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ID:36458150

大小:2.59 M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5-10

上传者:U-145848
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_第1页
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_第2页
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_第3页
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_第4页
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万方数据中图分类号:C913.7UDC:364.3密级:公开学校代码:10094诃4岔解菡尤李硕士学位论文(同等学力)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TheResearchoftheSystemConstructionofHome..basedCareServicesinChina作者姓名:姚冬磊指导教师:赵海英副教授学科专业名称:政治学理论研究方向:政府与行政管理开题日期:2012年6月16日 万方数据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甸艮缸森如陴年『f月弼日指导教师确认(签名):如俾年/1月2多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论文作者(签名):姚冬磊2D陴年f1月“日指导教师(签名):谳10/年年11月2石日11 万方数据摘要摘要内容:老龄化的加速给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在各类养老方式中,居家养老是中国当前和未来的主要养老方式,在三大养老方式(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家庭养老)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居家养老是专门针对生活上有困难,需要被照顾的老年人创立的一种养老模式,老年人足不出户便可接受上门的服务【1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步伐加快,子女又多数忙于发展事业,不在身边,那么就会产生很多无人照料的且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需要照顾,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显然已与现代社会的情况不相适应,养老机构又远远不够,而居家养老模式以其特殊的服务方式不但解决了家里无人照料的难题,使老人同样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还解决了养老机构较少,难以满足入住需求较大的难题,减轻了社会、家庭的负担,正逐步被大众青睐。当然,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全社会各界的支持。科学全面地保障老年群体的养老生活,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是探索我国养老保障发展的公共政策目标之一,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这一政策目标的有效政策工具:一方面,其综合调动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的积极参与,形成对养老问题的多方合力,弥补家庭养老及机构养老的养老无力缺憾;另一方面,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传统形式的养老保障的补充,可以更全面的保障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打破了传统经济保障观念的局限,探索养老保障从经济保障到服务保障的转变。我国居家养老服务起步较晚,目前正处在探索阶段,发展模式和法律体系还不够健全,研究内容相对较少。本文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理论和功能进行了阐述,给出了居家养老服务的定义,对其性质进行了说明,明确了其社会化的属性,并简述了其理论来源及构成,同时对其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社会公平、推动政府改革、破解就业难题的作用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加拿大、新加坡和香港地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建设经验和制度保障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再结合我国本土的养老情况,取长补短,因地制宜,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文章重点指出居家养老服务无论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成为人民养老首要采纳的方式,居家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保障和能够基本满足老人养老需求的养老金。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千差万别,经济发展水平迥异,居家养老服务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制度保障贴合国情。因此,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III 万方数据分三步走:一是要做好项层设计,国家层面要整合现有的养老服务规划,适时出台有关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规划,规划要做到任务、时间明确。同时要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体系,尽早健全、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法体系;二是要完善养老金制度,养老金制度保障养老服务能够实现的关键,当前我国的城乡居民养老金制度是低水平、广覆盖,且与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存在交叉,应尽早将老年人的社会救助办法从当前的低保管理体系中独立出来,这样才能使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真正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旧1;三是明确地方政府的管理职责覆盖的范围,国家层面的文件要明确各级政府职责,避免层层说虚话套话,具体到居家养老服务,地级市要出台全市城乡居家养老服务有关具体措施。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理论的体系,从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社会公平、推动政府改革和破解就业难题的角度出发对其概念功能进行了描述;第二部分从发展模式和政策制度角度对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进行了重点剖析,指出了在这两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三部从发展模式、制度体系、服务内容几方面出发,对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其可借鉴的经验进行了总结;第四部分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可行性建议;最后一部分是论文的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IV关键词: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比较对策 万方数据AbstractContent:AcceleratedagingtotheendowmentpatternoftraditionalChinesehasbroughtenormouspressureandchallenges.Inallkindsofpension,home-basedcareservicesisChina‘Scurrentandfuturemajorpension,inthreebigpension(home-basedcareservices,pension,familypension)playsafundamentalrole.Home—basedCareServicesreferstotheelderlylivingathome,apensionfromthefamilyandsocietytoprovideservicefortheelderly,itisdifferentfromthetraditionalfamilypension,anddifferentfromthepensionagenc5istheorganiccombinationoffamilyandsocialold-agepension.WiththeaccelerationofageinginChina,moreandmoreagedpeopleneedsupportandcare.Andfamilypensionmodeoftraditionalandmoredifficulttosustain,endowmentinstitutionsfarcannotmeetthepensionneedsofmostoftheelderly.Home-basedcareservicescomparedwithotherpensionmode,hastheadvantagesoflowcost,widecoverageandspecialization,theadvantagesoffamily,socialconcernandattentionontherise.Inthiscontext,forthemoreelderlyvast,requirescommunityservicepensionmodesupport.Thescientificcomprehensivesecurityoftheelderlypensionlife,improveoldpeople’Shappinessistoexploreoneoftheold-agesecurityobjectivesofpublicpolicydevelopmentinChina,theconstructionofhome.basedcareservicessystemisaneffectivepolicytooltorealizethepolicygoal:ontheonehand,thepositiveparticipationingovernment,marketandsociety,theformationofvariousofpensiontheabilitytoremedydefectsoffamilypension,endowmentandpensioniIlstitutioI塔:ontheotherhand,home.basedcareservicesasasupplementtotraditionalsecurityold-agesecurity,securityoftheelderlypensionlifefully,tobreakthetraditionalconceptofeconomicsecuritylimitations,toexplorethetransformationofold-agesecurityfromeconomicsecuritytotheservicesecurity.Ourhome-basedcareservicesstartedlate,isnowinthestageofexploration,developmentmodelandlegalsystemisnotperfect,theresearchcontentisrelativelyless.Inthispaperthebasictheoryandfunctionofhome-basedcareservicesaredescribed,thede缸itionofhome.basedcareservicesisgiven,itspropertiesaredescribed,thesocialattribute,andthestructureanditstheoreticalsources,whileatthesametimeinresponsetoV 万方数据populationaging,promotesocialjustice,promotegovernmentreform,cracktheroleofemploymentproblemsareanalyzedindetail.Onthebasisof,makesacomparativestudyofCanada,SingaporeandHongKongintheconstructionofhome-basedcareservicesexperienceandsystemsecuritysystem,theactualsituationandcombiningwithOurhome—basedcareservicesdevelopment,thelegalconstructionofOurcountryhomepensionservicesarethinking,andthefeasibilityoftheproposed.Thispaperpointsoutthatthehome—basedcareservicesbothindevelopedcountriesandregions,anddevelopingcountrieswillbecomethemainmodeofendowmentservice,thehealthydevelopmentofhome-basedcareservicesisinseparablefromthesystemtoensuretheperfectandCansatisfythedemandofold—agepension,Chinahasavastterritory,geographicalconditionsdifferinthousandsofways,thelevelofeconomicdevelopmentisdifferent,home—basedcareservicestobecompatiblewiththelevelofeconomicdevelopment,institutionalguaranteeattachingconditions.Thefocusofthenextstepwereclear:oneistodoagoodjobinthetopdesign,thenationalleveltointegratetheexistingold-ageserviceplanning,timelyintroductionofthehome-basedcareservicesdevelopmentplanning,planningtodothetask,clearlytime.Atthesametimetoimprovetherelevantlegalsystemassoonaspossible,perfectsocialsecuritylawsysteminOUrcountry;thetwoistoimprovethepensionsystem,pensionsecuritykeypensionservicescanbeachieved,thecurrentChina’Surbanandruralresidentsinthepensionsystemisalowlevel,widecoverage,andthecrossandtheurbanandruralsocialassistancesystem,shouldbeintheelderlysocialreliefmeasuresofindependencefromthecurrentsecuritymanagementsystemassoonaspossible,SOastomaketheminimumlivingsecuritysystemtruly;threeisaclearresponsibilityofthelocalgovernment,nationallevelfilemustbeclearresponsibilitiesatalllevelsofgovernment,avoidatsaidemptywordscliches,specifictothehome-basedcareservices,theprefecture-levelcitytointroducethecity’Surbanandruralhome—basedcareservicesonspecificmeasures.Thispaperisdividedintofourparts.Thefn'stpartisthebasictheoryofhome-basedcareservices,fromthepointofviewofcopingwiththeagingofthepopulation,topromotesocialjustice,promotethereformofthegovernmentandtosolvetheunemploymentproblemoftheconceptoffunctionisdescribed.Thesecondpart,analyzesthecurrentsituationofVI 万方数据home.basedcareservicesinChina丘omtheperspectiveofdevelopmentmodelandpolicysystem,pointsouttheexistingproblemsinthesetwoaspects.Thethirdpartstartingfromtheaspectsofservicecontent,system,modeofdevelopment,theconstructionofhomecareservicesysteminCanada,Singapore,HongKongwereanalyzed,theexperienceissummarized.Thefourthpartisthestudybasedontheexistingproblems,andputsforwardthefeasibleproposal.Thelastpartistheconclusion,summarizesthefulltext.KeyWords:home—basedcare;service;systemconstruction;compare;countermeasures.VII 万方数据目录中文摘要⋯⋯⋯⋯⋯⋯⋯⋯..