法的优势之外,对于学生分组的重要性也是其缺陷所在,在对学生分层时必须要通过综合评价实现,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就要依靠教师的经验。[3]孙林在《阶梯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中认为,“阶梯式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高校体育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需要。通过整理,“阶梯式教学法”的特点概括为五点,即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团结同学,增强班级凝聚力;3)深入细致,照顾全面;4)因材施教,因地制宜;5)高效教速,节省时间。王大明、李兆臣在《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中应用阶梯式教学法对学生非智力[4]因素的影响研究》一文中提出“如何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转化为学生学习体育的动机”的任务,实验以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2010级的排球选项课中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比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价从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动机影响两方面进行。在此基础上再从合理的教学设计;先进3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的“教”的手段与适应的“学”的方法;科学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学生的学习兴趣;四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度的分析。得出阶梯式教学法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动态的形式进行分组,能够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时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这是它的特点同时也具有不足之处的结论。[5]李富忠在《阶梯式小单元教学法研究》中指出,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乐观,主要有:学生平均成绩小幅度逐年递减,专业课平均不及格人次数小幅度逐年递增的趋势。在这样形势下,作者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工作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采用“阶梯教学法”与以往采用的“一助一”和“个别辅导”法进行对比,将组织与实施分为三步:发现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等生→正确引导和本人志愿相结合选择单元的最下层→引导小单元健康成长,发挥阶梯作用。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邢金明、曹平、杨薇在《阶梯教学法在“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中应用的初[6]探》一文中从素质教育的高度着眼,通过不断的尝试,突破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结合教育工作实际找到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之法。对于“阶梯式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从指导理念讨论开始,将教学过程剖解为三个阶段进行,即开学初的摸底-期中的自我评价-期末考试。并建议从心理、技术、身体素质方面衡量教学效果[7]王永前在《体育教学中阶梯式教学法的运用》一文中从阶梯式教学法的内涵、作用、实施等方面进行论述。循序渐进原则是阶梯式教学法的主要依据,为了突出教学的层次,将体育课划分为七个教学阶段:第一,技术、技能教学;第二,竞技教学;第三,能力教学;第四,能动教学;第五,兴趣教学;第六,选项教学;第七,处方教学。并初步认为老师对学生主动性和自觉性的开发非常重要,阶梯式教学法是体现多种教学效果并能实现学生终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最佳科学教学法。[8]王建民在《阶梯式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认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转变教学观念以满足现代教学理念发展需求,他通过对阶梯式教学法在高校教学中进行应用探析,得出这种新式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利于教学目标完成的结论。张向(2012)在《阶梯式教学模式激发“肥胖型”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研4 第1章前言[9]究——以吉林化工学院体育课程改革实践为例》一文中,从吉林化工学院本科生中筛选出“肥胖型”大学生,进行分班教学,着力解决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对“肥胖型”大学生身体素质不够重视,导致其身体素质不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的问题。并提出阶梯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从三方面进行:因材施教,体验成功;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阶梯式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肥胖型”大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困扰,有效的注意了“肥胖型”大学生的特殊性。从现有文献看,阶梯式教学法的理论研究围绕教学过程的安排及教学手段的创新上,能用实验案例来研究运用阶梯教学法的相关问题,但是系统的课程评价较少,课程评价体系尚没有完全建立,不能科学、全面地回答阶梯教学的教学效果。1.3.1.2阶梯式教学的应用研究[10]宁启璜,胡仲秋(2006)在《高校乒乓球阶梯式教法的实验研究》中论述了阶梯式教学法首先是以优带差,最后是把水平相近的同学配对进行练习,在教学上把“传帮”教学改为“分层”教学。教师按层次制定教学目标,使之适合每一个层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11]代花在《阶梯教学法在普通高校女生排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中论述了,阶梯教学法运用于高校女生排球选项课中,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传统教学法更有利于增强高校女生体质且更有利于提高高校女生的排球技术水平。[12]唐文坤,刘志刚(2015)在《运动人体科学实验阶梯式教学改革研究》一文中,结合玉溪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相关课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问题入手,提出从整合实验内容,优化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独立设课;课程基本信息;阶梯式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考核评估体系;实验成绩单列,记学分,这五方面阶梯式教学改革设想着手,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改变实验内容过于依赖于理论验证,形式上过于孤立而脱离运动实践的矛盾,并最终提出“实验阶梯式教学改革符合时代对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能实现教学的集约性,以提高教学效率。[13]陈璐在《阶梯式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一文中,从教育学、心5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理学、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出发,系统分析了阶梯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并认为阶梯教学法的具体运用策略由四部分组成,即同质分组教学、异质分组提高、教师巡回指导、课后及时点评。最终得出阶梯式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结论。[14]唐正萍的《阶梯式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从一线教师工作实际出发,指出由于一些原因致使体育老师负担过大、运动场以及器材短缺,最终导致了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在此不利因素影响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必须对手段和方法进行合理的创新,解决现存的问题。为此,采用“阶梯教学法”,通过其分组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之间实现互相帮助,老师也会进行恰当的辅导,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能有效避免以往教学过程中容易导致学生技术掌握不到位,失去了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学生在上体育课的时候没有激情。同时她指出,阶梯式教学也有手段比较单一、依赖学生之间的相互指导、学生的水平和领悟能力都是有限的局限性,所以必须加强指导,避免对教学效果造成不良的影响。[15]芶琪在《阶梯式教学法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通过对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11级49名羽毛球专科班学生进行教学实验对比,在实验过程考评中采取双盲评法,对学生正手发后场高远球和正手击后场高远球技术进行技能与达标的考评。结果显示,阶梯式教学法影响身体素质的发展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并认为身体素质在提高到一定高度后,再发展的空间较小;而在阶梯式教学法影响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的对比中,采用阶梯式教学法进行教学的实验组学生的运动技能成绩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得出阶梯式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是非常理想的结论。目前,阶梯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主要是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进程,从掌握的文献看,高校的体育课程是阶梯式教学法应用的主要实验范围,中学课程引入的较少。从应用的运动项目看,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活动应用的较多,这与阶梯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特点有关,但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还未见到,不能不说是一种研究的缺失。1.3.1.3有关篮球教学法的研究[16]艾东明(2005)年在《大学生篮球选项课分组教学的实验与研究》一文中6 第1章前言认为:在目前高等院校篮球体育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不但忽视了学生间的差异,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普遍存在的“大帮哄”教学的组织方法的影响下出现了“吃不饱或吃不了”的矛盾现象。为此,运用分组教学以深化教学效果,不但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高校篮球教学改革新途径也得以探索,实现了“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林永春在《“同班分层教学法”在高校篮球技术课中应用的[17]实验研究》一文中,从解决高校体育篮球技术课的“吃不了”和“吃不饱”两极分化现象入手,采用“同班分层教学模式”,以福建江夏学院(筹)财会院的学生进行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对学生身体素质、篮球四项基本技术进行实验对比,并通过教学比赛来检验,统计学生在教学比赛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手段,以此来评定教学效果。实验证明,实验组学生在教学比赛中运用的遇线折返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原地罚球、往返运球上篮这四项技术的掌握情况普遍好于对照组同学;在随后的自主评价对比中,实验班同学的反馈效果也明显好于对照班同学。在改善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克服学生因为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的不同而造成心理上的恐惧和自卑。这说明同班分层教学易于教育者实施操作,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及对优化课堂环境有极其明显的促进作用,是一个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可加以实验推广。对于分层教学法的应用试验研究,斯琴巴特尔在其北京体育大学的研究生毕[18]业论文《“分层次——自主教学法”在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中有较为系统的论述。作者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及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使命着眼,认为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增强自觉性、主动性,最终形成终身体育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为此,在细致分析分层教学、自主教学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得出了有效的“分层次——自主教学法”。