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意境》PPT课件

《诗歌鉴赏意境》PPT课件

ID:41311359

大小:390.06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8-21

上传者:U-145848
《诗歌鉴赏意境》PPT课件_第1页
《诗歌鉴赏意境》PPT课件_第2页
《诗歌鉴赏意境》PPT课件_第3页
《诗歌鉴赏意境》PPT课件_第4页
《诗歌鉴赏意境》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意境》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明题干①答题方向、内容、顺序等。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感、目的等。看注释精作答①生平经历、常写内容、一般风格、思想倾向①品语言(动、形、数量、叠、虚等)①扣问作答古诗鉴赏答题步骤想作者读作品审题目写作背景、词语意思、典故等。(语序颠倒、成分省略)②格式规范③巧用术语②避免答非所问。②《赋得暮雨送李胄》《题李凝幽居》《春夜喜雨》《近试上张水部》②注意特殊作品(如李清照《渔家傲》豪放词)b抓意象②析形象C品炼字③挖感情④明技巧a译诗句d懂诗语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古诗词表达技巧3.表达方式1.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偶夸张借代设问用典顶真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赋比兴,抑扬,对比,联想,衬托(正、反衬)描写类抒情类间接抒情2.修辞方法动静,虚实,正侧、烘托,细节描写,白描工笔,乐景衬哀情4结构技巧P236 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增强语势,强化感情。)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通感: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 1、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2、重章叠句、伏笔铺垫、照应、抑扬。3、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对比。结构技巧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步骤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明手法)(如借景抒情,白描,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阐运用)(要求:结合关键词句描述)3、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析效果)注:错别字较多,有明显语病的,扣1分。 7、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眼前之景为实,回忆想象虚构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塞上听吹笛 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答案:(步骤一:明手法)①设问,“一往情深深几许”为以情相问,②以“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以景作答。(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③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步骤三:析效果,明情感)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1.(2011·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意象意境知识点1、意:是指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等。2、象:是指物象、形象。3、“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4、意象: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它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5、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成的一种在整体上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6、意境分析题的答题步骤:步骤一(景)(描绘画面)步骤二(境)(概括特点)步骤三(情)(分析情感)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 古代诗歌的常见意境类举1、雄浑、开阔2、高远、纯清3、庄严、肃穆4、清幽、明丽5、深隐、旷达6、静谧、悠闲7、空灵、秀美8、慷慨、豪迈9、和谐、融洽10、激越、狂野a、缠绵、悱恻b、萧瑟、落寞c、苍凉、悲壮d、凄婉、冷落e、荒凉、衰败f、凄苦、悲凉g、痛苦、悲愤h、低沉、怨婉i、幽暗、忧惧j、悲怆、幽怨 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意境,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所以要分成三个步骤:步骤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语言力求优美)步骤二,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常用的词语有幽静、萧瑟、生机勃勃、孤寂凄清、雄浑壮丽、沉郁忧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等等)步骤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根据诗中的氛围特点具体地谈,切忌空洞)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居成都草堂时。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步骤一(描绘画面):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忙碌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静地享受阳光。步骤二(概括特点):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分析感情):表现了诗人在结束奔波流离生活而暂得安定后的愉悦闲适的心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①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注】①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答案:1、半夜了,四野万籁无声,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仿佛听到一泓流水穿过竹根,发出泠泠的声响。2、作者描绘出一幅月下西园凄清寂静的景象。3、抒发了自己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无人理解的寂寞郁悒的情怀。 领航P57.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李 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词的上阕描写出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艺术效果?答:答案:(1)本词的上阕描摹了平林烟、寒山碧,日暮景色,营造了苍茫悲壮,凄凉无比的意境。(2)作者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3)“烟如织”、“伤心碧”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寒山延展、树林如带、雾烟如织的景色,同时也使全词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哀愁。“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夜色已临,人却远离故里,渲染了浓重的愁思。 【答题步骤小结】意境,景、境、情。答题,三步骤:步骤一,(景)描绘画面。步骤二,(境)概括特点。步骤三,(情)分析情感。 (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词)?为什么?(3)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4)诗中某个字(某句诗)的作用是什么?诗中为什么要用某个字(某句诗)?说说(简析)某个字(某句诗)在诗中的作用。(5)诗中某个字(某句)换作(改作)某个字(某句)好不好?两者有什么区别?哪一个好,为什么?“炼字”这类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直接鉴赏关键词)(找出关键词并鉴赏)(比较鉴赏)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高考链接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找诗眼)咽”是拟人,状石间泉声低沉,“冷”是通感,绘夕阳余晖微弱。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释含义、描景象)此两句,作者将“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日色之凄冷与泉声的幽咽相互衬托。(点情境)从而借泉声的幽咽和日色的凄冷,渲染山寺远离世间烟火、俗人难以接近的氛围。(析效果) 一、炼字类型: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及所用手法。——释含义、明手法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摹情态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看表达技巧的作用。——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三、答题步骤课堂小结动词、形容词、数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活用词二、诗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