⋯⋯⋯⋯⋯⋯⋯⋯⋯⋯⋯⋯..III英文摘要⋯⋯..⋯⋯⋯⋯⋯⋯⋯⋯⋯⋯⋯⋯⋯⋯⋯⋯⋯⋯⋯.V引言⋯⋯⋯⋯⋯⋯⋯⋯⋯..⋯⋯⋯⋯⋯⋯⋯⋯⋯⋯⋯⋯⋯..1(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11.研究背景⋯⋯⋯⋯⋯⋯⋯⋯⋯⋯⋯⋯⋯⋯⋯⋯⋯⋯.12.研究意义⋯⋯⋯⋯⋯...⋯⋯⋯⋯⋯⋯⋯⋯⋯⋯⋯⋯.2(二)当前研究现状分析⋯⋯⋯⋯⋯⋯⋯⋯⋯⋯⋯⋯⋯⋯⋯.21.国内研究现状分析⋯⋯⋯⋯⋯⋯⋯⋯⋯⋯⋯⋯⋯⋯⋯..22.国外研究现状分析⋯⋯⋯⋯⋯⋯⋯⋯⋯⋯⋯⋯⋯⋯⋯..3(三)研究方法⋯⋯⋯⋯⋯⋯⋯⋯⋯⋯⋯⋯⋯⋯⋯⋯⋯⋯3(四)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31.创新点⋯⋯⋯⋯⋯⋯..⋯⋯⋯⋯⋯⋯⋯⋯⋯⋯⋯.⋯32.不足⋯⋯⋯⋯⋯⋯⋯⋯⋯⋯⋯⋯⋯⋯⋯⋯⋯⋯⋯..4一、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功能分析⋯⋯⋯⋯⋯⋯⋯⋯⋯5(一)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本理论⋯⋯⋯⋯⋯⋯⋯⋯⋯⋯⋯.51.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概念⋯⋯⋯⋯⋯⋯⋯⋯⋯⋯⋯..52.居家养老服务理论体系⋯⋯⋯⋯⋯⋯⋯⋯⋯⋯⋯⋯⋯⋯.6(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基本功能⋯⋯⋯⋯⋯⋯⋯⋯⋯⋯⋯⋯71.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72.推动政府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83.破解就业难题带动服务业发展⋯⋯⋯⋯⋯⋯⋯⋯⋯.⋯⋯⋯8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比较研究及经验借鉴⋯⋯⋯⋯⋯⋯⋯⋯⋯9(一)发展模式方面⋯⋯⋯.⋯⋯.⋯⋯⋯⋯⋯⋯⋯⋯⋯⋯⋯91.与工业化进程的同步发展模式⋯⋯⋯⋯⋯⋯⋯⋯.⋯⋯⋯⋯92.以立法完善促进发展⋯⋯⋯⋯⋯⋯.⋯⋯⋯⋯⋯⋯.⋯...103.以社会化为主的发展模式⋯⋯⋯⋯⋯⋯⋯⋯⋯⋯⋯⋯⋯.104.立足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11(二)制度体系方面⋯⋯⋯⋯.⋯⋯⋯⋯⋯⋯⋯⋯⋯⋯⋯...11VlTT 万方数据1.多层次全方位制度体系⋯⋯⋯.⋯⋯⋯⋯⋯⋯⋯⋯⋯⋯..112.中央政府集权模式的制度体系⋯⋯⋯⋯⋯⋯⋯⋯⋯⋯⋯⋯123.补缺型制度体系⋯⋯.⋯.⋯⋯⋯⋯⋯.⋯⋯⋯⋯⋯⋯⋯134.统筹规划,完善我国养老制度体系⋯⋯⋯⋯⋯⋯⋯⋯⋯⋯..13(三)服务内容方面⋯⋯⋯⋯⋯⋯⋯⋯.⋯⋯⋯⋯⋯⋯⋯⋯14以医保为主的多元社区服务.⋯⋯⋯⋯.⋯⋯⋯⋯⋯⋯⋯...142.政府提供全方位服务⋯⋯⋯⋯⋯⋯⋯⋯⋯⋯⋯⋯⋯⋯..143.社会组织提供服务⋯⋯⋯⋯⋯⋯⋯⋯⋯⋯⋯⋯⋯⋯⋯.154.以人为本,确定服务内容⋯⋯⋯⋯⋯⋯.⋯⋯⋯⋯⋯⋯⋯15三、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7(一)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模式⋯⋯⋯⋯⋯⋯⋯⋯⋯⋯⋯⋯.17城镇地区发展模式⋯⋯⋯⋯⋯⋯⋯⋯⋯⋯⋯⋯⋯⋯⋯.172.农村地区发展模式⋯⋯⋯⋯⋯.⋯⋯.⋯⋯⋯⋯⋯⋯⋯..18(二)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制度⋯⋯⋯⋯⋯⋯⋯⋯⋯⋯.⋯.18政策的法律渊源⋯⋯⋯⋯.⋯.⋯⋯.⋯⋯⋯⋯⋯⋯⋯⋯182.相关政策制度内容⋯⋯..⋯⋯⋯⋯⋯.⋯⋯.⋯⋯⋯⋯⋯18(三)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当前存在的问题⋯⋯⋯⋯⋯⋯⋯⋯⋯⋯.19发展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192.政策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20四、完善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22(一)优化发展模式⋯⋯.⋯⋯⋯⋯⋯.⋯⋯⋯⋯⋯⋯⋯.....22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222.以政府引导为基础鼓励多元参与⋯⋯⋯⋯⋯⋯⋯⋯⋯⋯⋯.223.内容形式多样化⋯⋯.⋯⋯⋯⋯⋯⋯⋯⋯⋯⋯⋯⋯⋯..254.立足国情循序渐进⋯⋯⋯⋯⋯⋯⋯⋯⋯⋯⋯⋯⋯⋯⋯.27(二)完善制度体系.⋯⋯⋯⋯.⋯.....⋯.⋯⋯⋯⋯⋯⋯.....27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272.需要完善的主要内容⋯⋯⋯⋯⋯⋯⋯.。⋯⋯..⋯..⋯⋯..293.需要强化的管理机制⋯⋯⋯⋯⋯........⋯⋯⋯⋯⋯⋯...304.需要对相关政策进行整合完善⋯⋯⋯⋯⋯⋯⋯⋯⋯⋯⋯⋯3lⅨ 万方数据X∞%鹪如姐一一单一一清一果一成一研一一科一一的一一得一取一问一期一献一位一文一学论考录记读结参附后攻 万方数据弓I吉.JI口面对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快的现实情况,在各类养老方式中,居家养老成为中国当前和未来的主要养老方式,在三中主要类型的养老方式(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家庭养老)中居于基础地位,起到了某种程度的“托底”作用。科学全面地保障老年群体的养老生活,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是探索我国养老保障发展的公共政策目标之一,居家养老服务是完成这个政策目标的有效工具:一方面,其综合调动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的积极参与,形成对养老问题的多方合力,弥补家庭养老及机构养老的养老无力缺憾;另一方面,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传统形式的养老保障的补充,可以更全面的保障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打破了传统经济保障观念的局限,探索养老保障从经济保障到服务保障的转变。(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1.研究背景据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老年人口数(60周岁以上)达到1.78亿,占人口总量的13.3%,与第5次人口普查比较,占比上升2.93%阳1。现在社会养老所能承受的容量远远赶不上日益增长急需被照料的老年人数量,家庭养老又由于生产资料分配方式的变革、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效果的显著也出现了急剧的退化。而且,老龄化问题还在继续加剧,如果不能够及时对目前的养老服务体系进行系统性的完善,就有可能由此引发出一系列的社会矛盾,从而对社会秩序稳定构成一定风险。所以,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要找到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的、从制度和内容上都比较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模式。居家养老是一种专门针对生活上有困难,身体上有残疾(或疾病),迫切需要被照顾的老年人而创立的一种养老模式,使广大老年人在不出家门的情况下,就可以选择接受上门的服务。居家养老这-N务模式,不仅解决了部分老年人需要被照料的问题,还可以帮助一部分人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一举多得,因此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居家养老主要为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及没有收入的老人等提供物质生活、精神文化、情感和心理慰藉等方面的服务。虽然与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相比,居家养老拥有更省钱、更具有人情味、覆盖范围更广等优势,但是仍然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与居家养老服务相关的一些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备。养老问题是我国现在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而现在这一难题最妥1 万方数据善的解决办法是选择居家养老这一养老模式,但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导致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失去了引导和扶持,也使其在某些方面处在了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二是养老观念和认识滞后。人们大多受传统伦理所产生的养老方式的影响,对于居家养老这种新的养老方式认识不够,关注度也不高,广大老年群体不能够很好的接受,甚至排斥,这使得政府的很多助推工作形成了无的放矢的不正常局面,相关扶持、资助工作也无法正常进行。三是参与主体单一。要想在老年群体中大范围的内普及居家养老这-N务模式,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性的投入是永远无法达到所有人都满意的,这就需要尽可能多的家庭和社会力量参与到其中,政府只是提供制度保障和资金扶持。2.研究意义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老年公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需要政府、学者及全体社会公民的支持和努力。本文对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进行比照分析,发现我们目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国情实际进行改进。同时,也能够为提供更好的、更切合实际情况的养老服务提供了相关参考。(二)当前研究现状分析1.国内研究现状分析随着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行,养儿防老的养老方式变得力不从心,不切实际,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凸显,相关学者发现政府必须介入养老问题,于是由政府出资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养老院等公共养老机构n1。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养老机构,但是数量仍有限,无法承载急剧增加的老年人,学者们纷纷把目光又投回到家庭,对在家庭进行养老这一传统方式进行挖掘、发展和扩充,并将这些总结后提出了一种新的养老方式——居家养老。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放在了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应怎样建设和发展,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上。如:《中国家庭养老研究》(姚远著)对东方社会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的文化、经济、政治基础进行了分析,针对当前现状提出了家庭养老的发展前景和对策分析;《老年立法研究》(曾庆敏著)从立法实践的角度勾画了老年法体系框架,居家养老也是其立法内容之一,对居家养老的模式、内容、对象等因素做了具体的分析,提出了立法内容建议;《全国居家养老服务理论与实践》(阎青春主编)对我国当前居家养老的政策规定、理论经验、典型案例做T,fE好的阐述;《城市居家养老评估指标体系的探索》(章晓懿等著)以上海2 万方数据市安区为例,剖析了在城市中心区域建设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思路、措施。2.国外研究现状分析在多数西方国家,机构养老模式同样不盛行,有些人对机构养老无法满足老年人各方面的需求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这助长了老年人对他人的依赖性,削弱了自理能力,这些人还举办过诸如“反院舍化运动”来探讨此类问题陆1。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居家养老模式,该模式不但很好地解决了老年人太多需要被照料的问题,还解决了一些高福利国家难以持续发放高福利的困境。这些年来,国外的居家养老模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进,比如针对完全丧失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建立了专门的组织进行专门的护理;在发放福利等补助金时也更加注重加强个人的责任心;还对即将步入老年时期的人进行预防多种常见病的只是普及活动,以减少需要被特殊照顾的老年人数量;在对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内容上更加贴合老年人实际需要,也更加专业。目前,利用检索工具没有检索到的国外对居家养老服务进行法学方面研究的英文专著,检索到的部分文章主要在老年人护理、心理慰藉、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发达国家目前解决养老问题首先是在养老保险中解决了其经济保障问题,使老年人有钱养老,后续的养老方式和服务形式都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其具体社会现状以自由发展为主产生的模式。对于与我国文化相近的日本的养老模式,受限于语言能力,没有检索到相关资料。(三)研究方法唯物辩证法是本文最基本的研究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和观点也是本文的主要理论基础,在分析中,还汲取了经济、社会、管理等多个学科概念和理论,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对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哺1。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比较分析法。比较了加拿大、新加坡、香港居家养老服务在发展模式、制度体系、服务内容等方面的异同,发现我国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存在的优缺点。从而提出完善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此外,本文阅读了《社会保障学》、《台港澳地区社会福利体系研究》、《老年立法研究》、《加拿大养老保障制度》等相关著作,在主流期刊网站对相关内容论文进行了检索阅读。对论文完成,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素材和资料。(四)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1.创新点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不仅是从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和形式提出解决对策,而 万方数据是首先通过对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过程、制度体系、服务内容的比较研究,再结合并充分考虑我国国情,从养老保障的基础和制度保障上进行了研究。在这一研究的过程中,鉴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的情况,以在我省创立、并在全国推广的“农村互助幸福院"这一农村居家养老模式为突破口,提出了要着重考虑在农村实行居家养老的相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方向性和侧重点上具有一定创新性。2.不足受限于作者研究水平、知识结构和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起步较晚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研究时多使用定性分析法,对各地情况进行了一些比较,实例性数据支撑较少,此外,理论基础还有很多需要深入进行探究的地方。