通过教学实验,作者认为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自主、自为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从获得知识上讲——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成绩;从情感体验上讲——增加了学生发展与同伴之间社会性情感。在体育教学法中,与阶梯式教学法理念相近的体育教学法有分层、分组教学法,有关学者又把分层、分组细化为异步、异质、递进、动态分层或分组教学法,并进行了相关研究。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提出的教育转变以及近段时间的大学生创新7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能力培养,不难看出教育的方向更多的突出了人的能动作用。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也应如此。我国篮球教学领域进行了大量教学法的研究尝试,对课程改革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常规为主的常规教学法(即传统教学法);第二类是以问题解决为主导的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和领会教学法等;第三类是以操作体会为主导的程序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异质分组教学法和微格教学法等。每一种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出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考验。纵观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出现与没落都有其必然性,梳理整个教育理论和方法后发现,优秀的教学方法的趋势必然是更加注重个体的教学,也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目前,国内学者们对阶梯式教学方法的理论及其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证明了阶梯式教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阶梯式教学应用和发展提供了理论的基础。本研究在中国期刊网上以“阶梯式”、“体育”、“篮球”、为关键词,检索了有关论文、会议及年鉴等资料,只有72条相关信息,而阶梯式教学方法在篮球教学中应用仅有赵锡华在2015年发表的《阶梯理论视阈下的高校篮球教学策略研究》一文,在理论上进行了初步分析。因此阶梯式教学方法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是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方法的一场变革。阶梯式教学方法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能够更全面的发展学生的能力,阶梯式教学方法可以使“教”真正的为“学”服务,阶梯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建议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其它项目中采用。1.3.2国外研究现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学家们对教学效果的精益求精极大改变了教学组织形式的方式。自从1632年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编写的《大教学论》出版后,教学的组织告别了游离的形式,更改变了古代学校的个别教学模式,具有近现代意义的班级授课制就此进入人们的视野。班级授课制不但使教师的教学能量倍增,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实现了教学任务的全面性,有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8 第1章前言面的发展。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开展,班级授课制的缺点也被人们所诟病,仅仅照顾了学生的年龄差异,却兼顾不到性格、智力等因素的个别差异,使因材施教成为不能实现的目标,同时学生之间没有建立紧密的联系与沟通,学生普遍缺乏探索与创新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学习动机,与时代要求相悖的矛盾凸显。1868年美国教育家哈利斯(Harris,W.T.)在圣路易州创立了“活动分团制”又称“弹性进度制”的阶梯式教学的雏形,在随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得到不断地改进和发展,文纳特卡制和道尔顿制就是实践中有益的探索。1919年,由美国教育家华虚朋(C.W.Washburne)在芝加哥文纳特卡镇公立中学创建的文纳特卡制教学组织形式将课程分为两部分,同时将个别教学与学生集体活动有效的进行结合,个别化分层教学形式得以传播。1920年,海伦·帕克赫斯特女士在马萨诸塞州创办美国道尔顿学校,成为美国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典范。道尔顿制又称[19]“契约式教育”,全称道尔顿实验室计划(Daltonlaboratoryplan)。在理念逐步运用和大量的实践过程中,道尔顿教育理念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班级教学制度的不足,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道尔顿理念与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一脉相通,对学校转型具有宝贵的实践价值。200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陈金芳、赵钰琳翻译的《道尔顿教育计划》,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日本现代的课程改革中,不但对教学分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还极大地促进了分层教学的理论构建,涌现出丹下保夫、竹之下休藏等为代表的优秀学者。他们认为,分组教学是适应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念开始形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个性的同时,提倡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逐渐形成了“快乐体育”与“终身体育”两大主要理念,获得了极大成功。在此分组模式基础上阶梯教学也逐渐获得了发展。1.4理论依据与技术路线1.4.1理论依据1.4.1.1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文化、社会对儿童认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Lev9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Vygotsky)认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在面对前人在“无关论”、“同一论”及“折中论”的争论时,维果斯基认为“最近发展区存在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即存在着一个介于儿童自己实力所能达到的水平与经过别人的帮助之后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最近发展区也可以被理解为它是一个人的最大潜力”。从这个层面上看,最近发展区是单单凭借儿童自身能力无法企及并且在获得外力帮助后可以达到的高度。所以适合的教育是发生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的,努力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成为教师的教育目标。相对的,过低的教学目标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失去了辅导的意义,而过高的教学目标则有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动力,过度地依靠外力的帮助。“最近发展区”理论有是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面向全体学生的现代教学观要求我们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这就使二者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契合,对教育改革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1.4.1.2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二战结束后,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Bruner,J.)在吸纳德国“格式塔”(Gestalt)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使“发现学习(discoverylearning)”理论逐渐形成与成熟。1963年,以《教育过程》一书的出版为标志,布鲁纳掀起了一场“学科结构运动”,“发现学习”得到大力提倡。在此过程中,推崇“发现学习”的教育家学们以“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为主要观点,竭尽所能地将知识以正当的形式教给处于任何发展时期的任何儿童。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而摒弃单纯的记忆与存储,将学习的过程视为一种过程而非结果。布鲁纳曾经说过,“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之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1.4.1.3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宣扬“人性来自自然,自然人性即人的本性”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在人本主义学习观的基础上形成人本主义教学观,罗杰斯(C.R.Rogers)的非指导性教学成为人本主义教育观的主要流派,并成为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发展人的潜能和树立自我实现观念,主张教育是为了培10 第1章前言养心理健康、具有创造性的人,并使每个学习者达到具有满足感与成就感的最佳状态”。相对于行为主义强调于教育为中心,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从尊重人性出发,侧重于教育能够为学生主体地位。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发展自我,而绝不是强迫学生迷失自我。学生天生“性本善,一切“恶”的、“丑”的都是不良的教育环境造成的,强调师生关系的和谐也就成为良好教学环境重要的一部分。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罗杰斯推崇那些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愉悦轻松的方法,“同伴教学”、“分组教学”等途径得到推广,这样做的好处是在高效获取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1.4.1.4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本杰明·布鲁姆(B.S.Bloom)致力于改革以往教育体制的弊端,是当代倡导和实践教学改革的著名学者。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教学目标分类学》使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声名鹊起,之后,他每个时期的著作都能引起巨大的反响,《人类特性和学校学习》、《我们的儿童都能学习》等著作被不少国家奉为教育经典,对当代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以往,美国教育界的关注中心偏重于比例较少的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忽略了大部分的学生,并形成思维定势,但布鲁姆不认为这是教育的必然,而只不过是“认为的假象”。布鲁姆即清醒的认识注重学习成绩佼佼者是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又深刻理解社会的变革对劳动者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他在继承美国教育家卡罗尔的学校学习模式(U.B.carroll,1963)和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基础上,布鲁姆形成了“为掌握而学,为掌握而教”的教育观点。“掌握学习”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往班级授课制带来的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的矛盾,理清了教师期待与学生成绩影响的关系,还成功地将教学评价引入教学的过程,被各国教育界所重视。虽然随着研究的深入,“掌握学习”理论也暴露出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但对现今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1.4.2阶梯教学法的特点与内涵1.4.2.1阶梯教学法的特点阶梯教学法也叫阶梯式教学法,它是在认可每位学生个体认知方式和认知能11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力差异客观存在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使之建构起与自己能力相适应的新的认知结构,得到全新的情感体验,达到个体知识与能力双赢目标的教学方法。阶梯式教学法既能使所有学生达到《新课标》规定的基本要求,使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较突出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也使所有学生得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同时,阶梯式教学法也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有利于体育课程质量的不断提高。