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以深圳华侨城LOFT为例

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以深圳华侨城LOFT为例

ID:38690377

大小:1.08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6-17

上传者:无敌小子
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以深圳华侨城LOFT为例_第1页
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以深圳华侨城LOFT为例_第2页
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以深圳华侨城LOFT为例_第3页
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以深圳华侨城LOFT为例_第4页
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以深圳华侨城LOFT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以深圳华侨城LOFT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以深圳华侨城LOFT为例周继红,余磊摘要:华侨城LOFT是深圳最知名的创意文化园之一,经过十来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以设计服务为主的相对比较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群落。面对国内日益兴盛的文化创意产业热以及创意园规划建设热潮,对华侨城LOFT展开‘解剖麻雀’式的深入剖析,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现实参考和经验借鉴作用。论文依托华侨城在编概念规划项目,对LOFT现有企业进行了详细调查,对现有产业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分析,并从产业构成和空间分布两大方面进行了研究和特征总结。研究发现,华侨城LOFT创意文化园已形成了以建筑设计居首、以设计服务为主的创意文化产业特色,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之间的产业群落结构趋于稳定。在空间分布上,不仅形成了南北两区相对明显但十分合理的功能差异;还形成了商业服务沿园区中轴线两侧分布的空间格局。不同类型创意文化产业之间的空间融合性较强,总体上呈现一定的混合分布状态;在垂直空间利用上,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创意文化企业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分布规律。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产业集聚空间特征华侨城LOFT深圳1.引言文化创意产业,内涵比较丰富,且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和标准。英国、澳大利亚等欧美国家多使用“创意产业”;日、韩等亚洲国家多称之为“文化产业”;而国内不少省市(包括台湾、香港地区)则主要称之为“文化创意产业”。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称谓及内涵理解尚存有差异,但总的来看,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有两个主要条件:一是以创意为核心要素,包括科学、技术、文化和艺术等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创新;二是进1入生产系统通过消费达到创造财富、增加就业的结果。本文采用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2分类标准》中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定义,即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产业集合。文化创意产业园,又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或“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等等,是文化创意企业集聚的空间平台,并常常伴有政府或企业的政策性吸引或 支撑条件,诸如提供一定的公共服务、保障设施或优惠政策等。目前学术界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研究还多停留在总体或规划研究阶段,深入到一个园区内部‘解剖麻雀’式的实证研究很少,而深圳华侨城LOFT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现实样本。2.深圳华侨城LOFT发展概况深圳自2003年实行“文化立市”战略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仅在“十五”期间,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就由2.8%提高到了6.1%,成为继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之后深圳的第四大支柱产业。截至2013年底,深圳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量已经达到53个,其中南山区就有9个;华侨城LOFT不仅是南山区的文化名片之一,也是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较具影响力的一个。华侨城LOFT,是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的别称;LOFT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种席卷全球的艺术时尚,是指那些“由旧工厂或旧仓库改造而成的,少有内墙隔断的高挑开敞空间”,华侨城LOFT正是得名于由厂房而来的这种改造模式。华侨城LOFT的产权主要属于华侨城集团公司,因此,改造工程主要是在政府指导下由企业主导完成的。