需要在下一步的研究中要进一步充实相关内容,并与工作实际有效结合,争取在研究——实践上能够有更大的突破。4 万方数据一、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功能分析我国从20世纪末,就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了,但一直到目前,我国的人均GDP和人均财力均在世界上处于很低的水平,这与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的情况有着很大不同,加上我国人口基数很大,老年人群体总量也就必然很大,这就形成了典型的“未富先老”现象n1。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重,特别是高龄老人比重的增加和空巢家庭的增多,以及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难以满足日渐庞大的老年群体的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在这样的形势下,这种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出现,为我国在解决养老需求日益增大的问题打开了新的思路。这种养老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的资源来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多样性,进而可以相对的减少国家负担,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将居家养老服务纳入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在保障老年人养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节从其基本理论和主要功能,这两个比较主要的方面对居家养老服务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研判。(一)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本理论分析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基本理论可以从其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入手,通过阐明定义、界定性质、划分类型、描述内容,进而对其理论框架体系进行分析,以此说明其基本理论内容。1.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概念居家养老服务在我国发展的初始阶段,是从香港地区近年来一直在的开展的“社区照顾"这一模式发展演化来的。20世纪70年代起,香港开始进入老龄化高峰期,有入住养老机构需求的老年群体数量不断加大,机构养老的床位开始紧张,为避免低龄的、健康的老人过早的进入养老机构,浪费社会资源,香港提出了采用“居家照顾”的方式进行社会化养老服务,这种服务满足了老年人需要受到专门照顾,又不想离开熟悉的居住环境的想法旧3。这种服务虽然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化的服务,但服务的提供方式,在不同国家、地区也不尽相同。基本上可分:公共的产品、准公共的产品、私人产品、混合产品这四种类型阳1。全部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的,基本在一些高福利国家,由政府全面负担;提供准公共产品(还需个人承担部分费用)在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全部由个人承担的从目前搜集的材料上看还没有。我国采用的可以说是一种混合模式,针对不同人群和不同服务 万方数据内容,采取政府全额负担、政府部分负担和由个人支付等不同模式。居家养老服务根据如何付费、如何服务、如何提供的不同分成多种类型。根据费用给付可以分为无偿、抵偿、有偿三种,公共产品性质的居家养老服务一般为无偿服务,如一些居家养老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准公共产品的居家养老服务一般为低偿服务,如针对困难老人发放补贴金等,私人产品的居家养老服务属于有偿服务,如为大多数老年人提供的餐饮送达,医疗看护陪床等【10】。根据在居家养老服务中服务对象需求的不同,简单的可以分为需提供上门的服务和在日间托养的服务。上门服务的内容,可以根据老年人的需要而提供,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日间托养服务,提供日间托养服务的目前叫做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托老所”,主要是为解决上班族有需要护理的老人在白天工作时间的照料护理等内容,日间照料中心一般设置在街道社区,方便为周边老人就近提供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从各地区的实践上看,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生活照顾。直接对老年人本人进行的一些如洗澡、喂饭、陪伴等服务;——健康医疗。如为老年人上门看病、体检、康复护理、送医治疗等;——家务服务。上门提供房屋内卫生的打扫、洗洗衣服做做饭、房屋一些基础设施的维修等;——文化娱乐。一般由街道社区提供的室内外活动场所,并对活动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规范;——精神慰籍。根据老年人的主动要求,对老年人的心理疏导服务,使其精神愉快;——法律维权。提供诸如赡养、财产等方面的参考。此外,在提供这些服务的同时可以使用一些高技术手段,如呼叫服务网络、定位服务等。2.居家养老服务理论体系任何社会保障服务内容的确立可以说都是在基础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建立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也不例外。发达国家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理论背景主要应该是来源于——多元化的福利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理论。我国在吸纳国外居家养老服务先进经验的同时,为了使这-N务内容更好的落实,也结合了中国自身的文化背景、社会发展条件等因素形成自己的理论支撑体系。发达国家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的理论支撑主要有多元福利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理论,且与其工业革命进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多元福利理论强调的是职责的划分和社会参与程度n¨。职责划分主要是确定主体,这一理论突出了将一直由政府提供的社会福利转而6 万方数据由公共部门、非盈利机构、私人部门、社区和家庭共同提供社会福利,政府职能侧重于规划和立法,制定并监督政策的实施;社会参与是要居家养老服务涉及到的各方都要参与到居家养老服务的规划与决策中来,主要是要让接受服务的对象和政府外的其它机构积极参与到其中,这样就能很好的对其内容、措施等进行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发达国家在这个理论的影响下,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改变了过去完全由政府投资兴建养老服务设施这一模式,强调了社会福利社会办这一基本原则,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支持,不再直接提供养老服务,这项方式的变革促进了养老服务的质量的提升。福利经济学,其研究内容是社会提供的经济福利,由英国的经济学家在20世纪20年代创立。其主要思想是分配越能均等化、社会福利效应就越大,通过主张收入尽可能的均等化,逐步催生了“福利国家”的出现。随着国家在收入调节过程中作用的不断加强,国民收入逐步呈现均等化发展趋势。对弱势群体的保障力度也应随着均等化要求在加大,这一群体主要包括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士等。在此理论基础上,发达国家陆续建立了老年福利制度,在为老年人提供基本保障的同时,也为包括居家养老服务在内的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思路u2l。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借鉴了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服务型政府的原则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但同时也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观念,逐渐发展成为有中国特色的代际伦理关系理论n3I。我国主要理论背景如下:服务型政府理论强调,政府要根据社会公众的需求提供服务,同时要给予民众选择服务的权利,把提升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当作根本目标。以这一理论为依据,政府应该为老年人提供多种样式的养老模式,老年群体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的选择养老方式。代际伦理关系理论,中国有尊老、敬老的文化传统,因此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一直都是家庭养老,赡养义务也就由儿女来完成,且老年人也大都不愿意离开家庭养老。我国的《宪法》和《婚姻法》等都对子女所具有的赡养义务进行了规定。法律、传统价值观念、社会舆论都要求子女承担主要的养老责任。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选择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作为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发展模式的客观原因。(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基本功能1.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可以预见,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高龄老人不断增加,社会养老压力将越来越大。特别是独生子女政策实施近40年来n4|,独生子女的父母老年群体逐年增大,有着中国 万方数据传统文化背景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能继续维系,在这种独特的背景下,势必要有一种能够符合我国文化和国力背景的养老模式来满足全社会的养老需求,居家养老服务这一模式是能够使大多数人从心理和经济上逐步全面接受的。可以预见,这种养老服务模式的大规模推进,能够促进代际和谐、缓解养老压力、减轻家庭负担和老年人心理压力,促进社区和谐发展。2.推动政府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动政府改革,着力构建服务型政府,因此当前更加注重的是如何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居家养老服务作为政府推动的主要养老模式,政府必然要承担起主要建设职责,在政策体系、资金扶持等方面要不断完善,势必形成推动现代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我们的政府一直在强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居家养老的受益人群将是全体老年人,所有老年人享受的权利也是一样的,服务层次和水平也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居家养老服务的从开始到结束以及所有的过程中,最能将社会的公平性在各个环节加以体现。3.破解就业难题带动服务业发展养老需求可以理解为一种消费需求,这种巨大且不断增长的需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将成为企业参与的原动力,围绕居家养老服务将要开发一系列的产品,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居家养老最终要落实到人对人的服务,因此将会提供相当多的就业岗位。可以通过对本社区无业人员或下岗职工进行培训,然后分配到需要照料的老人家里。n朝这样,不但解决了照顾老年人人手不够的问题,还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从而为政府减轻了负担,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服务的专业化与多样化上面。 万方数据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比较研究及经验借鉴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有着明显的国情、地域文化特点,我们在讨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不能脱离整个养老的制度体系,本节通过对加拿大、新加坡、香港三个具有代表性地区进行研究,简要概述他们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对他们共性的问题和差异性的内容分别进行了研究分析。(一)发展模式方面1.与工业化进程的同步发展模式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加拿大处在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刚刚起步,养老又开始面临新的问题n6I。在农村地区,由于土地、房屋等财产由子女继承,老年人一般和子女生活在一起,子女有义务赡养老人,而在城市,工业初期的工人工资普遍较低,城市房屋租金较贵,几家人只能在一起居住,儿女们也无力照料老人,这其中,孤寡、五保老人的生活情况更是窘迫。在这种情况下,教会和私人慈善团体开始对贫困老人实施“济贫救困”,定期发放救济食品和衣物,开办收容机构收养孤寡病残的老年人和无家可归者。1908年,加拿大的《政府养老金法》正式通过,由个人缴纳养老保险,政府承担保险管理费用。从法案这些年来了的执行效果看,理想信念还不够。在1908--1914年实施期间,购买人数达到了7713万人,这些人中,又以教师、牧师、技术工匠、小业主等为主,工人仅仅占到4%n7|。1927年,加拿大又出台了《老年养老金法》,由联邦的各省负责具体管理和实施,联邦政府给予补助,这是加拿大第一个由公共财政支出的老年人社会保障法规,但由于限制条件多,最终覆盖范围较小,如在安大略省,1929年70岁以上老人共10万人,但符合领取条件的只有不到4万人,到后期,领取人数虽然有所增加,但也仅占70岁以上老人总数的36%n副。1930年,加拿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建立,当时产生了《最低工资法》、《最高工时法》、《就业与社会保险法》等一系列法案,虽然这些法案最终受制于当时的宪法没有正式实施,但开启了加拿大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尝试之路。20世纪40年代,英国政府发表了《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的报告》,加拿大政府以这个为参考制定了《加拿大社会保障报告》,这是加拿大在福利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文件,其内容在后续的社会保障方案中也有所吸取n9J。 万方数据1940年一1971年,加拿大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开始落实,加拿大逐步实现了社会福利的制度化,形成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障以及社会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此后,从1980年开始,加拿大又开始了新一轮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2.以立法完善促进发展20世纪50年代,新加坡的经济也HJJN起步,很多人没有工作,更不必说给老人养老,政府也没有充裕的资金投入到社会保障中,而且新加坡政府也不会投入过多的资金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因为他们认为给予人们过多的保障金,会更加使这些人群产生依赖心理,而放弃了自我独立的信念。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制度,是新加坡社会保障体系的两个部分。社会福利和大多数国家一样,对连基本生活都无法维持的人民发放保障金或生活必需品等;社会保险是新加坡独具特色的,其由国家强制实施个人储蓄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构成,这个制度于1955年正式建立并开始实施啪1。这个制度成立之初包括的劳动者仅是固定的工人,临时工或个体户都不被包括在内,且工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储蓄,但同时保障的范围也很狭窄,只涉及到退休或者因公致残无法继续工作的公积金会员的日常生活。