阶梯教学法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1.4.2.2阶梯教学法的内涵教师在运用阶梯教学法在面对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时,先将学生进行分层,在教学的第一阶段根据学生分层的能力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任务的难度又不能使学生过份的焦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教学的第二阶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指导,实践因材施教,提高针对性;第三阶段,使学生充当老师,体验“学”与“教”的乐趣,提高团队合作精神,最终能够促进学生整体的进步。12 第1章前言1.4.3研究技术路线阶梯教学法在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中的实验与应用研究访谈相关专家、学者,调研查阅相关国内外资料和相关目前高校篮球选项课的现状文件,理清教学改革思路构建阶梯教学法模式在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中的应用设计阶梯教学法的操作流程设计教学应用实验基本框架教学实验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阶梯式教学法在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中评价体系的构建结论与建议13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研究对象和方法2.1研究对象本研究从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级、牡丹江大学2015级篮球选修班中各随机抽取两个班,共四个班(每个小班各30名男生,共120名男生)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实验,通过阶梯式教学法在严格遵循随机性原则的情况下,对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应用实践效果为研究对象。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通过牡丹江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资源及网络期刊检索查询的方式,收集体育学、教育学、阶梯教学法、运动生理学等相关理论资料,学习和阅读相关研究文献,了解研究的现状和前沿动态,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2.2.2专家访谈法通过对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咨询,认真听取对本论文的建议,从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设计调查问卷、教学实验,以及效度与信度的检验等方面进行改进,力争避免不科学之处。2.2.3问卷调查法根据本研究的内容和目的,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对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专家访谈反馈的意见设计了调查问卷,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我评价等内容进行了调查。2.2.3.1问卷的效度在制定问卷时,虚心接受专家对问卷的意见,甄选问卷的指标,保证问卷的效度,问卷制定结束后请五位专家予以测评,如表2-1所示。14 第2章研究对象与方法问卷效度有效基本有效无效专家数量320百分比(%)60400表2-1问卷效度专家测评表(n=5)2.2.3.2问卷的信度为保证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采用重测信度法,在实验结束后的第一周和第三周,对参加实验的120名同学进行复测,结合前后两次反映问卷的信度。问卷信度如表2-2所示,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α>0.7)。表2-2问卷信度表(n=120)问卷信度可信不可信学生数量10713百分比(%)89.1710.832.2.4实地测量法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2015年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篮球专项考试测试内容和评分标准》、德若伽提斯编制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编制《学校-社会行为量表》等量表与标准,以现场测试的形式对2014级牡丹江师范院、2015级牡丹江大学篮球选项课中的四个班级的120名男同学进行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测试,掌握全面的学生基本情况。2.2.5数理统计法通过评价量表,对问卷数据由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对教学实验所测的前后数据以及实验过程中的调查问卷获得的相关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并进行检验,验证试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情况。使实验结果得到量化,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15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2.6教育实验法以阶梯教学法在高校篮球选项课的应用效果为研究假设,在牡丹江师范学院和牡丹江大学随机选取篮球选项课的四个班级为研究对象,严格遵循阶梯教学法的操作流程,采用单盲法对120名大学生进行教育实验。16 第3章实验设计第3章实验设计3.1实验基本情况实验对象: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级、牡丹江大学2015级篮球选项班中各随机抽取两个班,共四个班(每个小班各30名男生,共120名男生)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实验。实验时间:从2015年下半学期,18周时间,共36学时。实验地点:牡丹江师范学院实验分组的试验地点在校室外篮球场,牡丹江大学的实验分组在校室外篮球场。实验分组: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2015年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篮球专项考试测试内容和评分标准》、龚耀先修订的《韦氏量表(WAIS)》、德若伽提斯编制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编制《学校-社会行为量表》的社会能力分量表等量表与标准,对四个班级的120名大学生进行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大领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通过差异显著性检验(t检验)),其结果显示两个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达到了同质分组的目的。随机选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采用阶梯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结束后采用相应量表对两个班级进行教学效果的全面测评,总结教学方法的优劣情况3.2实验指标的选取根据教育部2002年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教育方法的相关标准,“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和“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的指导意见。从《纲要》提出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五个领域目标来检验教学方法的效果。在咨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检验教学方法的具体指标。1)运动参与领域:体育锻炼的习惯、参与体育的态度、体育锻炼的行为;2)运动技能领域:30秒投篮、运球接行进间投篮;3)身体健康领域:身体形态质、身体机能、身体素质;4)心理健康领域:感觉、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5)17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社会适应领域:人际交往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学业技能。具体实验领域与指标如表3-1所示。表3-1教学方法检测指标一览表领域测试标准体育锻炼的习惯运动参与参与体育的态度体育锻炼的行为30秒投篮运动技能运球接行进间投篮身体形态身体健康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感觉思维心理健康情感行为人际关系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自我管理能力3.3阶梯教学法应用设计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在学校体育授课班级中随机抽取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分班后全面检测学生的各项学习指标,务必确保两个班级的学生不存在实验前差异。在对实验班的教学过程中采用阶梯式教学法,在对对照班的教学时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组织教学时,实验班和对照班由同一位任课教师进行相同教学内容的教学,使实验干扰因素降到最低,以减小实验误差。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18 第3章实验设计(期中测试)把两个班级的学习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对课程的兴趣、学习态度、团队表现、技能评价以及知识迁移能力进行评定。教学应用设计的基本框架如图3-1所示。了解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实验前全体学生进行实验前测试教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学应实验班采用阶梯教学法模式用设实验中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模式计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期中测试本框架发放回收问卷并对学生进行试验后测试实验后咨询导师、有关专家,听取研究结果评价图3-1阶梯教学应用设计基本框架3.3.1阶梯式教学组织形式阶梯教学法在教学组织时,采用分层教学的基本手段。在教学开展之前,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把学生分成水平相近的学习组,不同的学习组就代表了不同的基础层次,教师分组教学后两组同学交叉互学,辅以教师针对性纠错,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3.3.2合作学习与交叉教学相结合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阶梯教学法在具体实施时采用合作学习与交叉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将学生按知识、能力水平分层后,教师对学生制定难度适当的教学目标,随后再将两组学生交叉结合,成立互助小组。这样的组合不但19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至于感到任务过而重产生焦虑厌学,也不会盲目自大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激发达到教学目标的动力。另外,掌握程度较好层次的学生通过带动其他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自身的动作技术还可以产生帮助他人的愉悦掌握程度较差层次的同学通过不断学习进步提升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最终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3.3.3巡回指导与个别教学在阶梯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不同层次的同学设定相应的任务,也要帮助同学组成互助小组,产生“一帮一”的模式,但教师不应只做教学的组织者,还要不时地进行巡视,发现各学习组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总会发现学有余力和进步缓慢的学生,通过个别教学就会一定程度上避免两级分化,并产生榜样作用,不但使学有余力的同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还可以使进步缓慢的同学找到症结所在,制定出合适的学习方法,争取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完成教学目标。3.3.4层次动态调整在漫长的学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进步会有所不同,对某一个教学模块的掌握也会有所差异,一成不变的层次分组不利于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所以阶梯式教学应采用动态的层次调整,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积极性,使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教学效果得到最大的发挥。3.4阶梯教学法的课程设计及教学程序3.4.1阶梯教学法的课程设计在实施阶梯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分为分层阶段、教学实施阶段、动态调整阶段、教学效果强化阶段、阶段效果测评等五个阶段。首先要根据实验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20 第3章实验设计应五个大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分为教学组A(学习能力较高)和教学组B(学习能力较弱);其次,根据学生分层的不同水平设定适合的教学目标,并加以引导,使之快速提高;再次,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变化或者学生对某一学习模块的掌握程度有较大的变化时,进行分层的动态调整,例如学生甲经过努力的学习,低手上篮的技术动作有明显提高,可以由学习组B进入学习组A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再如学生乙的低手上篮动作较为标准进入学习组A,但教学内容变为背后运球时,其技术动作不达标,调整为学习组B进行本阶段的学习;再次,教学效果强化阶段是学习进入考前复习阶段,教师要求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技术动作进行完整的练习,学生在紧张的查漏补缺,教师进行个别教学,避免个别学生掉队;最次,在学习的最后阶段,进行本学期的教学效果测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完整的评价。