2004年8月,华侨城集团正式启动对华侨城原东部工业区的改造;2006年5月19日,“深圳市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正式挂牌成立,至今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已经走过了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华侨城LOFT位于深圳南山区华侨城片区的东北部,北邻侨香路,南到锦绣北街,占地面积大约10公顷,其周边现以居住区为主,北侧仍有几栋工业厂房,如图1。华侨城LOFT内共有建筑27栋,总建筑面积111610平方米。目前,创意产业实际利用23栋,建筑总面积85709平方米;现有4栋正在维修改造中,如图2。图1华侨城LOFT区位图图2华侨城LOFT建筑利用状况 3.华侨城LOFT产业构成分析3.1.企业构成情况据调查统计,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内各类企业总共221家,以民营企业为主。参照《北京3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和《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1)》中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结合LOFT的实际情况,划分为文化创意、商业服务、其他办公三大类,具体如表1。表1华侨城LOFT产业构成情况企业数量企业办公面积企业类型个数(个)占比(%)面积(平方米)占比(%)文设计服务类8237.13325538.8化工艺时尚类219.544745.2创咨询策划类2913.11427216.7意展演出版类114.932383.8类文化传媒类83.641744.9商业服务类5022.61604218.7其他办公类209.91055412.3总计22110085709100从表1不难看出,以设计服务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华侨城创意文化产业园的主导产业类型,无论从企业数量还是从办公面积,文化创意类产业都占到了总量的近七成(其中个数比例67%,面积比例69.4%);其次是以配套为主的商业服务类,大约占到总量的两成(其中个数比例23%,面积比例19%);剩下的差不多一成的企业属于其他办公类型。3.2.趋于稳定的主辅产业群落4周景曾经对华侨城创意文化园2004-2012年产业构成演变(按照建筑面积比例)进行过发展历程分析(如图3),从图3可以看出,华侨城LOFT自从2004年改造以来,工业企业占比从70%以上逐年降低,到2012年工业企业已经基本上被置换完毕;相反,创意文化产业在这期间不断增长,从2004年基本为零到2012年占比超过50%;创意文化产业和工业形成明显的此消彼长态势。而在这期间,自2005年每两年在LOFT举办的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对于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比较明显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2011年之前。 图32004-2012年LOFT不同产业类型规模(建筑面积占比)变化在周景上述分析基础上,把前面关于LOFT现状产业构成分析的结论结合进来,可以发现,近三年来创意文化产业在华侨城LOFT呈现出了进一步增长的态势,现状的创意文化产业大约占到了建筑规模总量的70%,已经接近了改造之初的工业占比。另外,在创意文化产业和工业此消彼长的演变过程中,还有一个相伴而生的现象就是:商业规模占比随着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在逐渐提升;说明商业主要作为园区的一种辅助性产业,与创意文化产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现状商业规模占比已接近20%,占比再提升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所以,目前华侨城LOFT的文化创意、商业服务、其他商务办公三大产业之间大致7:2:1的规模比例构成,差不多已经趋近了主导产业与配套辅助产业等相互之间一种比较稳定的产业群落结构;或者说,创意文化产业园已经步入了一个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3.3.设计服务为主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分析华侨城LOFT文化创意产业的构成,主要包括设计服务、工艺时尚、咨询策划、展演出版、文化传媒五个类别;按照企业数量构成,其中设计服务业占了整个创意文化产业的54.3%,工艺时尚类占13.9%,咨询策划类占19.2%,展演出版类占7.2%,文化传媒类占5.3%(如图4);按照企业办公建筑面积计算的比例结构与此相差不大。因此,设计服务业已经成为华侨城LOFT创意文化产业中的主导类型。LOFT内设计服务类的企业又包括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装饰设计、家居设计、景观设计、规划设计等具体类型,其中以建筑设计类企业最多,占设计服务类企业总数的29%;接下来占比从高到低依次是室内设计、装饰设计、家居设计、景观设计、规划设计(如图4)。 图4总体产业——文化创意类——设计服务类的企业数量构成分析图可能是受到2005年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的带动和影响,建筑设计是较早进驻华侨城LOFT的产业类型,现有建筑设计企业中近6成在华侨城经营时间超过了5年;加上后来每两年一次的双年展以及相继举办过多次以建筑设计为主题的其他活动,进而不断提高了建筑设计在华侨城LOFT的主导地位。另外,建筑设计与其他一些设计公司之间可能存在着衍生、次生等关系,如在7间规划设计公司中,有4间同时也做建筑设计;调查还显示,园区内半数以上的设计服务类企业与园区其他企业存在合作关系,且以项目合作为主。4.华侨城LOFT产业空间分布4.1.功能差异明显的南北分区华侨城LOFT以香山街为界分成南北两区,北区比南区面积大,集聚的企业数量北区也比南区多,南区企业数量大概只有北区的三分之一。目前,两区在主导功能上已经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差异,如表2和图5。南区临近深南大道,是园区主要出入口所在,因而在功能上更加对外;该区商业服务等辅助产业类型占到企业总数的45%,尤以餐饮类居多;即使是文化创意类产业,在南区也更偏重于展示和对外交流等功能。北区是偏里面的一侧,功能更偏重于办公,文化创意产业无论是在数量和比例均更多在北区,仅15%的商业服务类在此聚集,且多以展示企业产业的购物类为主,餐饮类企业较少。 