后来,新加坡政府改进原来的制度,建立了新的公积金制度,扩大了保障范围,除了原来的养老外,还增加了医疗、住房等多个方面。经过不断的改进与完善,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发展为一个综合性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且与当地的实际相适应,成效显著。3.以社会化为主的发展模式20世纪50年代之前,港英政府对民生关注度很低,因此当时香港的教育、医疗、老年福利、救贫济困等福利项目只能依靠慈善团体。直到70年代初,香港成立社会福利署,从兴建公共住房开始,才开始逐步建立相应的社会福利体系,例如1965年,社会福利署颁布了第一个社会福利白皮书心1|,但在这个文件中并没有涉及老年人的福利问题,港英政府认为,传统的中国人都是由自己来赡养老人的,无需政府操心,而政府只需照料孤寡老人。70年代开始,香港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随着家庭功能逐渐弱化,开始成为一个社会问题。1971年,开始“公共援助计划”的实施;1972年,老弱伤残津贴开始发放;1973年,《香港社会福利未来发展计划》白皮书,首次明确政府有照顾老年人的责任,并且建议以社区照顾为重点,以此为重心的各项措施都应加大投入、积极配合;1977年政府发布了绿皮书——《老年服务》,指出养老服务的最终形式要落到“家庭照顾”上;1979年,《进入八十年代的社会福利》这部白皮书,明确了“居家1n 万方数据照顾”和“社区照顾”的基本概念,规定了政府需承担的责任。1981年香港正式进入老龄社会,各类以家居及社区照顾为核心的安老服务开始迅速发展;进入90年代,老年福利取得比较大的发展,1991年颁布了《跨越九十年代香港社会福利白皮书》;1993年开始实行“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以“养、属、为"为目标,稳步推进弦1。4.立足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通过对上述国家、地区居家养老发展过程比较可以看出,其发展经历了“剩余型福利、制度性福利、发展性福利”这一过程。我国目前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实现了剩余型福利向制度型福利的发展转变,未来将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型福利转变。传统的剩余型福利时期,道德因素和政治因素明显,主要由家庭和市场承担,政府介入力度不足,所能提供的也仅是相当于社会救助层次的保障。随着我国社会环境变迁,家庭结构和养老功能的弱化,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等因素,要保障老年人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制度性建设成为重点。目前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还处在低水平、分散化的状态,国家层面没有形成经常化的制度安排,对老年人也限于低水平的日常生活保障,这就难以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更难有效的应对日益严峻的人13老龄化趋势。因此,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在形成以政府为引导的、常规化的制度性安排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配置,在监督管理与资金支持等方面构建长效机制;在规范化运作基础上,不断提升福利水平,丰富服务项目,把适度普惠和困难帮扶有机结合,最终实现从满足老年人主要需求向满足老年多样化发展需求转变,从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向享有较高质量体面生活转变的发展型福利体系。(二)制度体系方面1.多层次全方位制度体系首先是收入保障制度方面,加拿大社会养老金体系非常完善,保障层级多,资金来源渠道广,主要分为3个层级:养老金计划(CanadaPensionPlan)、老年保障金(OldAgeSecurity)、私人储蓄养老保险(PrivatePensionsandSavings)。第一项来源于雇主和雇员的缴费,第二项来源于联邦政府预算,这两项由联邦政府统一管理,第三项由私人保险公司协助完成。此外,针对低收入老年人,还有确保收入补贴(GuaranteedIncomeSupplement)和保障津贴(Allowance)等各项补助资金。统计资料显示,加拿大退休老 万方数据人可以拿到同期在职人员平均工资的80%以上,对于农民来说,政府通过作物保险计划和净收入稳定计划来确保他们的收入。乜朝其次是医疗保障制度方面,主要包括了保险、保健、保障等内容,加拿大实行的是全民免费的医疗制度,1984年,加拿大的联邦政府颁布了《加拿大保健法》。同时,为解决老年人、困难家庭的用药问题,各省还设立了各自的药物保险计划,对困难家庭参加医疗保障给予资金补助。然后是住房保障制度方面,主要推行了住房补贴制度,使人员住房支出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住房补贴分:一般补贴、供应方补贴、与需要有关的补贴三种。其中,与需要有关的补贴是针对住房困难家庭的特殊补贴。同时加拿大向老人提供“住房反向抵押贷款”(ReverseMortgage,RM)业务,贷款后老年人仍然对抵押房屋拥有继续居住的权力,老年人将来可以选择死亡前通过出售房产或其它资金来偿还贷款本息,或将房屋所有权转给金融机构心4|。最后是社会生活保障制度方面,加拿大老人的社会生活保障主要有高领就业保险,高龄税项减免,家政、交通、社区及代养服务等。2.中央政府集权模式的制度体系首先是医疗保障制度方面,分为3个层级:“全民保健储蓄计划、健保双全计划、保健基金计划”。这些制度,以个人缴费为基础,每一个雇员的医保账户由其工资的6%累积而成,是强制性的,用于支付本人和家庭成员的医疗费。这对患一般病的人来说是足够的,但应对重病、慢性病产生的大额费用和长期费用就不够了,为此,政府又制定了这个“健保双全计划”,居民可以自愿参保,体现的是一种共担风险的机制。在后来,新加坡政府又成立了专门的基金,对无任何能力支付医疗费的人进行资助。其次是收入保障制度方面,这就是很有新加坡特色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按照制度规定,每个雇员按照规定,在每个年龄段都需和其雇主按照工资比例向其账户中存入一定的资金,该资金中的一部分可用于退休使用,以保障老年人的收入。然后是就业保障制度方面,新加坡政府长期以来把鼓励就业、扶助就业、确保就业作为基本国策,注重就业培训,推出职业再造计划,力促全民就业。职业再造计划是指对现有的工作岗位进行改造,或提高岗位的职业形象,以增加其对公众的吸引力;或改善岗位的工作条件,美化工作环境、提高待遇福利等。通过这些努力,促使公众就业或激发公众的工作热情。而这一计划地实行,效果显著,很多人实现了失业后再就业,从而促进了社会发展。1, 万方数据最后是住房保障制度方面,新加坡制定了“居者有其屋"计划,该计划以公积金为强大的资金后盾,为无力购买私人房屋的居民提供公共住房。3.补缺型制度体系首先是收入保障制度方面,在收入保障方面主要是实行“综合援助计划’’,该计划面向有需要的贫困家庭提供经济援助,使其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享受援助的对象中有一半以上是老年人;再有“公共福利金计划”,这主要是对高领老人和严重残疾者提供的补贴,享受这项福利的人群中,老年人占到80%以上;从2000年开始,香港实施了具有社会保险制度性质的“强积金”制度,目前已经覆盖了香港的绝大多数就业人口,免除了其后顾之忧,但由于实施时间短,效果现在没有办法评估。心5其次是医疗保障制度方面,香港在为老年人提供了社区基层健康服务,全港地区都设立了老年人健康中心,政府提供的医疗服务强调预防性、持续照顾性和基层照料的理念,不仅仅是为老年人治病。然后是住房保障制度方面,香港公屋优先提供给老年人,目前对全港不同类型的低收入老人推出不同类型的安居计划,如“共享颐年计划"、“家有长者计划”、“新市乐天伦计划”、“高龄单身人士计划”等,同时也向收入高的老人提供私人服务。最后是社会生活保障制度方面,多种多样的老年社会服务在香港老年社会福利中很有特色,绝大多数服务内容有非政府组织来承担,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居家或社区支援服务,为的是老年人可以留在家中颐养天年;另一种是院舍照顾服务,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照料服务。同时政府还提出了“老有所为活动计划’’,是老人成为义工的主力军。4.统筹规划,完善我国养老制度体系通过对上述国家或地区居家养老服务制度体系的比较可以看出,基于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国家(地区)性质,其制度内容不尽相同。加拿大是典型的福利国家代表,其制度体系为普惠型福利体系,将社会保障主要归入政府职责;新加坡则由于地域面积小,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家庭观念重,在其制度体系上则强调中央集权及家庭责任;香港由于其殖民地历史,政府长期缺位,因此其制度体系更侧重于社会化。这些地区普遍社会经济发展起步早,水平高,在经济发展初期就开始建立较为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近几十年的不断完善发展,其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涵盖了各个层面,制度间紧密结合、操作实施便捷。加拿大和新加坡早年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强制养老金13 万方数据制度,香港的养老金制度虽然起步较晚,但在起步前有公务员退休金制度和企业年金制度,且这些地区的养老金水平较高,能够满足老年人享受养老服务所需。此外,考虑到老年人医疗保健支出占全社会医疗保健支出和占养老总支出的比重均较高,加拿大实施了由公共税收支持建立的全面医疗保障制度;新加坡在老龄工作中,政府主导性体现明显,除进行政策制定外,还直接参与到如房屋建筑、服务提供等具体工作中去,在人群中宣扬“孝道”,并出台了世界第一部“赡养父母法令”。香港政府对养老方面采取的是“积极不干预”,商界积极资助各类慈善团体,鼓励员工参与各类义工组织或慈善活动,慈善和志愿氛围浓厚,在服务领域,各类非政府组织尤其是慈善组织发挥了主导性作用,在全港社会逐步形成了争相举办福利事业的良好氛围。这一方面我们需要首先从社会保障制度整体建设的高度进行规划,使之成为养老保险的延续和提高,真正让老年人享受到“六个老有"目标。使老年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定位与整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与残疾人保障、妇女儿童保障等弱势群体的保障相适应、相补充、相配合、相促进,避免制度建设的特殊化及碎片化,保证未来规划的健康运转和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也要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区域文化特征明显的特点,充分放权地方,要求地方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做到省一级的制度统筹。(三)服务内容方面1.以医保为主的多元社区服务加拿大推行了老人社区照顾服务模式,在每个社区范围内,建立一个多功能服务中一tl,,为老人和照顾者提供服务,其原则是“帮助老人尽可能的留在家里养老,推迟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时间,维持老人的生活水平,为老人参与社区活动提供机会,同时为家庭照顾者提供培训和援助服务”。在加拿大,把日托型养老服务中,tl,列入机构养老范畴。为老服务体系是养老保障服务能够正常运转的支撑,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和社区体系的健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社区服务的主要载体,实行合作治理,将政府责任与市场经营相结合,明确政府职责,充分下放权力,同时把社区建设作为地区公共服务建设的主要内容,通过社区来开展对基层大众的服务,有效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142.政府提供全方位服务新加坡政府设立了跨部门委员会,以增强老年人就业和经济保障作为老龄工作重 万方数据心,将“原地养老”(aginginplace)确定为“成功老龄化"目标的战略重点。其老年人在社区可以得到全方位照顾,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家务助理服务、交友服务、社区个案管理服务,主要由社会工作者或护士提供。此外,照顾老年人的家庭成员也可以得到社区支持,社区为照顾者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求助热线、转诊、协调、支持小组、培训、外展服务和公众教育等。在社区邻里层面,设立“邻居联系和老年人活动中心”和“老年人日间护理中心’’。3.社会组织提供服务香港的居家养老也是对老年人的社会服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臻完善。长者中心服务,是一种为老人和为老年人护理的人员提供地区和邻舍层面的社区支援服务,使其就近接受多元化服务,包括区域中心、邻里中心、活动中心三种类型。其中,长者区域中心负责协调本地区和其它地区的服务资源,设有长者支援服务队,主动发现有潜在需要的长者,组织义工团队,对长者进行探访、服务等;长者邻里中心定位在邻里,提供便捷服务,其服务范围是社区的全体人群,为有偿服务;长者活动中心就是提供场地,满足社交、娱乐活动需要即可。长者社区照顾服务主要为不愿入住院舍但体弱多病的老人提供一个可以继续留在家中生活的机会,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日间托老机构,为日间缺乏家人照顾的老人提供各种服务,另一种是综合的家居照顾服务,可以提供上门的多种服务内容的家居照顾。其他社区支援服务主要包括:针对为老服务人员的“支援服务”、旨在帮扶残疾人士的“家居改善”、陪护老年人外出旅游的“度假服务”等。4.以人为本,确定服务内容这些地区的社区照顾内容基本涵盖了居家养老服务所涉及到的各方面,且都提供了对照顾实施者的支持,建立了专业化的服务队伍,使居家养老服务能够真正得到实施。除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外,都十分强调要提高老年人对社会活动的参与度,进一步从精神层面解决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我国在这一方面,应明确尽早政府、社会的职责。政府提供:对政府保障对象(五保优抚对象)承担起全部保障职责:对贫困家庭(低保对象)给予养老补贴;对高龄老人给予特殊补贴;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事业提供政策优惠、制度保障,以及所需的土地、房屋等基础设施。同时,要依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主要针对老年人医疗登记制。社会组织应具体实施好居家养老服务保障和社区照顾的主要内容。15 万方数据综上,这些国家和地区逐步形成了,完善、高水平的法律法规,广覆盖、管理现代化的养老保障体系,这些是与其人口数量少,人均收入水平较高高相关联的,对处在社会保障体系还在逐步完善过程中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启示:一是要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适应的养老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养老金的替代率,同时还必须要考虑到我国农业人口比重远高于西方国家这一实际问题;‘矧二是建立多元化的保障制度,促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加拿大和香港社会保障体系明显具有福利多元化特征,政府与非政府、盈利与非盈利组织合作,各种力量广泛参与,保证受众覆盖到各类型国民,合理的界定了各方责任,这种责任的确定不是说把某种职责固定到某一方是正确的,而是说要明确责任方,香港居家养老服务的特点就是明确各方职责,且长期不变,这样让受众和市场的利益诉求都能通过合理的方式反应出来,同时其在不同职责分工的基础上又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机制;三是立法完善,健全的社会保障法可以说是加拿大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障制度)正常运行的保证,加拿大的每项保障计划都有相应的法律支撑,同时加拿大注重培养专业的工作人员;四是强化地方政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和中国大陆具有同样文化历史背景的香港和新加坡各自发展出了不同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大陆地区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差异很大,应强化地方政府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职责,将工作落到实处。16 万方数据三、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起步较晚,大部分地区正在进行探索和试点工作,法律体系也正在不断建立和完善中,虽然有西方国家和香港、新加坡、台湾等华人集中的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可以参考,但面对人口基数大,特别是农业人口众多这一特殊情况,迫切需要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并促进其逐渐形成科学的制度体系。