教学分层阶段教学测评阶段教学实施阶段教学效果教学动态强化阶段调整阶段图3-2教学阶段划分示意图21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3.4.2阶梯教学法的教学程序布置课后作业教学目标生成第三组学生教第二组学生教学第一组学生材单内元教教目学学容目内标标容导学入习第第第一二三组组组学学学生生生教师图3-3阶梯式教学法教学程序图(李兆臣,2009)22 第3章实验设计3.5实验控制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预定的实验方案进行。第一,在教学方法上,实验班采用阶梯教学法,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第二,两个实验班与对照班均由一名教师进行教授,保证教法的一致性,并定时邀请专家进行现场监督,并及时改正影响因素。第三,在场地器材、评定方法等方面保证一致性。第四,采用单盲试验法避免实验学生的心理波动,最大限度地避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23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实验结果与分析4.1实验结果4.1.1阶梯教学法对运动参与的影响篮球作为一项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已经成为中国大学生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之一,同时也是高校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大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基本沿用“教师做、学生看,学生做、教师辅”的两步骤传统教学方法。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达到运动参与领域目标的教学效果一般。传统的篮球教学为了教学进度的统一性,较为注重基本技术的传授,但是有些基本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为在选项课之前已经有一些基础,过分强调基本技术只会适得其反。相比而言,阶梯教学法注重的不是教学进度而是学生的运动参与,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组织学生开展富有针对性练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兴趣,教师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技术加以指导。表4-1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情况统计表(n=120)组别n对体育课的兴趣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实验班60284±6.12272±8.3对照班60259±9.02255±8.9t17.92.54p<0.01**<0.05*(注:数据来自附件1的调查问卷第1、2小题量化评分)从表4-1中可知,在“对体育课的兴趣”问题上,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态度明显不同(p<0.01),且实验班的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对篮球运动的兴趣”问题上,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态度也存在不同(p<0.05),且实验班的学生的兴趣高于对照班。出现如此情况的原因是在不同教法的教学影响,这说明阶梯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而言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校篮球选项课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值得肯定。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中出现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高于体育课的情况,“重项目轻课程”是体育24 第4章实验结果与分析课程教学的不利因素。运动参与是培养终身体育的基础,也是体育课堂在教授体育知识以外最为重要的培养目标。根据《新课标》的指导,确定“体育习惯、体育态度、体育行为”三项指标可作为评价运动参与的标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为每一项指标设定四级定性评价,再通过分值量化得出相应分值。表4-2实验前两个班级学生运动参与差统计查表(n=120)实验班对照班指标PXSDXSD体育习惯4.7080.6174.6770.675﹥0.05体育态度5.7110.6585.5630.653﹥0.05体育行为4.5790.6964.5870.704﹥0.05从表4-2可以看出,实验开始前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在体育习惯、体育态度、体育行为三项指标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运动参与这一指标上两个班级的学生是基本相同的,达到随机分组的要求。表4-3实验后两个班级学生运动参与统计表(n=120)实验班对照班指标PXSDXSD体育习惯5.2360.7764.7590.582﹤0.05*体育态度9.1610.4535.9930.572﹤0.01**体育行为8.3370.4195.1630.523﹤0.01**(注:数据来自附件1的调查问卷第3-5小题量化评分)从表4-3可知,在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在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两项指标上形成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体育习惯指标上形成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阶梯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体育参与的热情。在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自己更加关注体育运动,对体育知识也更加关注,更可贵的是实验班有一部分同学在课余时间能够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形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文化。体育习惯的养成是长期教育的结果,需要长时间的培养,通过本次教学实验虽然有一定的效果,还值得我们在今后的25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工作中进一步的努力。4.1.2阶梯教学法对运动技能的影响4.1.2.1对理论知识掌握的影响在终身体育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体育理论课是每个学校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通常做法。这些体育理论课由任课老师自行组织,有时贯穿于每次体育教学,有时集中学期于伊始或结束时,不管哪种教学安排,体育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都是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必须注意的。例如每年度都要进行的教育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要求,或者平时进行体育运动的注意事项,这些理论知识都对大学生安全、有效的参与体育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体育课堂上往往存在一些不利的问题,这也是需要我们关注的方面之一。表4-4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统计表(n=120)组别平均数标准差tp实验班86.508.502.42<0.05*对照班79.529.43(注:数据来自附件1的调查问卷第6小题及随堂提问量化评分)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p<0.05,显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说明阶梯式教学法相对于常规教学法可以更好的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4.1.2.2对技能掌握程度的影响一般认为,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在这种课堂任务的要求下,教学实施者应从人体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技术动作的形成规律出发,在制定学期考核规范时设定技能考核的比重,课的结构划分依据主要依据是练习强度和学生的生理承受能力。为突出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考虑安排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时对运动技能、技术倾注了很多心血,运动技能掌握情况也成为衡量体育课质量的重要砝码。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p<0.05,显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说明阶梯式教学法相对于常规教学法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从一定程度上说,阶梯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篮球运动技能的形成,在课堂应用中发挥了一26 第4章实验结果与分析定的教学价值。表4-5学生对运动技能掌握程度情况统计表组别n平均数标准差tp实验班6032.356.942.54<0.05*对照班6027.176.91(注:数据来自附件3的技能测评量化评分)4.1.3阶梯教学法对大学生体能的影响良好的身体素质不但是大学体育课程的保障,更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健康生活的基础。为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提高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在2014年7月公布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本次研究中为了衡量阶梯学法用于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中对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指标的影响,采用《标准》的相关指标,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三个方面考察学生身体素质的情况。在教育部公布的《标准》中,反应身体形态的指标有BMI指数,反应身体机能的指标有肺活量,反应身体素质的指标有坐位体前屈、50米冲刺跑、立定跳远、1000米跑等项目。表4-6实验前生身体素质得分统计表(n=120)实验班对照班指标PXSDXSD身体形态11.8125.54611.7635.744﹥0.05(BMI)身体机能11.3075.07711.3215.101﹥0.05(肺活量)身体素质53.4336.35253.5106.371﹥0.05(注:数据来自附件6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量化得分)从表4-6可以看出,实验开始前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身体素质这一指标上实验前实验对象是基本相同的,并不存在差异,也进一步说明实验分组是合27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理的。表4-7实验后身体素质得分统计表(n=120)实验班对照班指标PXSDXSD身体形态11.7105.52311.6915.731﹥0.05(BMI)身体机能11.6374.96911.5295.091﹥0.05(肺活量)身体素质60.7476.83257.7726.059﹤0.05*由表4-7可以看出,试验后两个班级学生在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方面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两项指标的改善是长期锻炼结果,短时间难以起到明显的效果;在身体素质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阶梯教学法调动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即阶梯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发展学生身体素质。4.1.4阶梯教学法对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是近年的热门话题。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社会全面进步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高校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体育锻炼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为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在体育活动中,心理活动与身体活动一起贯穿着体育运动的整个过程,这种身心一元、身心同一的实践过程,正是大学生不断地认识自我与改造自我的心理活动,最终达到完善自我、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由表4-8可知,在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感觉、情感、人际关系、自我管理的四个维度上,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实验分组达到基本要求。由表4-9可知,在试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同学在感觉、情感、人际关系、自我管理四个维度均出现了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采用阶梯教学法的实验班优于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班,这说明阶梯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及增强28 第4章实验结果与分析社会适应领域优于传统教学法,值得肯定。