表2华侨城LOFT南区和北区企业构成区域产业类型数量占区域的比例北区文化创意类12274%商业服务类2515%其他办公类1811%小计165100%南区文化创意类2952%商业服务类2545%其他办公类23%小计56100%北区产业构成饼状图图5LOFT南北分区产业分布南区产业构成饼状图LOFT不但整体呈现出南北分区,其单元分区也均有各自特色,呈现出相对差异化的发展特点。整个LOFT分为五个区(A、B、C、E、F),如图6和图7,具体来说:(1)A区业态种类和数量最为丰富,空间集聚比较成熟,已经形成以建筑设计及与建筑设计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室内设计、装饰工程)为主,以咨询策划等相关产业为支撑的产 业链布局,其中A2、A4以建筑设计类为主,是A区的设计服务类的核心带动产业。(2)B区不同于A区,现有的产业链尚未成形,但仍形成以建筑设计类等设计服务类企业为主的布局,其中B3和B4为产业集聚集中地。(3)C区的产业链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C3全面开放,初步形成了以室内设计、家具设计与装饰设计等建筑设计的辅助产业为主的分布状态。截至2015年5月,C2局部开放作为深圳市文博会的分会场,C区未来会朝着设计服务、展览出版等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图6LOFT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水平分布分析图7LOFT设计服务类产业空间水平分布分析4.2.中轴线型分布的商业功能商业服务产业主要分布在建筑物的地面一层,只有少量分布在二层;在总体空间上已基本形成了沿着LOFT园区中轴线分布、并向东西两侧街道辐射的商业格局,如图8。在区域分布上,各个单元分区各有侧重,以相对集聚化的模式发展。具体来说(见表3),(1)A区中产业类型主要以购物为主,主要偏重企业产品展示,艺术品推荐及少量文艺餐厅等。各个辅助产业面积都不大,但从其空间布局以及产品的布置方面都很有特色;(2)B区分布了少量购物类企业。(3)与A、B区不同,F区餐饮类增加,购物类下降,集中了LOFT大部分的餐饮企业。(4)E区基本为购物类,主要为一些以艺术产品自主设计并生产而进行售卖的企业。 表3华侨城LOFT商业构成分析餐饮类购物类数量百分比数量百分比A区421%1579%B区120%480%E区117%583%F区1275%425%图8LOFT商业服务业分布分析另外,在商业业态上,已经开始向体系化、综合化的较高端商业模式转变,初步形成了与文化创意企业相辅相成的商业服务氛围。比如,高文安企业管理公司旗下的MY系列生活品牌(包括理发、酒业、咖啡、面馆等9大系列);梁小武的设计工作室、餐厅、茶馆、展厅等集合式发展;合纵文化集团本身以及他的子公司(苏荷传媒产业、本色酒吧产业、台歌KTV)集合。这3家企业的商业服务规模占了整个LOFT内商业服务面积的30%以上。4.3.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融合除了上述功能分区和商服业的轴线状分布,就创意文化产业内部类型构成而言,在空间上则呈现出一定的混合或相互融合的分布特征,即无论是在水平还是垂直分布上,不同类型创意文化企业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楼层间均呈现出一定的混合分布状态;出租和经营时间越久的空间,产业内在融合度越高,如A4、B3栋建筑,见表4。在同一栋建筑内,随着楼层的变化,产业类型也呈现出一些有规律的变化。比如贴近地面的一、二层,出入方便且便于识别,工艺时尚类、展演出版类等企业多在低层;三层以上办公环境安静,设计服务类、咨询策划类等企业多集中于此。同时,一二层空间经过细分的较多,租住的企业个数多,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而楼层越高,办公空间越少细分,多形成了比较宽敞和连续流畅的办公空间,租住的企业个数少,企业规模较大。例如A5的一二层有将近20家企业,而三层以上的企业总共才4家。当然,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成长,在某栋楼或某片区等局部空间可以形成以某一类产业类型为主导、其他类型为辅的分布形式。比如B3是以设计服务类为主、展演出版类为辅;而A5是工艺时尚类与设计服务类并举。 表4华侨城LOFT文化创意企业垂直分布情况文化创意产业垂直空间分布主要产业分布特征工艺时尚类企业基本分布在一二层的A4、A5。展演出版类的数量偏少,基本分布在一层的B10、F1、F2。一层二层设计服务类企业与展演出版类企业上基本上分布在三层以上的A4、B3、C3。三四层五六层5.结语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华侨城LOFT创意文化园渐趋成熟,现已形成了以建筑设计居首、以设计服务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并且形成了主导产业(创意文化)与辅助产业(商业服务等)之间趋于稳定的产业群落结构以及比较良好的产业氛围。在空间分布上,不仅形成了南北两区相对明显但十分合理的功能差异;还形成了商业服务沿园区中轴线两侧分布的基本空间格局。仅就创意文化产业而言,不同类型之间的空间融合性较强,总体上呈现出一定 的混合分布状态。但是,在垂直空间上,设计服务类与咨询策划类企业大多分布在三层以上,工艺时尚类与展览出版类产业基本上都分布在二层以下;同时,大企业多居于较高楼层,大量中小企业则集中于4层以下的细分空间。参考文献1.肖雁飞.创意产业区发展的经济空间动力机制和创新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2.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S].2006年12月.3.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1)[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4.周景.产业集群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华侨城创意园优化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5.李怡婉,韩娇,朱鑫月.深圳创意产业空间发展的规划思考: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中国江苏南京,2011[C].6.黄鹤.文化及创意产业的空间特征研究:2008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廊坊,2008[C].作者简介周继红,研究生,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余磊,研究生,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