(一)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模式探讨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模式,需要特别注意我国当前城镇化程度较低,农业人口众多,特别是留守人口集中在老人和儿童这一现实情况。这就需要区别城乡进行思考,在将来,随着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必然将城乡统一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1.城镇地区发展模式目前,在城镇地区,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在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四种模式: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模式,政府扶持——专业组织运作模式,政府引导——社会组织自主运营模式,多元主体介入——系统性发展模式口7|。下面做详细阐述: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模式下的政府起主导作用,负责设计规划、政策制定、资金支持、监督评估等工作,其作用贯穿于居家养老服务的各个环节。这个模式能够以很高的效率进行运作,但问题是这也同时会占用较多的公共性资源,这一点和国家对社会福利要以社会化的模式进行发展的方向相违背。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养老金保障水平,除基础养老金外,增发高龄老人补贴资金,例如在北京,80岁以上老年人的人均养老金每月达到600元以上b引;二是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建立敬老院等长效资助机制;三是区分人群给予政府补贴,对贫困老年人根据其贫困程度给予全部或部分养老服务补贴。在政府扶持,专业组织运作模式中,政府通过政策制定,并为社会上的服务组织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还要对其服务进行监督。社会组织一般都通过与政府合作,或者以竞标方式取得服务资格,政府向其购买服务。政府就逐步可以不再具体承办养老服务,其服务对象一般面向全体老年人,对于政府保障对象,理应由政府承担其养老服务费用。政府引导,社会组织自主运营模式主要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出现,因为这种模式下的社会组织需要有更大的自由空间。组织独立自主的进行管理运营,主要依靠优惠措施和服务竞争发展,政府只起监管作用,将选择服务的权利交给老年人自己。 万方数据多元主体模式也可以说是上述三种模式的混合模式,是养老服务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主要出现在经济发达、社会服务业发达的地区,前面介绍的香港地区养老服务模式就是这样的模式。2.农村地区发展模式对于城市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我们进行了分析阐述,但这种方式更适合于城市中心去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但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居住情况复杂,以前农村地区只有为农村五保供应对象服务的农村敬老院,河北的肥乡县深刻领会到发展农村居家养老的重要性和前瞻性,几年前,河北前屯村的成立了“互助幸福院999这个模式就是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在农村成功实施的一个典范。该院由村子集体提供场所,政府补贴,村民自带生活用品集中生活进行互助养老b9。这种模式尤其适合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不但解决了老人无人照料、无人陪伴的问题;还替子女解决了后顾之忧,可以更好地发展事业;同时还增进了村民情谊、党群关系,使全村上下团结一心、和睦共处。这一养老模式已经被实践证明,能够适合广大农村地区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已经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二)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制度探讨居家养老服务在我国的政策制度,可以看做就是对当前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法制化、规范化现状进行分析。法制化是指用法律和制度去规范和约束各种社会行为,法制化是要建立一个以法制为主导的社会,实现依法治国,即法制现代化m3。这代表着一个国家可以展现的综合现代化的水平。1.政策的法律渊源法律渊源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法律的历史传统或历史来源;二是法律产生的根源;三是法律的文件来源;四是法律的形式渊源¨¨。在我国,法律渊源包括正式和非正式两种:正式法律渊源——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等;非正式法律渊源——政策、习惯等。从我国一党执政的基础看,执政党的政策就能够作为非正式的法律渊源(但其不能代替正式的法律渊源,可以经过立法程序后成为正式的法律渊源)。2.相关政策制度内容宪法是每一个国家的法律基础,我国的宪法对养老服务也做出了说明,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 万方数据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第四十九条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m1。宪法强调主要承担养老责任的是在在家庭,是要强调家庭成员,应该对老人的生活进行照料,同时还要在感情上关新他们。《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社会保险法》这两部法律法规,就基本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框架,对涉及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等内容也做了明确规定,这两部法律是构成我国养老法律框架体系的基础内容№3。此外,还有一系列有关养老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养老规划等行政法规,就比如:一是《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民政部1999年)。这个办法规范了养老机构的性质定位、服务内容、建筑标准和管理制度;二是《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民政部2000年)。这个办法强调可以对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进行推进,进而构建多元化的社会福利体系;三是《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国务院2006年)。这个意见指出了要鼓励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业;四是《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老龄办2006年)。要求各地政府制定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具体规划、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建立社区服务网络,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五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务院2011年)。提出要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初步实现全国的老年人人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障,提出了“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H4|。各地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也出台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养老服务发展规划等地方性法规。(三)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当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模式和政策制度的分析,不难发现这两个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1.发展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当前我国还处在探索阶段,各地发展模式不同,但还是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模式僵硬普遍缺乏人性化。目前各地的发展模式多数不切实际,具体落实起来存在很多困难,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例如很多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选择了以税费优惠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发展模式,但养老服务机构在按规定办理优惠政策时耗时耗力,甚至有些合法登记注册的机构成本远高于不注册登记的机构,造成了部分机构宁肯19 万方数据不选择享受优惠政策。——服务主体单一。大多数地区在制定养老服务规划时强调了“政府主导"这一内容,虽然后续也说明了需要社会的参与,但往往是政府部门大包大揽,有些社会机构想参与时,又缺乏明确的规定,导致无法帮助政府分担重担,与“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基本发展要求相违背。——服务形式单一。发展模式过散、服务内容单一,同一地区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经常出现同职能、同内容的模式换个名字重新出现的情况,社区居民针对不同的机构名称难以正确理解,这种情况的出现中央机构要负起一定的责任。同时服务形式基本停留在对老年人的家政服务阶段,必要的医疗保障和针对老年人的心理慰藉都没有明确的规划。——政策碎片化严重。各地在确定发展模式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或者有了规划不遵照执行,经常是就事论事,领导关注哪方面重点就制定出台哪方面政策,有时候政策之间不衔接,甚至出现相互抵触情况。——对农村关注较少。对农村老年人的保障重点仍旧是五保优抚对象,资金也主要投向这些地方,面对农村空巢现象的加重缺乏有效的应对手段,出台有关为了促进农村居家养老方面发展的具体政策较少。2.政策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存在立法层次低、覆盖范围窄、监督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一是缺乏一部独立的、专业性有关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法律。我国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规定了“老年人的养老主要依靠家庭”,这个规定,目前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国家2000年颁布的《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虽然对政府引导与社会举办相结合、家庭养老与杜会养老相结合进行了强调,但只是做了原则性的陈述,缺乏可操作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复杂,不是单独一部法律所能涵盖的,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配合。目前很多有关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尚没有任何法律规定,如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的标准、市场运作方式、服务人员的要求、居家养老纠纷的争议处理等。法院受理有关养老方面的案件时,大多是使用《消费者权益保障法》、《民法通则》中的相关条款进行办理,是从消费服务的角度进行分析,而非专门的居家养老服务合同法n5J。二是现有的行政法规没有形成体系且法律效力层级低。由于我国正处于探索阶段,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规定多集中于地方规范性文件,连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都很少涉及到。当前,除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外,其他有关于居家养老的规定则更是集,n 万方数据中在地方规范性文件中,立法层次非常低,缺乏全国统一的、专门的单项法律规定瞳5|。各地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不仅仅欠缺了权威性、强制性,而且执行起来的矛盾点也会造成效率也不高,执行效果必然也大大折扣。同时也使得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一些根本性、共同性、长期性、全局性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此外,政府各部门、政府与市场、民间组织之间都需要相互协作,还需要地方财政部门的资金支持,卫生部门建立老年医疗服务机构,文化部门重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等等,只有各部门紧密配合,才能够在居家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中,提供有力保证。三是对社会办的养老服务机构缺乏长效保障机制。近些年来,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势头良好,通过相互渗透发展,已经逐步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形成了政府、民办机构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n7|。但是现有法律体系在民办机构的社会地位、优惠政策、资本准入机制等方面存在缺失。对民办非营利机构的管理体制规定不完善,敬老院不能单独承担责任,其所有的社会经济活动法律后果只能全部由政府承担。此外,政府出台的促进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优惠政策,在土地、房租等大额支出上也难以形成有效力的手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省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2l 万方数据四、完善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通过上述理论、现象的分析,在对一些国家或地区进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得出的经验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模式和政策制度体系,找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发展模式和政策制度体系两个方面,同时这两个方面又是相互影响的。下面从优化发展模式和完善制度体系这两个方面探讨并提出,在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一)优化发展模式最理想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并不是所有模式优点的累加综合,只有与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水平、与居家老年人养老需求相适应的居家养老服务才是最科学、最有特色的发展模式。因此,每个地区都需要参照居家养老服务的一般标准,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及本地区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灵活开展各项养老活动。那些典型地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实践仅为参考之用,不仅要批判性地吸收其他为居家养老服务实践的优点,还要结合实际加以调整,为社会化发展提供参考。