表4-8实验前两个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得分统计表(n=120)实验班对照班指标PXSDXSD感觉11.7065.53111.6745.735﹥0.05情感11.3775.09011.3915.122﹥0.05人际关系50.5016.50250.7416.722﹥0.05自我管理20.7785.70721.0985.921﹥0.05表4-9实验后两个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得分统计表(n=120)实验班对照班指标PXSDXSD感觉15.7064.78112.6745.011﹤0.01**情感17.0125.10911.7935.071﹤0.01**人际关系61.7736.04152.5226.546﹤0.01**自我管理29.7786.06720.9866.462﹤0.01**4.2分析与讨论4.2.1阶梯教学法对运动参与影响的分析在保证教学实验条件下,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中,教学方法是最主要的。经过这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对比,我们发现阶梯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运动参与的热情。要分析阶梯教学法对运动参与领域的影响,就要逐一分析阶梯教学法对运动参与领域的三个维度的影响,而阶梯教学法作为一种外界的影响因素,必然与运动参与的三个维度密切相关,它们的具体关系如图4-1所示。29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一,体育锻炼习惯方面。体育锻炼习惯是学生在不断重复的练习中而形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它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成长,是培养终身体育的主要方面。排斥性活动态度内部因素冲突体育锻炼行为体育锻炼态度终身体育体育锻炼习惯外界因素(阶梯教学法)图4-1阶梯教学法与运动参与各因素相互关系影响因素主观因素环境因素体体体体自学家消其育育育育信校庭费他需兴动态体因因因因要趣机度育素素素素能力图4-2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姜晓珍,2003)姜晓珍认为“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可归为主关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类”。其一,心理因素是人的有意识的主要驱动,体育参与需要、体育参与动机、体育兴趣、体育态度、体育活动习惯等个体因素与体育锻炼习惯密切30 第4章实验结果与分析相关。其二,环境因素是反应人在参与体育锻炼时的宏观社会影响,是影响体育锻炼习惯另一个重要方面,学校、家庭、消费等因素都是环境因素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锻炼习惯的具体影响关系如图4-2所示。在本次针对阶梯教学法的研究中,讨论的主要方面就是学校因素中的问题。从以往教学方法来看,以技术为主线的“灌注式”教学方法仍被广泛采用,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被掩盖于僵化的教学形式,转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观念仅仅停留在口号阶段。采用阶梯教学法就可以有效避免这一点,在教育过程里,教学方法必须与教育的真正目的相契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化的将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促进其自主发展。本次教学实验限定于学校体育课程安排,参与教学实验的两所大学的体育课程都是每周一节课,课时相对较少、且课与课间隔较大,以往常常出现在课上已经初步掌握的技能由于疏于练习,到下次上课时就出现生疏的情况。在本次教学实验过程中这种情况也有出现,但实验班好于对照班,经过对两个班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实验班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好于对照班。体育锻炼习惯主要是从学生体育意识和学生自学自练两个维度进行评价的。学生体育意识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基础,也是高级表现形式,体育不单单是玩,更是一种教育的手段,要从思想教育高度对体育进行再认识,既要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技能,又要通过体育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思想性。通过培养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自学自练的热情,使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参与体育运动,就是要让体育锻炼“驱赶”学生的不良嗜好,最终“走出温室,走向体育场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的途径。第二,体育态度方面。参与体育态度是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等社会学习方法获得体育价值观和相应行为方式的社会化过程。阶梯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重视教学环境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调动课内、外的有利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施加影响,以优化教学效果。刘一民教授认为“态度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3个因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的个人的内在结构,它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这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也有一定的相同之处,班杜拉认为“学生的观察和模仿学习还受到强化的作用与影响,强化为学生对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的认知提供了反馈信息”。有一些研究显示:总的来说,大学生体育态度是积极明确的,大多数大学31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生对体育具有较高的兴趣和爱好;其特点是女大学生的体育态度要差于男生且大学生受体育教育和体育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所形成的体育态度也会有所差异。深刻认识体育态度的形成与改变规律有利于我们强化训练意识。学生体育态度体育行为1服从体育行为2体育教学同化内化体育行为3体育教学机体育文化环境:家庭体育文化、社会体育文化、校园体育文化图4-3大学生个体体育态度的形成、变化过程示意图(刘一民等,2001)首先,体育态度的形成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在学校与家庭的双重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也是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等社会学习方法获得体育价值观和相应行为方式的社会化过程,体育态度的形成与他们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体育影响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其次,态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态度转变的过程中情感因素起着很大的作用。既可以从消极转化为积极,也可以由积极转化为消极。体育态度的形成与变化影响过程如图4-3所示。可见,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影响下,学校是学生形成体育态度的主要阵地,而体育教学则是学生形成体育态度的主要手段,选择恰当的体育教学方法是学生形成积极体育态度的有力突破口。在体育态度的服从阶段,学生并没有形成自觉的体育行为(体育行为1阶段),仅仅是在某种环境的压迫下产生的被动行为,离我们理想的积极体育态度还有一定的距离。在体育态度的同化阶段,学生体育态度出现了质的改变,出现了体育自觉行为(体育行为2阶段),但这种自觉行为不够恒久,是要靠在外界某种条件的“吸引”。在体育态度的内化阶段,学生在积极的体育态度支配下能自觉投入到体育行为中去,产生持久的自觉的体育行为(体育行为3阶段),对体育锻炼形成了浓厚的兴趣,体育锻炼融入到生活的角落之中,伴随着学生的终身成长。32 第4章实验结果与分析第三,体育锻炼行为方面。体育锻炼行为是为了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而进行的一种具体的行为方式。体育行为受体育态度的支配,积极的体育态度往往能产生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我们知道体育态度是产生体育需要的基础,而体育需要和体育动机又是大学生体育行为的驱动力,所以体育锻炼行为是体育锻炼者外化的体育态度,体育态度外在的表现过程就是体育行为。体育锻炼行为与体育态度的相关作用如图4-4所示。体育态度体育认知体育需要体育动机体育情感体育意向体育动机图4-4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关系示意图(刘一民等,2001)4.2.2阶梯教学法对运动技能影响的分析欲运形身体的发展身求用成(体力与运动技能的增强)心、合爱全好理好面奇的、发心技习展、术惯兴参、心理的发展趣加反(思维、情绪向上、社会性)体复育练活习动图4-5运动技能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王健,2004)33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张洪潭(2000)认为:“运动技能,不是运动技术加能力,而是练习者对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既程序化知识的操作状态”。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教学考核的重要方面,更是学生身心健康的保证,它不但能反应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状态,也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首先,运动技能是学生体育兴趣的催化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古人们就追求行为与个人意愿的完美契合,在体育运动方面也是一样的,积极的心理因素往往是良好表现行为的基石。其次,运动技能是学生体能的基础。以往认为体能是技能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体能储备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技能学习,但是在目前的体育教学情况下,过分追求体能而忽视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往往得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大学生虽然有一定的体育兴趣与需要,但是让他们从事枯燥的体能锻炼,会很快耗干这些参与动机,最终影响体能的发展,只有通过技能的兴趣调动,使学生参与体育、享受体育,才有可能获得最佳的体能锻炼效果;另一方面,面对着中学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大学体育课的授课内容往往是在“补课”,所教授的技术动作都是比较基本的,也是对体能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只要学生有一定的参与热情就会基本掌握并不复杂的技能。最次,运动技能是学生终身体育目标的基础。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授人与渔,而不是授人与鱼”,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运动能力的主阵地,更是教授学生参与运动能力的最后一关,只有在体育课程中理解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才能在终身运动时加以运用。运动技能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关系如图4-5所示。单纯模仿动作不是阶梯教学法的教学目的,机械地重复固然可以提高动作的熟练程度,但学生只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并不能激发大学生的能动作用,这也是阶梯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在本质上存在的差异。传统教学法由于主要采用僵化的技术教学过程,以“讲解—示范—学生模仿—重复练习”为主要模式,步骤固定且单一,无法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阶梯教学法对学生的要求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发挥主体地位的作用,在认真听讲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体会技术要点,最重要的是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在运用阶梯教学法发展学生运动技能时,分层教学要兼顾学生的心理因素,强烈的自尊心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往往决定了教学效果的成败,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学习特点进行设计,既让学生感到学习急迫性有不能产生挫败感,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艺术。34 第4章实验结果与分析篮球选项课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大大学生所喜爱。在技能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术,学会相互纠错能力,还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体育中感悟教育的精髓,树立正确的运动参与动机,建立扎实的运动技能储备。4.2.3阶梯教学法对身体健康影响的分析对于阶梯教学法对于大学生在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方面的作用已经较为清晰,阶梯教学法对于身体素质的影响并不是直接影响的,而是通过体育运动的形式间接存在。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体育运动和身体健康从来都是相近的概念。身体健康也是大众参加体育锻炼的首要目的,这一点从体育的基本概念中就可以得出。在本研究中,身体健康通过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三个维度进行评价,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各有侧重的。身体形态方面,在参与运动初期,参与者凭借自身的身体优势往往会选择他们较为擅长的运动项目,因为身体形态与运动项目相契合也必然带来参与兴趣的提升,例如身材高大的参与者往往喜欢篮球运动,而频繁的参加体育锻炼也会使身体形态产生技能性适应,例如游泳运动员往往肩比较宽。身体机能方面,项目的制胜关键也是项目对参与者塑造的方向,例如要想获得长跑运动项目的优胜就必须拥有出众的心肺能力,而参与长跑运动的人经过训练后,心肺都会产生适应性的变化。身体素质方面,任何体育项目对身体素质都有提升,只不过不同练习项目对不同身体素质的敏感度不同,例如投掷类运动项目偏重力量素质的提升,而短跑项目则侧重速度素质的提高。阶梯教学法使学生在比赛和练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浓厚运动参与兴趣,一方面,在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驱使下,良好的运动习惯得以养成,身体素质必然得到提升,在以兴趣为导向、以身体健康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中得到锻炼。另一方面,浓厚的参与热情也将激发竞争求胜的进取精神,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身体素质的训练,有的放矢,形成良好的战术、技术、素质三方互补机制。35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4.2.4阶梯教学法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分析在大学时期,学习任务由“时间型”转变为“任务型”,虽没有时间被大量占用的课程,但还是要面对各种学习的任务,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大学生正处于半依赖半独立、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时期,他们许多心理的冲突、苦恼或被自我掩盖,或被忽视,以致不少学生感到难以获得理解,觉得孤立无助,只好隐抑于心灵深处,备受煎熬,任其折磨自己,从而诱发心理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是近今年的热门话题。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社会全面进步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高校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体育锻炼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为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在体育活动中,心理活动与身体活动一起贯穿着体育运动的整个过程,这种身心一元、身心同一的实践过程,正是大学生不断地认识自我与改造自我的心理活动,最终达到完善自我、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阶梯教学法通过设定适当的运动目标,在自我评价的激励下,使学生感受到努力后成功的喜悦,产生自尊自信、自我满足的情绪体验,对体育运动态度不应有畏难的情绪而是人人都可参与、人人都可成功。促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提高成功动机的水平,有利于新的探索与实践。阶梯教学法与成功体验的关系如图4-6所示。教师的标准别人的标准自己的标准运动参与事实上的成功阶梯教法的感觉(前提基础)(成功体验)图4-6阶梯教学法与成功体验关系图阶梯教学法激发大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调动学生参与水平。有学者将学生的参与分为四个层次,即“寻求参与—尝试参与—探究参与—创造参与”。在学36 第4章实验结果与分析习的不同阶段,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不同,获得的情感(主观幸福感,SWB)也不同。幸福感的产生需要一定的生理基础,它依赖于兴奋的传导,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刺激大脑的活跃程度,而大脑则是兴奋传导中枢,幸福感的产生又激励了运动主体进行更多的体育参与,体育参与与主观幸福感的良性循环也就产生了,而幸福感的产生最终调动了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阶梯教学法对幸福感的产生关系如图4-7所示。阶梯教学法初级体育参与高级体育参与幸福感的产生生理学基础图4-7阶梯教学法与幸福感关系图大学是大学生展示自我的最佳平台,体育运动是扩展人际交往的有效手段。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大三动就是满足兴趣爱好、锻炼身体以及扩展人际交往,更有研究者认为良好的社会联系,得到社会接纳是个体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和兴趣的源头。阶梯教学法与人际交往关系如图4-8所示。阶梯教学法学校体育课外体育锻场合交往,自我呈现身心健康人际交往社会责任图4-8阶梯教学法与人际交往关系图37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每一个人都具有与别人建立人际关系的愿望和需要,这种需要是与别人建立心理相融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际关系的内在动力。阶梯教学法通过创设开放的“生-生”沟通环境,使学生间有更多的交流机会,频繁的行为接触在无形中锻炼了个体的人际交往能力,一节课过后大家彼此熟识,这种效率的沟通是在其他活动中难以实现的。在阶梯教学法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更愿意展现自我、主动地呈现自我,这正是引起他人信任的重要条件。在运动场上表现自我不但能获得同学的认同,还能获得自我心理上的满足。4.2.5阶梯教学法对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分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我国教育改革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们过去忽视的领域。随着我国在各方面进入快速发展的新常态,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意识结构等社会因素变革不断加速,考验着每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有所偏重就显得十分重要。在现实和时代的要求下,在体育教学中实现这一领域的目标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又一重要指标。大学生活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最后一课,也是社会角色转变的关键时期,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大学生适应社会大环境的顺利与否,“温室花朵”是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的。阶梯教学法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主要通过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两部分体现。人际交往能力由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人际关系的提高进行衡量;自我管理能力由待人热情,保持良好心态,端正学习观三方面评价。阶梯教学法教学法对社会适应能力影响关系如图4-9所示。阶梯教学法人自和谐人际关系待人热情际我交管往社会适应理良好心态人际关系的提高能能力能力力正确学习观图4-9阶梯教学法与社会适应能力关系图38 第5章高校篮球选项课中阶梯式教学法在评价体系构建第5章高校篮球选项课中阶梯式教学法的评价体系构建5.1高校篮球选项教学中阶梯式教学法的教学目标表5-1篮球选项教学阶梯教学法教学目标设置领域水平目标具体学习目标具有积极参详细了解篮球运动对健康的益处与体育活动能自觉在业余时间参加篮球运动,形成良的态度和行好的篮球活动氛围为运动参与了解篮球运动的基本原理、知道如何设置用科学的方锻炼目标法参与体育自己设定篮球锻炼计划活动掌握自身体能变化,了解自身篮球能力的变化了解篮球运动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获得篮球运会适应的价值动基础知识有兴趣的收看重大篮球比赛,并产生自己的观点运动技能主动学习和熟练掌握2-4项篮球技术动作,并积极运用运动篮球技熟练掌握1-2套篮球战术,并积极运用能安全地进行掌握篮球运动常见损伤及处理方法篮球运动能运用多种手段协调发展上、下肢肌肉,发展体能运用不同手段发展深层次肌群身体健康了解健康知注意收集体育健康的知识,注意合理搭配识营养,拒绝不良嗜好了解体育对通过篮球运动发泄不良心情,并获得愉快心理健康的体验;选择篮球运动展现自己,扩大交往作用心理健康形成自尊自及社会适乐于挑战高难度篮球动作,客服心理紧张信的观念,形应等不良心绪,善于调节不良情绪,在篮球运动成客服困难中获得成功体验的品质建立和谐的乐于交往,正确处理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人际关系理解队友,“场上”与“场下”均为朋友自从2011年的《体育新课标(修订版)》颁布以后,其倡导的:“体育与健39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20]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就成为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和行动指南。长久以来,在实践性很强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的构建都过分突出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弱化,大学生在高校体育课程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被忽略,这一现象也正是《新课标》所要纠正的,其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新的教学目标的出现推动了高校体育课教学方法的出现,一种能改变学生被动灌输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呼之欲出进入新时期,阶梯教学法被各个学科的教学所采用。大量教学经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模式有利于实践探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很好地兼顾教师主体与学生主导之间的关系。目前,相关部门还未对体育教学目标维度进行明[21]确确定,出现了“有的过于宏大,有的趋于离奇,还有的有所缺失,的乱象。同时,于素梅指出“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知识与技能学习目标、体能素质锻炼[22]目标、情感品德培养目标缺一不可,所以在本次的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中,初步构建了主要以“三大任务”形式作为教学目标。具体教学目标如表5-1所示。5.2高校篮球选项教学中阶梯教学法的评价体系构建构建阶梯教学法在篮球选项课的评价体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加科学地评价教学效果和推动阶梯教学法在高校篮球选项课的推广应用,使得阶梯教学法的应用机制更加完善,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应根据阶梯教学法的自身特点与内涵,还应该根据《新课标》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所以在本研究中建立的评价体系应该包括三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有:第一,学生自评,它是教学效果的主观印证,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第二,教师评价,它是教师对教学过程控制的重要评价方式,也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秩序主导结果的整体衡量;第三,数据评价,它以课堂教学的领域目标为依据,通过教师的努力将定性评价转换为定量评价,最为客观的评价教学效果。二级指标包括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课堂教学秩序、课堂教学质量、身体健康、运动技能。三级指标包括19个方面。具体所属40 第5章高校篮球选项课中阶梯式教学法在评价体系构建关系如表5-2所示。表5-2阶梯教学法教学评价体系评价对象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C1体育习惯B1运动参与(15%)C2体育态度C3体育行为C4成功体验A1学生自评C5身心发展的作用(30%)阶C6体会自尊自信B2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梯(15%)C7幸福感教学C8坚强的意志品质法在C9人际关系体育C10教学进度课B3课堂教学秩序(15%)C11教学流程的A2教师评价应C12教学组织(30%)用C13教学目标效B4课堂教学质量(15%)果C14教学效果C15身体形态B5身体健康(20%)C16身体机能A3数据评价C17身体素质(40%)C1830秒投篮B6运动技能(20%)C19运球接行进间投篮41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6章结论与建议6.1结论6.1.1阶梯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运动参与的热情。对体育锻炼习惯、体育锻炼态度、体育锻炼行为这三个运动参与的维度都有很好的提升效果。6.1.2阶梯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能有效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采用阶梯教学法的实验班在知识掌握及篮球基本技能方面,具有显著性意义。说明阶梯式教学法相对于常规教学法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6.1.3阶梯教学法在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方面呈现不同的训练效果。