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别明显,发展模式必然要符合地区实际情况而有所区别,但一些主要模式原则应该共同遵循。1.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老年人是整个社会的财富,而尊老敬老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各级政府颁布的有关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文件中,可以发现“以人为本’’是首要的指导思想。强调居家养老服务制度措施的人性化,就是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老年人在年轻的时候创造了社会价值,在年老之后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与赡养。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所提供的服务同时具有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这就要求既要有机构养老规范化和专业化特点,又要有家庭养老的独特的人情味。遵从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一是老年人既是服务的接受者,还是为老服务的重要参与者,要尊重老年人意见;二是服务项目要贴合老年人需求,在服务实施过程中,接受老年人的监督;三是一切从人实际出发,避免胡乱拍板现象的出现,进而降低“面子工程”出现的概率。当然,这些行为只是“人性化”服务理念的一部分,我们还需要在为老服务实践中不断丰富人性化的内涵。2.以政府引导为基础鼓励多元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吸纳了更多的服务提供主体,每种类型的参与主体根据自身特征 万方数据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作用,有效地满足了居家老年人各方面的养老需求。因此,必须要坚持政府引导下的居家养老服务的多元主体参与,既规范了参与各主体的行为方式,使之有序发展,又充分保障了发展所需的灵活性。纵观国外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历程,其服务的参与主体最初只包括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接受者两类,服务提供者仅限政府有关机构以及少量的志愿团体,服务接受者仅限于老年人本身。随着社会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也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营利组织与非营利性组织、正规的服务人员与非正规的养老服务队伍一起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服务的接收者也从老年人本身扩展到老年人及其家庭中的主要照顾者。应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第一,合理充分的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虽然直接参与到居家养老服务中较少,但起着主导作用,通过制定政策,做好方向引导和监督工作,努力协调资源,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宏观调控上,做好政策引导,调动更多的力量参与到为老服务领域,如政府中的立法机关要健全相关法律,行政机关需完善制度、加强监管,而具体服务项目则交给民间组织或老龄企业具体实施;二是合理界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责权,如在社区老年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上,应该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因为基层政府更加了解情况,能够合理配置养老服务资源;三是退出一般性经营领域,坚持探索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的模式,避免政府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现象的出现。第二,充分调动社会组织的积极性。民间志愿团体等非政府组织是最早开展老年服务活动的,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出于稳定社会秩序等统治需要开始介入这一领域,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人力、物力等资源。发达地区的经验告诉我们,针对居家老年人的志愿服务属于民间弱势群体的互济行为。这些志愿组织由妇女、学生、公职人员等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人员组成,这些人深入老年人群体,开展具体的养老服务项目。在瑞典等北欧国家,子女并没有瞻养父母的义务,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将养老作为政府、社会的共同责任,号召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提供为老服务。养老服务领域的宽泛范围,需要各种类型的社会力量的参与,发挥自身优势,为老年人更加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在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非政府组织积累了丰富的为老服务经验,与老年人的联系更为密切,他们的参与,有着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在现阶段的中国城市社会组织结构中,街道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也是一为老服务的主体。从国外经验看,非政府组织是一队主要力量,因为非政府组织的活动日益体现专业化,他们可以承包政府投资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如日本的“铃之会”由社区内的热心人士组建,定期开展活动,’1 万方数据解决小组内老年成员的问题和困惑。而且由于日本针对老年人的法律法规较多,非政府组织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帮助老年人解读政府的法律政策。中国香港地区的非政府组织,其成员由社会工作者和义工构成,实行社工带义工的形式提供专业为老服务。非政府组织每年向政府申请服务项目资金,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活动,维持自身运营。他们不仅直接提供服务,同时也逐渐介入养老服务的监督评估体系,为政府养老政策的制定、实施提出政策建议。第三,要积极稳妥的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大众观念认为,养老服务“无利可图"9造成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然而根据有关专家评估测算,仅就我国目前的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家政和护理服务两项服务项目内容而言,潜在的市场规模会超过700亿元¨7】,今后还会逐年增多。可见,中国养老产业潜力巨大,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也在增强,这就刺激了公司企业进驻居家养老服务领域。美国现在已建有专业的服务公司,如美国专业经营老人社区的埃玛客公司等。为鼓励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利用我国现行“营改增”税制改革的大好时机,为养老服务产业确定合理优惠的税费水平;二是为养老服务企业发展建立贷款贴息政策,支持社会力量投入养老产业建设;三是扶持带头企业,每个行业内的带头企业必将促进行业的大幅发展,因此要选择合适的地区,扶持几家具有相当规模的带头企业,以带动和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全面发展。第四,转变观念以更灵活的思路强调家庭的作用。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可以大大减轻子女等家庭照顾者的赡养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子女赡养老年人责任的消失。在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中,要重视和发挥好每个家庭成员的作用。子女等亲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老年人的养老选择,从目前研究结果来看,大量研究集中在政府、社会组织等力量介入居家养老服务,而对子女等家庭成员照顾老年人的研究较少,从实践来看,在香港等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较为完善的地区,将照顾老年人的家庭成员也纳入服务对象,为其提供暂息服务,缓解子女长期照顾老年人产生的压力。在强调家庭作用基础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逐步转变传统观念,将家庭成员作为居家为老服务的对象,而不是服务提供主体;二是要为家庭成员履行养老义务提供便捷环境,尽量减轻其体力负担和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三是加大社会宣传,鼓励大家正确理解家庭在养老中的作用,既不一味强调养老义务,也不要完全照搬西方不需要家庭承担职责的做法。第五,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作用。传统观念里,老年人一直被认为是被照顾者,还被列入社会弱势群体。但在新加坡等居家养老服务操作较为成功的地方,老人不仅是单向,4 万方数据的服务接受者,同时也会主动参与到服务提供活动中。“参与”是联合国“积极老龄化”的三大政策支柱之一,老年人可以参与适合其参与、并有意愿参与的一系列活动。如社区老年人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认领社区公益岗位,担任义工,参加青少年教育活动,一些低龄健康老年人参与照顾高龄老年人,帮助双职工家庭照顾小孩儿,掌握一定技术的老技师在退休后仍发挥余热,向社区内的青年人传授技艺,等等。老年人除了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外,还有一些老年人退休后仍选择再次就业,联合国制定的《马德里老龄问题行动计划》中就提出“为所有想工作的老年人提供机会”的目标。在新加坡,有一个“退而不休协会’’,退休老年人凭靠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技能,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继续为社会做贡献,同时增加个人收入。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是维持老年人社会关系的重要途径,其可以有效规避独居引起的社会隔离和孤独感。第六,促进各参与主体间关系的和谐。在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国家、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在提供老年服务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互挑战、互为动力机制的关系模式。可以预见,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过程是长期的,这期间,各参与主体需要协同发展,相互支持,进而形成科学合理的、多渠道的、规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以美国的发展模式为参考,在其经济危机期间,财政紧张困难,难以支持政府投入养老服务,美国的养老服务开始市场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私人机构,渐渐通过向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方式进入老人服务业,我国也要逐步这种方式促进第三方机构的发展壮大;二是真正认识到多方参与的重要性,前面提到了政府的引导作用,引导不是主导,政府不能大包大揽,从历史发展经验看,养老服务属于市场需要提供的内容,政府过度参与必然造成资金浪费,效率低下。在居家养老服务提供过程中,每个参与主体的功能都不可替代,这就需要各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相互合作才能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3.内容形式多样化居家养老服务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既有面向全体的基础性服务、也有针对特殊群体的个性化服务,如针对残疾老年人的辅助设施建设,痴呆老年人的特殊照护,以及面向高收入或高学历老年人的高端产品研发等。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在实践中,以家政服务的发展最为充分,而法律维权和紧急救助这两个项目需求的老年人较少,使用频次不高,医疗保健服务和精神慰藉服务目前尚停留在低层次水平,缺乏深度和专业性。根据这些服务项目的实践情况,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可以从老年人居住环境改造、医疗保健和信息通讯三个方面分析养老服务的发展’气 万方数据趋势。第一,对住所环境设施进行改造。现实生活中,一些家庭选择将老人送往养老机构,是由于养老院有相对完善的为老服务设施,能够为老人提供周到的照顾。推广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将老人留在社区、留在家里,也需要改造老人的居住环境,包括居家设施和社区内为老服务设施。例如上海亲和源社区是一个专门供老人养老的社区,设计理念完全从老人需要出发,在老人的居室安装有便于轮椅、担架进出的房门,浴室内铺设防滑地板,社区内的各建筑物之间都是连廊相连的,一切都从老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当然,普通的居民区不需要太过完善的为老服务设施,但也有必要将老人居住环境进行改造,对老人使用频率最高的卧室和卫生间需进行无障碍改造,如采用防滑地砖,浴缸、马桶旁设置扶手等,社区内要有老年人活动中心,具有健身器材等设施,供社区老人集中休息、娱乐。第二,完善医疗保健措施。西方国家不仅重视老年疾病的治疗,而且也非常重视疾病的预防,综合性医院内设有老年人专科病房。例如,在英国建设有“地段医院”,主要在社区内组建专门的针对老年人的医疗队伍,随时随地的为老年人解除病痛。由于慢性病一般无法一次性治愈,改善老年人患病期间的生活质量则成为社区照顾的重点内容。在北京,一些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开始尝试对慢性病老人进行登记管理,重点在于疾病预防和健康咨询,以帮助老年人心情愉快地度过晚年。在我国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提出要完善社区基层卫生服务建设,增强社区医院的治疗应诊能力,提供预防保健服务,为常见病、慢性病等提供基本医疗,全科医生要逐步面向固定的服务对象等,以期望通过制度手段,将医疗保障系统的入口限制在社区层面,解决老年入就医难的问题。第三,信息通讯。在我国一些落后的社区,老年人的邻居或志愿者只能通过“向天看窗帘,晚上看电灯"的原始方法对老年人情况进行跟踪。老年人虽然需要更多的照顾,但是24小的跟踪式照顾是非常困难的,这就要求完善的、便捷的居家养老服务通讯设施作保障。如在甘肃兰州地区,正在积极建设“虚拟养老院”,通过信息技术为每位登记老年人建立档案。遇到紧急情况时,老年人可拨打“一键通”等通讯设备,信息中心可以迅速调出呼叫老人的信息,并进行有效救助。在未来的发展中,“智慧养老”必将成为一个世人瞩目的重要发展方向。不仅是通讯设备,与老年人相关的其他电子产品也必将涌入市场,然而这需要政府及其他主体提供有力支持。在今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中,我们可以依托日趋完善的社区信息网络平台,建设起高效便捷的为老服务信息系统,提26 万方数据供电话热线、信息网络、紧急救援等综合性服务。目前,我国在养老服务项目设计过程中也有过征集老年人需求意愿的行为,但是由于居家养老服务主要由政府出资提供,因此还处于“提供方利益”主宰和指导阶段,然而当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成熟时,应将服务项目的“资源导向”转向以使用者或顾客为中心的“需求导向’’。4.立足国情循序渐进在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其他涉及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中,我国一直强调居家养老服务开展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应该按照不同区域、不同老人群体等,设定若干发展阶段,步步推进。可以以以下两个思路进行:第一,居家养老服务开始由城市逐步向农村延伸。无论是国外的社区照顾,还是国内的居家养老服务,都是先从城市中的社区开始的,而后延伸至农村地区。