受限于本次教学实验的课时,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两方面变化并不显著,但在身体素质指标方面有显著性变化。6.1.4阶梯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能有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采用阶梯教学法在感觉、情感、人际关系、自我管理四个维度均出现了非常显著性差异,这说明阶梯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及增强社会适应领域优于传统教学法,值得肯定。6.1.5阶梯教学法本着“分层施教”的理念,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法。6.2建议6.2.1阶梯教学法适合高校选项课教学,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这四大领域优于传统教学法,应在其他项目的体育选项课中推广应用。6.2.2身体健康是大学生今后学习、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今年社会关注的主要方面,提升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工作不是短期见效的,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积极探索,寻求身体健康与体育兴趣的契合点,努力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健康42 第6章结论与建议水平。6.2.3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高校教师应发挥个人特长,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手段,更新教学观念,从学生的现实基础出发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强化教学效果,以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43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王建民.阶梯式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120-121.[2]孙林.阶梯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世界,2007(2):8-29.[3]李爱民.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阶梯式教学法”[J].湖北体育科技,2004(1):132-133.[4]李富忠.阶梯式小单元教学法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1):172-174.[5]宁启璜.胡仲秋高校乒乓球阶梯式教法的实验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6):95-96.[6]朱伟强.论体育课程目标[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6):54-59.[7]杭兰萍,刘新民等.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对实现体育课程多目标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6):964-966.[8]朱伟强.体育课程目标分类框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1102-1103.[9]周蕤.克服背越式跳高初学者心理障碍的阶梯式教学法初探[J].科技信息,2008(26):229.[10]王永前.体育教学中阶梯式教学法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09(9):149-150.[11]郭永玉.罗杰斯著作精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2]王大明;李兆臣.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中应用阶梯式教学法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5):167-168.[13]李晋裕.学校体育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14]杨如丽.分层递进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1):142-143.[15]韩健.高校体育课分层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5):46-47.[16]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7]季浏.体育与健康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8]钟启泉.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9]李娜.健美操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J].浙江体育科44 参考文献学,2005(2):66-68.[20]刘建敏.健美操教学中运用“固定小团体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126-128.[21]袁航.普通高校篮球选修课分层升降教学法实验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91-94.[2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3]张兵.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对策[J].体育函授通讯,2001(3):79-80.[24]斯琴巴特尔.“分层次—自主教学法”在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8).[25]李志权.浅议大学生的心理辅导[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3):108-109.[26]何龙泉.教学难点的阶梯式处理[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12):8-9.[27]李兆臣,张丽娜.阶梯式教学法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理论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0(6),153-155.[28]陈亨明.分层教学在高校篮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2):102-103[29]杨敏.课程设置创新与学校体育评价目标的重新定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6):88-90.[30]庞彦杰.分类指导与分层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4):50-51.[31]魏勇.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效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9):1251-1252.[32]尹长江.关于构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思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3):113-115.[33]钱杰,姜同仁.新世纪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5(2):100-102.[34]顾渊彦.试论体育课程的目标导向[J].体育教学,2005(5):4-5.[35]张东,张洋.阶梯式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优势分析[J].职业技术,2012(2):83.[36]潘绍伟,于可红[M].学校体育学.高等教学出版社.2005.(7).45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37]杨爱华,李美玉.动态分层教学法在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排球选项课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12):37-39.[38]李兆臣.阶梯式教学法在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技术教学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39]朱毅然.动态分层教学法在高校公共体育选修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4):95-98.[40]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1]王策三.教学论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2]孙林.阶梯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世界,2007(2):28-29.[44]欧阳荣华.美国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发展[M].大学教育科学.2008.[45]Bunker,D,Thorpe,R.D,Almond,L.Rethinkinggamesteaching.2012.(3)[46]TheJointCommitteeonStandardforEducationalEvaluation,ThePersonnelEvaluationStandards----HowtoAssessSystemsforEvaluating.SAGEPublicationInc.1988.(6)[47]CurriculumDevelopmentInstitute.Syllabusforsecondaryschool:physicaleducationHongKong.2012(5)[48]Bunker,DThorpe.R.D.Amodelfortheteachingofgamesinsecondaryschools.BulletinofPE.2013(8)[49]Tuner,A.Teachingforunderstanding:Mythorreality.Jopherd.2012.[50]Smith,M.D.Utilizingthegamesforunderstandingmodelattheelementaryschoollevel.ThephysicalEducator.2011(9).[51]BanduraA.Self-efficacymechanisminhumanagency[J].Americanpsychology.1982(6).[52]BFSkinnerObituaries[J].Americanpsychoiogyist.1992,667.[53]Tuner,A.(1996).Teachingforunderstanding:Mythorreality.Jopherd.CurriculumDevelopmentInstitute(1995).Syllabusforsecondaryschool:physicaleducationHongKong.[54]〔美〕杰罗姆·S·布鲁纳著,邵瑞珍译.教育过程[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6).[55]朱峰.布鲁纳“发现学习论”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6):188-189.46 附录附录附表1篮球选项课的实验调查问卷为了更好的了解的你学习效果,以及检查阶梯式教学法在蓝球选修课中的应用,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您的真实回答对于我的论文研究至关重要,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帮助。谢谢!填表说明:(1)请在符合您的答案上面画“∨”,每项只能选择一个答案;(2)答案没有好坏、正误,请根据自己的情况的填写;一、基础部分姓名:学校:班级:二、对本学期课堂教学方法的认识(请在备选答案前的“口”中打“√”1、你对体育课是否感兴趣:□特别喜欢□喜欢□一般□不喜欢为什么不喜欢:2、你对篮球运动是否感兴趣:□特别喜欢□喜欢□一般□不喜欢为什么不喜欢:3、你的体育习惯怎样:□特别好□很好□一般□不好4、你的体育态度怎样:□特别好□很好□一般□不好5、你的体育行为怎样:□特别好□很好□一般□不好6、你对体育知识的掌握情况怎样:□特别好□很好□一般□不好7、您认为蓝球教学效果如何:□特别好□很好□一般□不好47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8、您是否喜欢蓝球任课老师的教学态度:□特别喜欢□喜欢□一般□不喜欢为什么不喜欢:9、您对老师技术课的考核方法是否满意:□特别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为什么不满意:10、您对自己学习效果是否满意:□特别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为什么不满意:11、蓝球选项课结束后会不会继续打球:□经常会□会□偶尔□不会一周几次:12、在技能学习过程中提高的幅度:□很大□较大□一般□比较小13、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心理素质是否有所提高:□很大□有□一般□没有14、通过本学期学习,团队协作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有很大□有□一般□没有15、在学习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有很大□有□一般□没有16、指导别人学习的能力是否有多提高:□有很大□有□一般□没有衷心感谢你的参与!问卷得分表说明将问卷所得定性资料通过问卷得分表转化为定量资料。1.在1-2题中,每题设为四个档次,如“特别好、好、一般、不好”,每个档次得分依次为“6、4、2、1”分,不作答没有分。2.在3-5题中,每题设为四个档次,如“特别好、好、一般、不好”,每个档次得分依次为“10、7、4、1”分,不作答没有分。48 附录附表2专家调查访问提纲1、您认为目前高校篮球选项课的教学效果怎么样?有何改进之处?2、您对目前高校篮球选项课的教学方法有何看法?3、您对高校选项课中的教学目标有何看法?应该怎样设定、完成及评价?4、您对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如何评价?5、您认为目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是否已经到了继续改善的地步?6、您认为是否应该在体育选项课中应用非传统的教学方法?7、您知道阶梯教学法吗?