“十一五’’期间,由国家设定的居家养老服务的目标就是“在全国的广大城市社区,基本建立起多种形式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并同时积极向农村地区推进”。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居家养老服务还未大面积开展,即使在城市,也是特定社区在开展服务试点工作,居家养老服务尚未普及。农村地区由于交通闭塞,社会组织发育不完全等原因,难以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活动。但农村地区也有其自身特点,农村用家养老服务将成为我国未来养老服务的重点研究公关方向。第二,从困难老人入手再普惠到全部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优先满足经济上处于弱势或者身体上上处于弱势的老年人的需要,但其发展趋势必然要求惠及每一位老年人。老年群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类别,如经济状况好坏、男性老年人和女性老年人、有配偶的老年人和丧偶老人、少数民族老人和汉族老人以及迁移老人和户籍老人等。在有些地区的实践中,开展的针对不同老年群体,提供有差别的服务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发展趋势。在今后的居家养老服务中,逐渐将服务对象范围扩大到所有老年人,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的普惠式发展的最终目标。(二)完善制度体系政策制度体系的完善应当从此项制度设计需要遵从的一般性原则出发,明确发展方向和最终目的,逐步完善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1.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法律原则是指在一定的法律体系中,能够为法律规则提供出来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指导性的法学理论原理和价值准则。法律原则对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具有重要27 万方数据意义。我国在制定居家养老服务法律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下基本原则:第一,与我国宪法相一致的原则。《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其他任何法律法规的制定都应该符合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首先,制定法律的主体是由宪法确定的。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制定机关都必须有宪法赋予的权利,不能越权制定法律,否则无效,其次,制定的内容要符合宪法规定。内容合宪是指制定的法律内容要符合宪法的精神和原则,最后,法律制定的程序要符合宪法规定。第二,与我国的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原则。社会保障的发展受到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在为有关社会保障项目标准立法时,必须从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国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特征。同时,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也会对社会经济制度产生重要影响,居家养老服务的超前和滞后都不利于社会经济及其自身的发展。如果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虽然从短期来看可以减轻国家的负担,但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服务需求,这样不仅侵害了老年人的权利,而且也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如果居家养老服务水平高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短期内虽然可以快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但是从长远来看,快速增加的政府财政负担,影响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资金,最终将制约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制定居家养老服务法律过程中,一定要考虑本国的实际情况,尤其是经济发展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老年人的权益,促进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三,注重社会公平原则。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可以说是在所有法律体系中最能体现出社会公平价值的法律体系。公平在国有国家都是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建立所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其基本原则之一。这是要求我们一定要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要忽略让全社会的弱势群体也能够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要求。而居家养老服务可以看做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也必须在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遵循公平原则。第四,权利义务相结合的原则。每个人的权利与义务都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性首先表现为不可分割性,即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其次表现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居家养老服务法律关系实质上也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法律中规定的主体,在依法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比如,老人在享受其他主体提供的服务的同时,也需要承担缴费义务等。第五,统一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每项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努力做到统筹兼顾。成立专门的机构实行统一领导、进行统一规划、制定统一政策是必然选择。各部门、地区之间的相互协调,高效配合也是做好这个系统工程的2R 万方数据必要保证。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坚持统一性的原则下,还要强调周家养老服务的多样性。目前我国全国各地进行的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均在顺利开展中,不同地区根据自身情况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第六,遵循“社区服务居家养老"的理念。居家养老服务尊重了老年人的意愿,使其可以在自己家中生活,同时,还解决了机构养老带来的高昂费用和设施不足的问题。在不少发达国家,虽然家庭结构趋于核心化以及女性就业数量增加,但在养老问题上仍然坚持“家庭责任第一”、“社会与国家责任为辅”的原则,充分肯定养老方面,家庭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家庭成员的作用。同时社区的功能不断增强,社区不但可以直接为老人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还承担着沟通社区内老年人与政府机构的重则,从而获得政策支持,更好地作用于居家养老服务。我国传统在家庭进行养老和“远亲不如近邻”的观念,想必可以为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进一步提供有利支持。2.需要完善的主要内容一是需要对主体问题再给予明确。居家养老服务的主体包括:供给主体、运营主体。——供给主体,主要指从事养老服务的机构,由专业的护理人员组成,其它服务人员处于协助地位。——运营主体,可以将中央部级主管单位和地方各级管理机构看做运营主体。中央一级的主管单位如民政部、发改委、人社部以及地方的老龄委。这些机构主要负责有关法律政策的制定实施、对服务供给主体的监督,以及向上级主管机构提供政策建议的职责。居家养老服务法律规范按照中央政府一一地方政府一一街道、社区居委会或者民间组织养老机构层层落实。在中央政府层面,职责主要就是为居家养老服务制定、谋划其发展,并将这一点其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多方面对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各种支持。地方政府作为居家养老服务法律法规管理者、监督者和维护者,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府各项法律政策,各个街道、社区居委会、民间组织具体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尤其在社区层面,一定要及时发布居家养老服务相关信息,建立和落实服务机构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运作方式。二是适时扩充居家养老服务的对象。传统的老年福利对象比较窄,只包括“三无’’老人,即无赡养或抚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人,这些对象是老年福利的核心,也是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对象。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快速加剧,民政部应采取具体措,q 万方数据施将老年福利服务对象公众化,先是把一部分公办养老机构向社会老人开放,继而开展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示范活动,以此扩大受众范围。当前,居家养老服务对象除了“三无老人”外,还应该包括低保家庭中的老人、特困老人、困难优抚老人、子女残疾无人照顾的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人以及80岁以上无子女照顾的空巢老人等。三是要明确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这不仅包括服务的具体内容,还包括服务的形式。——开展生活照料与家政服务。由专业服务人员或志愿者来照顾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并承担家务劳动等。——开展医疗保健服务。各种类型的医疗机构都应主动帮助老年人进行体检、诊断、治疗等,且应比对待普通人更具耐心。——提供文化精神慰藉等服务。主要通过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和社区服务人员、老年协会、志愿者等,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活动。经常上门与老年人进行交流,给老人以精神慰籍,并鼓励老年人参加各种活动,娱乐身心。在老人自愿的基础上,还要有定期的心理咨询活动,帮助老年人排解心理压力。——提供紧急救助服务。老年人面临着很多突发疾病的危险,因此要建立紧急救助网络,方便老年人的及时救治。——提供法律维权服务。老年人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居家养老服务应该为有需要的老年人,其提供必要的法律维权服务,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3.需要强化的管理机制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的。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知法犯法行为的发生。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制度体系的逐步完善,不断加强对居家养老的制度管理。一是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制度的管理。首先对进入主体要提出明确的准入要求,这是规范化扶持社会办的养老机构的重要措施;其次,要制定各类服务标准,针对不同种类服务的质量、应达到的标准及为达到标准的处罚措施,都应有明确的规范,还可以让服务主体与接受服务的老年人签订协议,使服务公开化,让老年人做到心里有数,踏踏实实地接受服务;最后有关部门可根据规定对服务机构实行监督管理,若有不符合规定的,可按照处罚措置予以处罚。此外,跟踪调查的最终目的是要及时调整政策等相关性文件,以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总体上说,各地养老服务的组织、管理部门要做好宏观管理工作,对居家养老服务实行动态管理,保障居家养老服务高效、有序的发展。二是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绩效评价。评价体系应该包括需求评估和服务质量评估1n 万方数据两个方面。建立老年人需求评估机制,根据评估情况,按照评估结果对特殊困难老年人进行居家养老补贴,但在提供补贴之前需要对老年人进行评估,对申请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经济收入状况的核定要有统一的、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估标准和工作流程,以保证政府补贴的资金,用在最困难的人身上。对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老人,逐步引导他们形成“服务需要花钱买”的消费理念。需求指标体系主要侧重于老年人需要生活照料的具体程度,LV,!zH老年人的家庭经济条件、家庭照料能力,还有最主要的——老年人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等。还要建立老年服务质量的评估机制,通过制度性的评估,加强对服务组织和人员的监督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制订奖惩措施,实现养老规范服务。通过评估,可以促使服务机构树立真诚为老年人服务的理念,努力开发多种多样、富有个性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特点老人的个性化需求。授权相关福利单位制定评估标准范本,并负责指导相关管理部门对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估,以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业的健康有序发展。4.需要对相关政策进行整合完善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必然也有着其各自优点,不能随意的就相互替代。在研究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时,不能与其他有关的老年服务制度割裂开,因为它们同处于中国老龄事业体系之中,是一个统一体。在现阶段特殊的人口结构、经济发展背景下,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应该是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最好的选择,因其包含多方参与力量,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服务项目,形式上也比较多样化。但这并不代表其他老年保障制度不重要,只有健全与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相关保障制度,才能保证居家养老模式的正常运行。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和完善:一是老年人权益保障制度。养老金制度,老年人退休后养老金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当然还有社会保险等形式,只有老年人领到足额的养老金时,才有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因此一定要重视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的物质保障;医疗保障制度,老年医疗保障制度应实行分门别类、专线管理,以免除老年人看病的后顾之忧,例如日本的居家养老服务就是在护理保险制度下实行的,医疗保障作为护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居家老人提供健康照顾;政策、法律制度,在社会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养老成为一种社会责任,许多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这种不具垄断性的居家养老服务需要政府等公共组织进行提供,并需要政策、法律法规等制度上的保证,以促进为老服务的有效运转。