有何看法?49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附表32015年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篮球专项考试测试内容和评价标准方法:考生站在罚球线后,听到开始指令后进行投篮,投篮后抢篮板球后运球至罚球线后再次投篮。(投篮区:罚球线后与罚球弧形成的半圆区)30秒停表。每名考生做2次,取最好成绩。(一)考试内容1.30秒投篮2.运球接行进间投篮(二)考试方法与评分标准(1)考试方法:1.30秒投篮方法:考生站在罚球线后,听到开始指令后进行投篮,投篮后抢篮板球后运球至罚球线后再次投篮。(投篮区:罚球线后与罚球弧形成的半圆区)30秒停表。每名考生做2次,取最好成绩。2.运球接行进间投篮方法:(在篮球半场按图示进行)考生在准备区站好,听到开始指令后用右手做运球接行进间投篮,投中后运球在A区做一次背后运球后运球至第2准备区;进入第2准备区后返回用左手运球接行进间投篮,投中后运球在B区做一次后转身运球至第1准备区。运球接行进间投篮往返2次,共投中4次篮。每名考生做2次,取最好成绩。50 附录(2)评分标准:1.每一次未完成背后运球、后转身运球扣3分,出现动作不完整、不规范、不连贯、不协调扣2分;2.违反运球规则扣2分;3.运球时没有进入准备区或A、B区时,每次扣1分;4.违反考试方法所规定的手进行运球时,每次扣1分;5.在一次运球考试中如果出现未进入准备区(A、B区)虚线区域的为违例扣15分,出现两次评为零分。背后运球、后转身运球动作规格:51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1.背后运球(右手为例):右手将球拉至身体后侧方,异侧脚前跨时,右手由身后作变向运球。球落于前跨脚跟侧后方,反弹至前跨脚侧前方。左手快速运球超越对手。2.后转身运球(右手为例):运球后转身时,左脚为轴做后转身的同时。右手随着转身将球拉至身体的左侧前方。转身后左手快速运球超越对手。(三)具体要求1.30秒钟投篮(1)投篮方式不限(2)投篮时脚不得过罚球线或踩罚球线,否则该次投篮投中无效。(投篮出手之后可过线或踩线)(3)运球时不得持球跑或运球违例,否则该次投篮投中无效。2.运球接行进间投篮(1)运球、行进间投篮时按左、右手的要求进行。不得交换手运球,投篮不中进行补投时,左、右手不限。(2)做背后、后转身运球时左、右手不限。(3)进入准备区和A、B区是指脚踩线或进入区域上方。注:1.准备区是以中线与边线交点为圆心以1米为半径画出的扇形区域;2.A、B区是以罚球线延长线的一点(距边线3.5米)为圆心,以1米为半径所形成的圆形区域;52 附录3.A、B区的违例区是以罚球线延长线的一点(距边线3.5米)为圆心,以0.8米为半径所形成的圆形区域;4.准备区的违例区是以中线与边线的交点为圆心以1.3米为半径画出的扇型区域。(四)评分表1.30秒钟投篮评分标准10分投中543210分值10864202.运球接行进间投篮评分标准30分分值男女分值男女3033〞35〞1536〞38〞2933〞235〞21436〞238〞22833〞435〞41336〞438〞42733〞635〞61236〞638〞62633〞835〞81136〞838〞82534〞36〞1037〞39〞2434〞236〞2937〞239〞22334〞436〞4837〞439〞42234〞636〞6737〞639〞62134〞836〞8637〞839〞82035〞37〞538〞40〞1935〞237〞2438〞240〞21835〞437〞4338〞440〞41735〞637〞6238〞640〞61635〞837〞8138〞840〞853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附表4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下面是一些关于人可能会有的问题的陈述。请你仔细地阅读每个条目,然后根据最近一星期之内这些情况对你影响的实际感觉,在最符合的一项上划“√”。答案没有对、错之分。不要对每个陈述花太多的时间去考虑,但所给的回答应该最恰当地体现你现在的感觉。本问卷共90题,作答时间约15分钟。(0)没有、(1)轻度、(2)中度、(3)(偏重)、(4)严重1.头痛。□□□□□2.神经过敏,心中不踏实。□□□□□3.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4.头昏或昏倒。□□□□□5.对异性的兴趣减退。□□□□□6.对旁人责备求全。□□□□□7.感到别人能控制您的思想。□□□□□8.责怪别人制造麻烦。□□□□□9.忘记性大。□□□□□10.担心自己的衣饰整齐及仪态的端正。□□□□□11.容易烦恼和激动。□□□□□12.胸痛。□□□□□13.害怕空旷的场所或街道。□□□□□14.感到自己的精力下降,活动减慢。□□□□□15.想结束自己的生命。□□□□□16.听到旁人听不到的声音。□□□□□17.发抖。□□□□□18.感到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19.胃口不好。□□□□□20.容易哭泣。□□□□□21.同异性相处时感到害羞不自在。22.感到受骗,中了圈套或有人想抓住您。□□□□□54 附录23.无缘无故地忽然感到害怕。□□□□□24.自己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25.怕单独出门。□□□□□26.经常责怪自己。□□□□□27.腰痛。□□□□□28.感到难以完成任务。□□□□□29.感到孤独。□□□□□30.感到苦闷。□□□□□31.过分担忧。□□□□□32.对事物不干兴趣。□□□□□33.感到害怕。□□□□□34.您的感情容易受到伤害。□□□□□35.旁人能知道您的私下想法。□□□□□36.感到别人不理解您,不同情您。□□□□□37.感到人们对您不友好,不喜欢人。□□□□□38.做事必须做得很慢以保证做的正确。□□□□□39.心跳得很厉害。□□□□□40.恶心或胃部不舒服。□□□□□41.感到比不上他人。□□□□□42.肌肉酸痛。□□□□□43.感到有人在监视您、谈论您。□□□□□44.难以入睡。□□□□□45.做事必须反复检查。□□□□□46.难以作出决定。□□□□□47.怕成电车、公共汽车、地铁或火车。□□□□□48.呼吸有困难。□□□□□49.一阵阵发冷或发热。□□□□□50.因为感到害怕而避开某些东西、场合或活动。□□□□□51.脑子变空了。□□□□□52.身体发麻或刺痛。□□□□□53.喉咙有梗塞感。□□□□□54.感到前途没有希望。□□□□□55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55.不能集中注意。□□□□□56.感到身体的某一部分软弱无力。57.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58.感到手或脚发重。□□□□□59.想到死亡的事。□□□□□60.吃得太多。□□□□□61.当别人看着您或谈论您时感到不自在。□□□□□62.有一些不属于您自己的想法。□□□□□63.有想打人或伤害他人的冲动。□□□□□64.醒得太早。□□□□□65.必须反复洗手、点数目或触摸某些东西。□□□□□66.睡得不稳不深。□□□□□67.有想摔坏或破坏东西的冲动。□□□□□68.有一些别人没有的想法或念头。□□□□□69.感到对别人神经过敏。□□□□□70.在商店或电影院等人多的地方感到不自在。□□□□□71.感到任何事情都很困难。□□□□□72.一阵阵恐惧或惊恐。□□□□□73.感到公共场合吃东西很不舒服。□□□□□74.经常与人争论。□□□□□75.单独一人时神经很紧张。□□□□□76.别人对您的成绩没有做出恰当的评价。□□□□□77.即使和别人在一起也感到孤单。□□□□□78.感到坐立不安心神不定。□□□□□79.感到自己没有什么价值。□□□□□80.感到熟悉的东西变成陌生或不像是真的。□□□□□81.大叫或摔东西。□□□□□82.害怕会在公共场合昏倒。□□□□□83.感到别人想占您的便宜。□□□□□84.为一些有关性的想法而很苦恼。□□□□□85.您认为应该因为自己的过错而受到惩罚。□□□□□86.感到要很快把事情做完。□□□□□56 附录87.感到自己的身体有严重问题。□□□□□88.从未感到和其他人很亲近。□□□□□89.感到自己有罪。□□□□□90.感到自己的脑子有毛病。□□□□□57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附表5阶梯教学法教学评价体系评价表阶梯教学法教学评价体系评价表等级评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优良差对象1050C1体育习惯B1运动参与C2体育态度(15%)C3体育行为C4成功体验A1学生自C5身心发展的作用评(30%)B2心理健康与C6体会自尊自信阶社会适应梯C7幸福感(15%)教学C8坚强的意志品质法在C9人际关系体育C10教学进度课B3课堂教学秩C11教学流程的序(15%)A2教师评应C12教学组织价(30%)用C13教学目标效B4课堂教学质果量(15%)C14教学效果C15身体形态B5身体健康C16身体机能(20%)A3数据评C17身体素质价(40%)C1830秒投篮B6运动技能(20%)C19运球接行进间投篮注:综合评定时,总成绩=各单项权重×各单项得分58 附录附表6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评分标准(2014修订)等低体等低体正常超重肥胖正常超重肥胖级重级重得得10080601008060分分大大≤17.24.0~27.≥28.≤17.24.0~27.≥28.学17.9~23.9学17.9~23.9890890男男大大≤17.24.0~27.≥28.≤17.24.0~27.≥28.学17.2~23.9学17.2~23.9190190女女大大大大大12大大大34大12大12大34大34单1212坐位单3434坐位125耐力肺活345耐力肺活项立定引体体前项立定引体体前0米跑量0米跑量跳远向上屈跳远向上屈1km1km103'17103'156.750402731924.96.651402752025.10"0"3'223'20956.849202681823.1956.750202701923.3""3'273'25906.948002631721.3906.849002651821.5""3'343'3285745502561619.5856.946502581719.9""3'423'40807.143002481517.780744002501618.2""3'473'45787.3418024416.3787.2428024616.8""3'523'50767.540602401414.9767.441602421515.4""3'573'55747.7394023613.5747.6404023814""4'024'00727.938202321312.1727.839202341412.6""4'074'05708.1370022810.7708380023011.2""59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4'124'10688.33580224129.3688.23680226139.8""4'174'15668.534602207.9668.435602228.4""4'224'20648.73340216116.5648.63440218127""4'274'25628.932202125.1628.833202145.6""4'324'30609.13100208103.76093200210114.2""4'524'50509.3294020392.7509.23030205103.2""5'125'10409.5278019881.7409.4286020092.2""5'325'30309.7262019370.7309.6269019581.2""5'525'50209.924601886-0.3209.8252019070.2""6'126'101010.123001835-1.3101023501856-0.8""大大大大大12大大大34大12大12大34大34单1212坐位单3434坐位125耐力肺活345耐力肺活项立定引体体前项立定引体体前0米跑量0米跑量跳远向上屈跳远向上屈1km1km103'18103'167.534002075625.87.434502085726.30"0"3'243'22957.633502015424957.534002025524.4""3'303'28907.733001955222.2907.633501965322.4""3'373'3585831501884920.6857.932001895021""3'443'42808.330001814619808.230501824719.5""3'493'47788.529001784417.7788.429501794518.2""3'543'52768.728001754216.4768.628501764316.9""748.93'5927001724015.1748.83'5727501734115.660 附录""4'044'02729.126001693813.872926501703914.3""4'094'07709.325001663612.5709.225501673713""4'144'12689.524001633411.2689.424501643511.7""4'194'17669.72300160329.9669.623501613310.4""4'244'22649.92200157308.6649.82250158319.1""4'294'276210.12100154287.362102150155297.8""4'344'326010.320001512666010.22050152276.5""4'444'425010.51960146245.25010.42010147255.7""4'544'524010.71920141224.44010.61970142234.9""5'045'023010.91880136203.63010.81930137214.1""5'145'122011.11840131182.820111890132193.3""5'245'221011.318001261621011.21850127172.5""61 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致谢在本论文即将完成之际,谨此向我的导师李树伟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本论文的工作是在李院长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李院长以他敏锐的洞察力、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对科学的献身精神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这些使我受益匪浅,并将成为我终身献身科学和献身事业的动力。在攻读硕士的这三年里,导师不仅为我创造了优越的科研和学习环境,使我得以在体育科学领域中自由翱翔,同时在思想上、人生态度和意志品质方面给予了谆谆教诲,这些教益必将激励着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奋勇向前。真诚感谢体育科学学院的李朝福教授和师兄伦伟老师,他们不仅在学术上给我指引,而且在生活上予以帮助,从他们身上我学到很多知识。正是集体的努力才使得项目进展顺利。由衷感谢我的室友同学,他们开创性的研究拓展了我的学术视野,无数次的争论和探讨使我的研究工作有了长足的进展。衷心的感谢我的父母和其他亲朋好友对我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没有他们对我的关心、鼓励和支持,我无法完成现在的硕士学业。最后,感谢曾经教育和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衷心地感谢为评阅本论文而付出宝贵时间和辛勤劳动的专家和教授们!6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1]牛健.普普通高校十项全能运动员科学化训练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6).65-66.6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