以上三项内容仅是对老年人基本生活的保障,要与其他服务项目一起构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体系,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1 万方数据二是组织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监督评估,国外的为老服务主要由社工牵头进行,养老服务的监督评估应该由专家学者、管理人员、受助老年人等组成,服务提供前、提供过程中以及服务提供后都要做好评估监督工作;人才保障,国外很多大学都已经开设老年服务专业,以及老人服务学科,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多层次专业服务人才,同时,社会上众多培训机构也对非正规服务人员,如下岗失业人员、志愿者等进行岗前培训和业务指导,为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提供了其大量所需的人力支持;法律保障,国外较为成功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制度保障的手段,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先进地区也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法规,健全的制度是居家养老服务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的强有力的保障。三是科学研究与交流制度。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要得到深入、持续以及科学的发展,就必须展开科学研究,并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如中国老龄办曾多次组织了城乡老年人口情况的追踪调查,为政府制定科学的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方案提供了数据参考。同时我国学术界也对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展开了深入研究,学术研究具有前瞻性,可以为老龄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方向,其研究成果应该成为老龄政策制定的依据。此外,中国也已加入了国际老龄组织,并与组织中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老龄组织有业务联系。随着居家养老服务的逐步推广,我国在老龄工作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及教训,应当加强与其他国际政府及非政府组织间的交流合作。32 万方数据结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以及我国在城乡居家养老的实践告诉我们,居家养老服务无论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成为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居家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保障和能够基本满足老人养老需求的养老金,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千差万别,经济发展水平迥异,居家养老服务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制度保障贴合国情。居家养老服务的制度体系建设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做好顶层设计,现阶段我们需要对各项社保政策碎片化的现象进行重点解决,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也存在碎片化现象,而顶层设计是解决碎片化的最佳途径,尤其是像居家养老服务这项开展时间较短的政策,必要时可以推到重来,这样也比在政策上打补丁解决时间和财力。以居家养老来说,从国家层面要对现有的养老服务规划进行梳理整合,对各项政策的冲突加以解决,在整体思路和方向确定的基础上,可以研究出台养老服务体系的分类政策,这也包括居家养老服务的有关政策。本文建议首先从立法角度,出台一部有关养老服务的法律法规,以解决目前养老服务专门法缺失的问题;其次从实施角度,做好法律法规的细化、分解,以更好的促进法律实施,这就需要对任务、职责、方法等做出明确的规定;最后要通过宣传落实,将各项法规政策要求落到实处,执行政策的往往是最基层的同志,只有这些同志吃透掌握了政策,政策的执行才不会走样。二是要结合养老保险制度完善解决好养老金制度,养老保险的差异化一直为大众所诟病,随着国家养老保险政策的进一步明朗化,全社会人员迈入社会保险是一种必然发展趋势,养老保险的社会属性回归,使所有人在年老后都成了社会人而不是单位人,这种变化将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既是冲击又是机会。同时,养老保险制度可以说是养老服务制度的一个基础,如果没有钱去养老何谈养老服务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呢。这里面,需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坚定不移的发展经济。从目前全国的平均养老保障水平看,我们离无忧养老还有很大差距,任何政策都要脚踏实地,所以当前看,发展经济,提高收入水平还是重中之重;二要着力解决政策重叠问题。由于目前的经济水平低,养老保险与社会救助救济政策还有很大较差,现在应该开始将社会救助政策与社会保险政策的范围进行界定,使保险和救助的都回归各自的本质,这也是解决好养老金保障问题的一个关键点。最终,能让大家体会到安全感的养老金制度才是一个合格的好制度。 万方数据三是明确政府职责,国家层面出台的文件,在某些具体方面不应该在遮遮掩掩,应该对任务和职责进行明确说明,这样才能避免政策碎片化的怪圈循环出现。本文认为明确政府职责应该避免层层说虚话套话,具体到居家养老服务,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首先,中央应该承担起规划和保障职责,规划职责体现在具体的发展方向和发展任务都有较为明确的说法,保障职责就是说中央应该承担“雪中送炭’’型的保障职责;其次,要明确省级层面的职责权限,主要是规定执行中央要求的责任和权限,规定省级的配套职责,赋予省级对下在保障中央政策完整落实的基础上对下进行任务要求的扩充;最终,市、县要承担起具体执行的职责和积极探索的职责,也就是说在完成好中央和省“雪中送炭”型任务的同时,可以积极探索“锦上添花’’型的政策措施。 万方数据参考文献[1]赵婧.我国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预测及其发展思考[D].浙江:浙江大学,2010.3[2]周元鹏,张抚秀.上海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背景、需求趋势及其思考[J].人口与发展,2012(4):10-11.[3]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公报[EB/0L]:http://Www.stats.gov.cn.[4]郑旭颖.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居家养老模式中的社区服务完善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1.13[5]黄少宽.国外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特点[J].城市问题,2013(5):43-44.[6]高娜.成都主城区居家养老服务完善与推广策略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12.15[7]牛学锋.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养老模式的思考[J].价值工程ISTIC,2014,(19):14-15.[8]唐咏,徐永德.香港“持续照顾”的老年福利政策及其借鉴意义[J].山东社会科学,2010,(11):32-35.[9]中国法制化进程及其意义[EB/0L]:http://wenku.baidu.com/view/cla3e6b565ce0508763213d9.html.[10]陈伟.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中日间照顾中心服务体系的构建[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0—24.[1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悉[EB/0L]:http://wenku.baidu.Com/view/27148913a216147917111282e.html.[12]封进.中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福利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04,(2):10.[13]贾蓉.中国传统家庭代际伦理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21[14]王维达,童林.老年人照顾体系的建立及其法律完善[J].同济大学学报,2005(2):103—107.[15]吕津.中国城市老年人口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系的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2010(4):50一138.[16]加拿大地平线丛书编委会.生活在双语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07. 万方数据[17]DennisGuest,TheEmergenceofSocialSecurityinCanada[M],UniversityofBritishColumbiaPress,1980:257.[18]加拿大地平线丛书编委会.生活在双语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108.[19]LeonardMarsh,Report012SocialSecurityforCanada[M],UniversityofTorontoPress.1975:330.[20]郭伟伟.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5):35—38.[21]支0佳.论我国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完善[D].吉林:长春工业大学,2012:13[22]关锐煊,庄明莲.香港安老政策研究[J].上海与香港社会政策比较研究,2007(10):3[23]李聪.加拿大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人才资源开发,2013,(11):46-48.[24]魏华林,何士宏.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机制的设计与安排[J].保险研究,2007(10):15[25]新京报.中国企业养老金替代率下降低于国际警戒线[N].新京报,2012—09—14(6).[26]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意见的通知[EB/OL].http:||删.1awyee.net/Act/ActDisplay.asp?RID=601149.[27]孙泽宇.关于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1):98-101.[28]王亮.河北肥乡县扎实推进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工作纪实[EB/OL]:http:||肾秣.gov.cn/gzdt/2012—03/12/content一2089674.html.[29]李腊云.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立法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8):25-27.[30]周永坤等.法理学——全球视野[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87.[31]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15-16.[32]陈雄.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权的现状与难题[J].湖南社会科学,201l(4):35-37.[33]孔繁华.和谐社会的政府救助义务[J].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5(2):13-16.[34]黄静.论我国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完善[D].安徽:安徽大学,2011.8[35]李娜,徐建伟,薛然巍.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建议[J].管理观36 万方数据察,2009(7):25—28.[36]周康,刑伟.“十二五”时期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4):66—70.[37]阎青春.我国城市时家养老服务研究[EB/OL].http://www.cenlgov.cn/sjzz/ltxgbj/gzlt/200906/t20090603—70353.html.37 万方数据附录参考书目:杂志:1.孙泽宇.关于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与对策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1):98—101.2.周康,刑伟.“十二五”时期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4):66—70.3.郑功成.农村社会保障的误区与政策取向[J].理论与实践,2003(9).4.樊天霞,徐鼎亚.美国、瑞典、新加坡养老保障制度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84—89.专著:1.李迎生.社会保障与社会结构转型——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0.3.左符.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法律创新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4.张敏杰.新中国60年人口老龄化与养老制度研究[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09.5.郑功成.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道路[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6.黄安年.当代美国的社会保障政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7.刘芳.香港养老[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8.赵曼,吕国营.城乡养老保障模式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9.钟任耀.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10.姚远。中国家庭养老研究[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11.向运华.台港澳地区社会福利体系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2.曾庆敏.老年立法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3.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一一救助与福利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万方数据14.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一一总论卷[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5.王莉莉.英国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6.马西恒,刘中起.都市社区治理:以上海建设国际化城市为背景[M].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17.张秋霞,宋培军,郭平.加拿大老人的养老方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8.于洪.外国养老保障制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